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信世界》2007,(20B):I0026-I0027
进入21世纪,我国宽带接入网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应用的宽带接入技术有xDSL、LAN以及各种专线接入等。随着国内电信产业改革的进行,运营商承受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促使运营商在不断地寻求新业务、新收入、新商务模式.但是宽带的扩容却总是无法赶上业务发展的步伐,甚至出现每比特收益&宽带ARPU迅速下降,陷于收入增长低于成本增长的怪圈。对于运营商而言,  相似文献   

2.
《电信网技术》2007,(3):65-66
1PON技术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宽带接入网进入了大发展阶段。我国宽带接入网在近两年发展也十分迅速,当前主要应用的宽带接入技术有xDSL,LAN,MSTP以及传统专线接入等。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接入技术虽然初步解决了数据接入的问题,但靠出租带宽的宽带运营战略,随着用户上网流量的增加(如P2P等应用),运营商的宽带接入与业务发展进入了“平台期”。甚至出现每比特收益&宽带ARPU迅速下降,陷于收入增长低于成本增长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北京通信是北京地区提供除移动和寻呼业务外的全业务运营商,拥有丰富的局房、管道、光缆和接入线资源,以及悠久的品牌和巨大的用户群体,具有提供宽带业务的天然优势。随着业务和用户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宽带接入业务的普遍提供、核心网络的宽带化以及宽带应用平台的建设,成为北京通信当前非常重要的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始关注宽带多媒体新业务:3D网络游戏、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可视电话、视频点播和IPTV等;这些增值业务也成为运营商收入的增长点,成为运营商吸引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增加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运营商宽带的发展战略已由初期的宽带放号规模粗放增长为主逐渐向发展宽带应用、提升宽带ARPU值转变,  相似文献   

5.
华志军 《通信世界》2004,(36):28-28
随着运营商宽带接入业务发展到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运营商迫切需要引进更优秀的宽带增值业务,从而掀起新一渡宽带接人高潮,为运营商获取更高的利润,让网络用户可以在宽带上享用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6.
宽带PON系统测试、设备进展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玉 《电信科学》2006,22(10):24-27
宽带正成为国内外运营商战略和业务转型的基础.在国内,宽带已成为拉动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推动宽带业务发展的宽带接入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演进,特别是近两年新推出的宽带PON(无源光网络)技术由于带宽高、扩展性好、运维成本低等优点,正成为电信领域的热点.本文就主流宽带PON技术、系统测试、芯片和设备进展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对其应用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7.
贺宁 《网络电信》2009,(5):60-62
当前,宽带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通信行业的主流方向。固定宽带接入速率不断提升,移动无线宽带接入市场逐步启动。纵观全球通信市场,全球宽带用户数量迅猛增长,宽带网络建设不断加快,宽带应用日益丰富。无论是固网的DSL.光纤接入,还是移动的3G、HSPA、Wi-Fi等无线宽带接入,都日益成为所有重要运营商重点发展的业务。  相似文献   

8.
全球宽带接入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宽带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通信行业的主流方向.固定宽带接入速率不断提升,移动无线宽带接入市场逐步启动.纵观全球通信市场,全球宽带用户数量迅猛增长,宽带网络建设不断加快,宽带应用日益丰富.无论是固网的DSL、光纤接科,还是移动的3G、HSPA、Wi-F等无线宽带接入,都日益成为所有重要运营商重点发展的业务.  相似文献   

9.
《电视技术》2007,31(B08):93-93
宽带用户在我国获得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4月,我国基础运营商的宽带接入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5726万。同时,宽带的高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和业务创新,新的业务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0.
《电信快报》2005,(8):34-34
IDC的《中国宽带应用市场2005-2009预测与分析》表明,中国宽带服务市场2004年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2320万,比前一年增长了96.6%,实现收入180亿元人民币。IDC预测,未来五年宽带接入市场增长将逐渐趋于平稳,2009年宽带接入用户数将达到6千万,市场的增长点将从接入走向应用。但是,IDC在这份报告中也指出,当前宽带应用乏善可陈,业务增长乏力,宽带运营商应转变观念,积极寻求扩大应用市场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宽带接入业务正处于从市场培育向快速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技术发展、业务创新、新价值链形成和创造性营销策略等因素彼此作用,共同构成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竞争的利器。2003年第二季度,我国互联网用户持续增加,在运营商的大力推动下宽带接入用户更是发展迅猛,达713.7万,比2003年第一季度增长54.3%。其中xDSL用户数达421.1  相似文献   

