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信网络与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网络互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承载协议的相互转换。文章介绍了ISUP网络同SIP网络互通的呼叫流程,详细阐述了ISUP协议同SIP协议的相互映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NGN中ISUP和SIP协议互通的分析,提出ISUP和SIP协议之间消息互相映射的一种方法以探究网改中协议互通原则。  相似文献   

3.
SIP协议扩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话启动协议(SIP)是I-ETF提出的IP网络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具有简单灵活、易于同因特网集成等诸多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在简述SIP协议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SIP在不同应用中的扩展。重点讨论SIP在与ISUP互通、即时消息和在线状态、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说明了各种扩展的目的和实现方法。最后简述了支持这些扩展的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4.
陈金权 《电子技术》2011,38(11):61-64
文章探讨了在3GPP IMS与PSTN互通的过程中SIP与ISUP两种不同的协议数据单元之间的转换问题.提出了实现转换的机制,定义了两种不同的协议数据结构,重点研究基于ISUP数据单元格式的两种协议数据的转换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流程图,实现了相互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NGN是固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传统PSTN也将长期存在。SIP信令是NGN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而ISUP信令在固网中广泛应用。因此,对SIP与ISUP信令间的互通技术的研究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基于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从网络融合的角度分析了SIP和ISUP互通单元(IWU,即Interworking Unit)的结构模型,着重介绍了IWU上实现SIP和ISUP互通的原则和机制,为实现PSTN向软交换网络的平滑过渡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信网络与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网络互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承载协议的相互转换,网关提供了一种信令转换的桥梁.从此问题出发分析了PSTN网与IMS网问的互通,并对两网络中的相关协议(SS7和SIP)展开讨论,提出了一种互通模型,提供了一套在实际项目中证明可行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IMS是3GPP组织在R5版本上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了SIP协议。现在,UMTS系统中包含三个域:电路交换域,分组交换域和IMS。IMS必须和传统的电路交换用户如PSTN用户进行交互,这篇文章对电路交换域和IMS的互通作了探讨。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IMS中用于互通的网络实体及其功能,然后分别从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描述了IMS用户和电路交换域用户的互通,最后给出了控制平面上的SIP协议和ISUP协议的映射。  相似文献   

9.
本讨论了基于SIP的VoIP系统与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通问题,其中包括信令互通和媒体互通。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启协议)是IETF提出的IP电话的信令标准。与ITU-T提出的H.323相比,SIP信令协议比较简单灵活、易于扩展,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现有GSM网络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与采用SIP的Internet电话系统的互通,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的互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P和H.323是构造IP电话网络的两大信令体系。因此,实现SIP和H.323协议互通是保证IP电话网络顺利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本在介绍H.323和SIP协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互通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地址解析和映、消息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此外,还将通过一个基本的互通呼叫流程来介绍IWF(互通功能体)实现这两种协议的互联互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VoIP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不同协议间的互通,本文提出采用公用信道技术的解决方法,并且进一步实现了其协议互通的框架结构和信令设计,而且还以SIP和IAX并以SIP协议互通为例对信令交互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网络是当前的研究热点,H.323和SIP是VoIP网络的两大主流技术,基于它们的网络间互联互通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协议角度提供一个从SIP网络到H.323网络的互通单元(IWF),重点介绍互通单元的结构和功能模型。通过对H.323与SIP协议的分析比较,指出互通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实现网络寻址、地址转换和消息映射的基本方法,最后给出实现互通最典型的通信流程,为实现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SIP和H.323是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的两大主流技术。实现两者的互通是尚待解决的一个很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文章在比较H.323协议和SIP协议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互操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实现要求,给出了互通模块IWF的结构,进而通过模型实例,讨论了实现互联互通的地址解析、呼叫建立等典型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4.
王宇娇  林海云 《信息技术》2009,33(8):158-161
SIP和H.323是构造远程教育网络的两大信令体系,实现SIP和H.323协议互通是保证远程教育网络顺利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两种协议之间的互通,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通过比较H.323与SIP的网络结构,分析互通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H.323与SIP互通的远程教育系统模型,并对地址、消息映射及媒体能力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由甲  蔡坚勇 《通信技术》2010,43(10):75-77
目前,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正从传统软交换向IP多媒体子系统(IMS)衍化。在IMS这个全新的网络构架下,如何实现与传统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的互通成为目前网络转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阐述IMS网络的系统架构入手,通过典型的呼叫实例分析,探讨从IMS终端到PSTN终端的呼叫流程。着重分析互通过程中各IMS网络功能实体的详细作用,以及会话发起协议(SIP)与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之间的转换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谭洪川  孙建华 《通信技术》2012,45(8):56-58,61
在VoIP网络中,H.323协议在SIP协议出现之前就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因此,要实现H.323协议和SIP协议的互通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简要介绍这两种协议的体系结构,进一步分析互通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H.323与SIP互通的网络结构模型,同时对互通所必须的信令网关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解决了两种协议之间的地址转换与映射、消息转换与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经实践证明,该互通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NGN中SIP与MGCP的互通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丰瑞 《电信科学》2003,19(12):21-24
下一代网络(NGN)体系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和会话起始协议(SIP)作为NGN的关键协议,在其体系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于两均可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实现语音、多媒体等通信业务,因此研究两间的互通对于实现在NGN中更方便地提供多媒体业务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分别从基于MGCP和SIP的呼叫分析出发,对MGCP和SIP互通中需解决的协议映射、寻址、能力协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MGCP侧发起呼叫为例模拟了MGCP与SIP的互通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基于SIP的VoIP系统与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通问题,其中包括信令互通和媒体互通。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启协议)是IETF提出的IP电话的信令标准。与ITU-T提出的H.323相比,SIP信令协议比较简单灵活、易于扩展,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现有GSM网络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与采用SIP的Internet电话系统的互通,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SIP和H.323是构造IP电话网络的两大信令体系,因此,实现SIP和H.323协议互通是保证IP电话网络顺利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介绍H.323和SIP协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互通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地址解析和映射、消息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此外,还将通过一个基本的互通呼叫流程来介绍IWF(互通功能体)实现这两种协议的互联互通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软交换之间的互通协议BICC和SIP,以及这两种协议的比较,然后提出了SIP用于软交换控制网络中的呼叫控制中方法和响应的使用和相应的一些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