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斌 《长江建设》2012,(1):94-95
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重新开发、重新改造,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行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品质提高,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行为给我们经济带来繁荣,或者从更高的角度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但是城市建设只有这样一种方式吗?新城市的建设必须站在老建筑的坟墓之上吗?  相似文献   

2.
姑且不说中小城市,就是像广州这样的大都市,我们都不时遇到这样的建筑,色彩反差很大,大浓大艳,色块相互碰撞,形态也是呈几何状,类似的格局,我们只会在幼儿园里看到,在卡通片中的童话世界里看到——有人调侃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建筑师心态很年轻嘛,所以,我们的城市也很年轻,还在成长中。建筑的卡通化,乃至城市的卡通化,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一种弱智的表现。不过,这绝非返老还童,更不是返朴归真,而是一种盲目、一种粗俗,乃至无知。的确,儿童画是以童稚、童趣引发人们会心一笑,是儿童心灵的折射。谁都懂得,当孩子还在摇篮中时,需要用色彩鲜艳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都市病     
古希腊的哲学家说,幸福的第一要素就是出生在有名的城市。应该说我们也享有过这样的幸福,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城市最发达的国家,在19世纪中叶以前,包括唐代的长安、宋代的汴梁和临安、明代的南京、清代的北京,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张宓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献给城市的爱情诗对于我们来说,今天的城市是什么?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也许我们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个危机时刻,而《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长出来的一个梦想。——伊塔洛·卡尔维诺若你曾翻看过这本书,应该会经历一个克服阅读困难的过程。我没有做过严格的数据统计,只是从自己和周围朋友的阅读经历中判断得来。看卡尔维诺的书,一开始往往都会觉得很难读,有时是因为没有情节,看不明白;有时是因为太零碎,失了趣味。但即便这样,《看不见的城市》依旧会在  相似文献   

5.
《长江建设》2012,(4):218-218
编辑老师: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德国,对他们的城市绿化水平佩服得五体投地!从首都柏林到一些小城,从郊区到市区,到处都是高大的乔木和原生态的绿地,森林与城市的关系不是城市中分布有森林,而是城市就坐落在森林之中。我们的城市绿化如今虽然有很大改观,但比起人家还是差得远。我觉得我们可以依托城中山水建绿化带,然后把这些绿化带连接起来,成为整体式、立体式的绿化,这样才能逐渐拉近与人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正"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座城市,它的一边是陆地,两边是海洋?""我们听说过,真主的使者。""在艾萨克的七万个儿子占领那城市之前,最后审判不会降临。他们抵达那里时,不会用武器和投石机攻打城市,而是用这样的话语——万物非主,唯有安拉。安拉至大!然后第一道海墙会坍塌,他们说第二遍的时候,第二道海墙会垮台,第三次的时候陆墙会崩塌。他们就会兴高采列地进城。"——弗朗茨·巴宾格尔《征服者默罕默德和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是否对一座城市抱有持续的好感甚至为之着迷、为之感动,往往并不在于它繁华程度的高低、排名位次的前后,抑或GDP的大小;我们更为看重的,乃是它是否具有让人怦然心动的"文以化之"的城市之神和"文以铸之"的城市之魂。武汉,就是这样一座"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以文化塑造灵魂、以文化感动世界的城市。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我们可以更为自豪地说——武汉是长江和汉水共同的恩赐!万里长江和它最大的支流——汉水两相交融,不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城市建筑正在经历着一个逐渐的长高过程。根据权威机构统计,在2000年,全球十大超高层建筑的平均高度为375m,而到了2010年就达到了440m。而在我们中国,这样的历程凸显  相似文献   