12.
目前,宽带接入已成为中国电信业务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3月,全国宽带用户数达到5626万,其中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数达到3275万,同比新增38%。2006年,宽带拉动业务收入增长3.71%,贡献率达到80%。但是,当前宽带业务收入主要靠宽带接入,宽带应用的收入还很小,可见宽带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IPTV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增长领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宽带技术的成熟,宽带接入在普通家庭中的逐渐普及,宽带业务的需求持续激增,同时,宽带业务中增长最快的莫过于多媒体业务,包括娱乐类业务、监控类业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而家庭用户是使用这些宽带业务的主要需求者之一,因此,“数字家庭”、“智能家庭”成为新一轮的业务应用发展趋势。而电信运营商正在从传统的电信运营向综合业务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抓住智能家庭这个契机,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新型业务有效带动收益增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越来越受到电信用户及运营商的重视,各种宽带接入技术不断出现并被应用于网络中提供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应用实践及比较,FTTH技术的大容量、高稳定等优势逐渐被各国运营商看好。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下,对我国宽带接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FTTH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宽带接入业务和宽带增值业务的发展对电信运营商现有的宽带接入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运营商宽带接入网络的现状和宽带业务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在电信运营的宽带接入网络中建设以VPLS为关键技术的3层宽带接入汇聚网络的方案,并对宽带接入汇聚网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  相似文献   

16.
薛盛勇 《通信世界》2003,(23):65-65
随着DSL接入、以太网方式接入和HFC为代表的宽带接入大规模投入商用.用户数目的迅速增加,宽带接入成了电信产业中最鼓舞人心的一块领域。与此同时,Internet的网络带宽不断地增加.互联网络应用快速普及.各家运营商持续地对数据骨干网络设备进行投资.使得城域网络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宽带网络的发展.促使我们考虑如何进一步提供可运营、保证质量的宽带网络新业务.一方面为了推出可盈利的新业务.另一方面也促使宽带网络增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业务迅猛发展对运营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宽带差异化服务在宽带接入、QoS、资源分配方面差异化的多种技术手段,说明在业务差异、服务差异的背景下,运营商可以抓住机遇,实现更好的业务增长。  相似文献   

18.
陈晓芳 《通讯世界》2013,(13):34-36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服务内容不断的丰富,以及网络技术大力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网络用户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加之宽带接入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得宽带业务不断成为各电信运营商的业务主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之下,宽带业务如何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电信运营商共同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的概述,并对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针对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促进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的发展策略,并对其宽带业务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能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高速数据和高质量视频等宽带业务的需求迅猛增长,宽带综合网络的建设成为网络运营商日益迫切的一项任务,而宽带接入网作为连接宽带骨干网络与用户之间的纽带,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技术更新最快、投入最大的一部分。在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拥有近9000万个有线电视用户群体。有线电视网还具有宽带、可承载多种业务的特点,非常适合构架新一代的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平台。有线电视运营商也意识到将现有的基础设施转化为可迅速带来多重收益的多业务传输平台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希望所在。1Cablemodem宽带接入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概念不断深入人心,用户基数的飞速增长,网络服务日益趋于人性化,网络应用成为广大用户的普遍要求。宽带接入的服务,自然成为运营商服务的重点,陕西电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据线路资源、网络覆盖、业务经营能力等本地资源状况特点,初步进行电信产业由传统的“资源型”向“业务增殖型”转变,进行市场细分,以用户为本,为公众宽带接入用户提供快捷个性化宽带网络服务——娱乐宽带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