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2.
铝是地壳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要形成矿床必须有独特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运动产生裂陷背景下的大陆裂谷盆地,造就了黔中泻湖海盆、凯里海湾和渝南—黔北半封闭泻湖海湾的湿热古地理环境。使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各类岩石接受风化剥蚀,达到前期的"排杂"使铝得到初步富集,搬运到泻湖海盆沉积和后期的"降硅沉铁"作用"脱颖而出"并沉积形成铝土矿矿床。中新生代的印支燕山—喜山运动造就的挤压背景—隆升背景,产生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改变了成矿条件,不再形成铝土矿。铝土矿属沉积型矿床产于特定地层中,在省内有可能存在新的隐伏大型—超大型矿集区,在全国范围内更有可能存在相近大规模的铝土矿矿集区。 相似文献
3.
李社平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6,58(5):12-13
产在变质火山岩中的以银为主,且银矿石与铅锌矿石具有明显垂直分带规律的多金属矿床,在国内尚属少见。因此在该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和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该类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以银洞沟银铅锌矿区地球化学异常解释评价为基础的该矿床地球化学分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5.
6.
沙沟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熊耳山地体西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银铅锌矿.通过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认为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1.0‰~6.3‰,平均值2.0‰,硫主要来源地幔,并有地壳硫加入,具混合硫特征;铅同位素206Pb/204Pb比值为17.768~17.854,207Pb/204Pb比值为15.485~15.578,208Pb/204Pb比值为38.462~38.695,变化范围均不大,属于正常铅范围.利用计算获得的铅同位素相关特征参数,结合铅构造模式图及相关图解综合分析,认为矿石铅以幔源为主,具壳幔混合特征.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造山过程中壳幔混合源,以幔源为主. 相似文献
7.
云山石墨矿床赋存于兴东群大盘道组二段一套富含石墨的片岩、变粒岩、浅粒岩等变质岩系中,矿体主要受地层控制,呈层状。区域变质作用表现为高角闪岩相变质之后又经历低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过程。区域变质作用使分散状的碳质向石墨转变,形成石墨矿床,并形成伴生矿种矽线石、绿泥石。矽线石、绿泥石在不同层位具有分段富集特征,上述表明岩石成分差异和区域变质作用对矿床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分段富集为分采分选提供了依据,以提升石墨矿床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大量矿山固体废弃物,它们对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危害。矿山固体废弃物分为金属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非金属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能源有机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不同种类矿山固体废弃物有着不同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因而有不同的环境污染效应。利用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原理研究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行为,对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扼要论述了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研究了金矿床有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原生异常中元素对比值与累乘比值的垂向变化、元素的原次生分带性;根据建立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异常模型,指出了矿床可能存在上部金银、下部铅锌的成矿分带,提出矿区东部深部寻找铅锌矿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不磨金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海南不磨金矿床不同地质体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发现从花岗岩脉、花岗碎裂岩、片岩到金矿体再到石英岩脉,稀土总量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花岗岩脉、花岗碎裂岩、片岩和金矿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表明金矿体与花岗岩脉、花岗碎裂岩、片岩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互相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岩成矿关系;而下地壳源的石英岩脉与矿区其他地质体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相差较大,为成矿过程提供了热源。中元古界抱板群在后期的变质过程中,使得元素活化、迁移,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抱板群成为金矿床的矿源层;后期花岗岩脉是抱板群岩石在地壳深部经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粤北棉花坑铀矿床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化学分析,旨在探讨黑云母对成岩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电子探针(EMPA)测试结果显示,细粒花岗岩中黑云母富FeOT、TiO2,贫MgO、Al2O3,属铁叶云母。Fe2+/(Mg+Fe2+)比值介于0.89~0.93,TiO2/MnO比值介于2.89~4.59,并显示贫钙的特征,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黑云母;其F含量较高(平均为0.69%),表明岩浆熔体富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分析表明黑云母稀土总量较低,∑REE含量为13.85×10-6~25.18×10-6。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1.04~1.69,显示出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典型的平缓“V”字形,且具明显的Eu(δEu为0.016~0.021)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黑云母相对全岩富集Rb、Ta、Nb、Sc、V、Co,而相对亏损Th、U、Sr、Zr等元素。估算得出黑云母结晶温度为437~502℃,氧逸度lgf (O2)为10-18.7~10-20.8,表明其形成于低温、低氧逸度条件。上述特征指示寄主岩石为壳源成因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与产铀岩体具相似特征,低温、低氧逸度和高挥发分氟含量等条件有利促使铀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17.
18.
对钒渣、熟料和残渣中含钒物相微观结构、形貌以及钒元素走向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钙化焙烧-酸浸提钒过程中含钒物相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钙化焙烧过程中钒尖晶石由初始光滑致密的多边形逐渐氧化成多孔状态, 直至最后生成凹凸不平的“圆粒状”氧化铁和“短柱状”铁板钛矿, 钒元素也由最初富集在钒尖晶石中逐渐向钒酸钙、氧化铁、铁板钛矿和硅酸盐中转移; 酸浸过程中熟料中凹凸不平的含钒氧化物(氧化铁、铁板钛矿和钒酸钙)逐渐变为“镂空状”铁板钛矿相, 大部分钒元素被硫酸浸出, 残留的钒元素主要赋存于氧化铁、铁板钛矿和硅酸钙中。 相似文献
19.
20.
邦铺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由斑岩钼铜矿体和矽卡岩铅锌矿体组成。文章对矽卡岩、大理岩及二长花岗斑岩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主量元素研究结果显示,矽卡岩形成过程中二长花岗斑岩体与大理岩发生了显著的Si、Ca、Al等元素的交换;稀土元素组成中,除矿化矽卡岩略微富集重稀土外,其余多数矽卡岩与大理岩、二长花岗斑岩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矽卡岩及大理岩具有近似的组成型式,指示二者具有成因联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邦铺矿床矽卡岩系二长花岗斑岩交代碳酸盐岩地层形成,斑岩成矿与矽卡岩矿化密不可分。矽卡岩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值δEu和δCe研究结果表明,矽卡岩成岩环境为高温氧化环境,之后随着成矿作用的发生,逐渐转变为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