9.
看不够荆楚美景 道不完城镇风采 灰暗的城市,窄小的街道,拥挤的住房,这样的小城景象已成历史。近年来城镇变化巨大,马路变宽了,房子变大了,环境变美了,人更精神了。 有水乡小镇,也有工业重镇;有山花小城,也有历史名城。让我们摘取几幅图景——这是你我都很熟悉的地方,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国际水力发电》1991,43(6):1-2
奥地利大坝委员会作为国际大坝委员会(ICOLD)59届执委会议和17届大会的东道主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相信,维也纳邻近欧洲中心,又是欧洲最古老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作为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际组织的大会会址,尤其是现在可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1.
水体生态修复是一个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很多城市呈现出了极快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将针对城市水环境的相关问题,提出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华建设》2011,(9):202
《中华建设》编辑老师:为了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武昌起义门一段城墙被重建了,这既让人高兴,但也让人感到遗憾存在了五百多年的武昌城墙在1929年被全部拆除,这是历史的遗憾啊,重建的毕竟没法代替原物可现在还有一些城市,比如西安,在乱打古城墙的主意我们不该让这样的遗憾再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正"你是哪个单位的?"绝大多数城市人都遇见过这样的提问。"单位之问"并非没有道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单位一直是中国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和稳定的核心细胞。即使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今天,它仍然是令人骄傲的身份象征,在城市的公共话语里,这代表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金秋十月,齐鲁大地,徜徉 于山东省各城市街道广场,但见城市道路平整顺畅,楼宇错落有致,两旁绿树成荫,碧草如茵,各色鲜花灿如繁星,点缀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为什么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齐鲁大地各城市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去探寻答案。 一、崭新观念:环境是生产力 时光倒流,去年7月1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青岛召开全省城  相似文献   

15.
现代都市病     
古希腊的哲学家说,幸福的第一要素就是出生在有名的城市。应该说我们也享有过这样的幸福,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城市最发达的国家,在19世纪中叶以前,包括唐代的长安、宋代的汴梁和临安、明代的南京、清代的北京,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那么现在呢?由世界著名旅游杂志《CONDENASTTRAVELER》评选出的"世界现代新建筑奇观"的排名榜上,没有一座中国建筑。相反,建筑学界倒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一种现代城市病正在蔓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筑设计规划领域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城市化缺乏理想的模式,在建设中丧失自我,失魂落魄,致使许多城市变得很难从外观辨别它的历史和文化了。  相似文献   

16.
柯林 《中华建设》2010,(3):86-86
《拼贴城市》是一部对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进行哲学式批判的著作。在书中所及的时代,工业化国家正在经历着"现代城市"的煎熬,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试图找回失去了的世界。《拼贴城市》引入"拼贴城市"(CollageCity)这样一种城市设计方法,试图把割断的历史重新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们行走于生活的这座城市,有没有想过停下我们的脚步,细细地去品味和欣赏自己所处的这个空间?当我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之时,有没有想过"后退一步"来审视"城市"这座承载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的大舞台?也许现代人的脚步过于匆忙,现代人也变得太善于追求与争取,而往往忘记了静下心来思索和玩味。于是像《三城记》这类品读城市的图书开始出现在书店中,提醒人们停下繁忙的脚步,来看看周围的建筑,品味我们生活的空间。《三城记》记录的是作者梁雪行走于美国三座主要城市的过程中,对于城市建筑的品读和理解。在他看来,城市是离我们每个人很近又很遥远的一个实体,我们生活于其中,而又常常对城市的细节特征视而不见。然而,城市是不可以  相似文献   

18.
城市特色的本质是一种地域文化,是城市魅力的根本所在。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城市文化出现趋同化趋势,城市“特色危机”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球化的“设计 建造”的造城方式,使得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出现模式化,城市面貌趋同化了,城市可识别性没有了,人类在城市中迷路了。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前会长帕金森指出,这是“全世界的一个很大的危机,我们的城市正在趋向同一个模样。这是很遗憾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中许多情趣,来自多样化和地方特色。”无可讳言,我国城市“特色危机”已到了再也不能继续下去的程度。出路何在?我们不排除向他人、向外国学习,但勿忘“东施效颦”,勿忘“邯郸学步”,应该牢记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造一方城”。为此,本刊特推出陕西咸阳王朝晖、浙江衢州虞安生两同志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离开新沂,我们前往本次采访的第二站——宿迁市宿豫区。在来宿豫的路上,江苏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朱克成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宿豫的情况。从朱处长口中我们渐渐对宿豫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宿豫区是江苏省经济欠发达的县区之一,江苏省水利厅连续几年都是宿豫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队长单位。同时,跟新沂一样,宿豫区也是江苏省第二轮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区之一。 对于一个与水利行业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欠发达城市,乡镇水务站改革情况如何?改革后水务站人员有哪些想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2003年,《城记》出版,很多人都有些担心,像这样对准全国城市建设标兵——北京开炮的一本书,到底能走多远,这无疑是从历史的角度,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在此之前,即便偶有学者、普通市民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建设历程颇有微词,也只强调尚待改进之处,而没有如此集中、如此证据确凿地硬生生以出版物示人。我们看到的,总是在反复强调着那些好消息,盖了多少房,修了多少路,云云,而那过去的事,我们不用再提。这一次,终于有人说,在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