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目前业界公认实现FMC(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最佳途径,文章详细阐述了IMS的体系架构及各功能实体,并介绍了IMS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IMS与电信网融和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IMS与电信网的融和之路。  相似文献   

2.
IP多媒体子系统(IMS)由第3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3GPP)组织在R5版本中提出,是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IMS作为融合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的统一架构,是电信网发展和演进的未来方向,它提供的丰富业务能力将使电信网的发展打开新的篇章。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度重视IMS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与电信网结合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给电信网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P2P应用、Web2.0应用等互联网热门的创新技术将如何与电信网络结合是业界广泛讨论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这些新的互联网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对电信网技术演进的一些思考,同时对于如何将电信网IMS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也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颜敏 《中国新通信》2013,(21):25-25
本文简要介绍了IMS是未来通信网络演进的目标,提出在电信网中引入IMS方式。随后,探讨了IMS在固网和移动网中融合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网引入IMS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S作为融合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的统一架构,是电信网发展和演进的未来方向。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通信行业的发展背景,阐述了移动通信中引入IMS的驱动力,描述了IMS的系统架构及技术特点,并就其引入策略、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IMS国际标准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多媒体子系统(1MS)作为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的统一核心控制网络,采用控制和承载、控制和业务相分离的机制,网络能力得到很大增强。公众普遍认为IMS是现有网络演进和发展的方向。IMS的国际标准工作主要由第3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3GPP)和电信、互联网融合业务及高级网络协议(TISPAN)标准组织完成。文章内容包括3GPPSDTISPAN对IMS的总体标准化情况,IMS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问题的研究情况,涉及IMS网络核心控制部分的完善和增强、与IMS相关的互联互通、IMS与电路域(CS)并存下的一些问题、下一代网络(NGN)R2阶段有关的IMS研究。  相似文献   

7.
简介了原CCITT拟定的电信网的基础标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本结构,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专用电信网等连接的参考结构;电信管理网(TMN)标准的拟订,与一般电信网的关系;智能网(IN)标准的拟订,IN的特点和概念性模式(INCM)。  相似文献   

8.
简介了原CCITT拟定的电信网的基础标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本结构,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专用电信网等连接的参考结构;电信管理网(TMN)标准的拟订,与一般电信网的关系;智能网(IN)标准的拟订,IN的特点和概念性模式(INCM)。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供一种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实现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业务的方案。方案采用超文本传输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设备(H—CSCF)提供Mw接口,接入IMS核心网,实现IPTV和IMS业务的融合组网。使得运营商无需对现有大量的IPTV终端进行升级和改造,就能在基于IMS的电信融合网络中提供IPTV业务;同时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服务质量(QoS)保证、并支持与下一代网络其他业务的融合。对于已经布置了基于IMS通信网络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简单地提供IPTV业务,也可以支持IPTV与其他通信业务的融合;同样对于已经布置了IPTV系统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通过对核心设备的简单升级和改造,实现和IMS核心网的融合,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3GPP定义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被业界认定为NGN控制和业务平面的核心技术,同时随着IMS技术标准化不断完善,IMS已逐渐成为未来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FMC)的基础,在阐述Presence(状态呈现)业务在NGN中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MS的Presence业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由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特征是采用SIP协议进行呼叫控制、与接入无关和能够提供多种业务,3GPP、ETSI和ITU-T等组织都在研究基于IMS架构的下一代网络(NGN)。在介绍IMS体系结构、有线电视(CATV)网络改造实现IP通信的基础上,提出CATV网络接入IMS控制的核心网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IMS引入电信网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化龙 《电信科学》2006,22(4):38-4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IMS产生的背景及基本特性,提出了在电信网中引入IMS的相关问题.随后,从技术实现角度出发,分别描述了IMS基于R4移动网络或固网软交换的引入方式.最后,结合我国各网络运营商现状以及IMS技术成熟趋势,探讨了IMS未来在我国电信网络中的引入方式.  相似文献   

13.
四.NGN与其他重要技术 1.NGN与IMS (1)IMS的简单定义 按照3GPP UMTS版本5规范中的定义,IMS架构构成了移动终端和面向IP的传输网为一方,由运营商或第三方提供商的服务器管理的电信应用服务为另一方的中间逻辑层。如同NGN的方案一样,IMS架构也采取了分层的方式(图4)。  相似文献   

14.
宋阿芳  除伟 《电信科学》2011,27(9):6-10
电信网的网络管理,一直是电信运营商非常关心的问题。IMS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网络管理方面体现出了许多新特点。本文针对IMS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模式,提出了对IMS网管系统的新增功能要求,并对IMS网管建设中的要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固定与移动网络融合(FMC)的发展现状,在分析3GPP IMS体系结构和TISPAN IMS—NGN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IMS实现网络融合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IMS的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PP提出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技术体现了通信网和因特网技术的结合、下一代网络和3G网络技术的结合,已受到通信界和信息技术界的广泛认同,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触合的核心技术。其网络融合综合了互联网IP技术、软交换技术和蜂窝核心网技术,业务融合综合了开放式Parlay/OSA技术和Web Services技术,管理触合综合了电信网管理、IP网络管理和策略控制技术。面对互联网的严峻挑战,各个标准化组织正通力合作推进IMS的发展,统一IMS、业务代理和有管理的P2P业务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杨抗  何方白  张溪 《通信技术》2007,40(12):345-346,349
服务质量(QoS)是下一代网络(NGN)的关键问题,IMS作为3GPP提出的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架构,需要提供可靠的QoS保障。文章提出了IMS中QoS的解决方案,并针对IMS网络层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区分业务(DiffServ)技术来提供网络层QoS支持,并对几种实现DiffServ模型的分组调度算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殷月明 《现代通信》2005,(10):40-43
自从3GPP在其3GR5标准中提出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以来。人们给予了IMS极大的关注。从众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到全球通信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电信运营商,无不在研究IMS及其对下一代网络(NGN)的影响。文章通过下列几部分的介绍,解读IMS、软交换和NGN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基于IMS如何实现网络融合,并讨论在这种新情况下电信网络的演进思路。一、NGN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研究(见现代通信2005年第6期P39~P42):二、IMS出现的背景(见现代通信2005年第7期P42~P44);三、3GPPIMS(见现代通信2005年第8期P7~P11);四、TISPANNGN(见现代通信2005年第9期P40~P43):五、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架构;六、IMS、软交换、NGN三者关系;七、固定和移动融合与网络演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呼叫中心是一个基于电信网与网络电话VoIP技术,以话音业务为主,结合Web和视频等其它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随着现有网络向以IMS为控制结构的演变,基于IMS的呼叫中心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IMS网络体系结构和呼叫中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MS的呼叫中心解决方案,包括实现方案、详细设计和基于SIP消息的信令流程分析,并给出方案的特点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A-IMS安全性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的IP多媒体子系统(A—IMS)基于3GPP2的多媒体域(MMD)架构,包含了所有IP多媒体子系统,多媒体域(IMS/MMD)业务功能,并增加了对非会话发起协议应用的支持;从网络运营的角度,针对IMS,MMD网络安全提出了一些扩展和补充,如增加了安全操作中心(SOC)和姿态代理(PostureAgent)等,使IMS/MMD网络的安全性得到了较大改进。A—IMS仍处于框架性描述阶段,还有很多细节尚不明确,如终端对姿态代理的支持能力、安全信息交换的内容、安全策略的具体定义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