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依据Gamma函数及Γ(x)分布的基本概念 ,给出了非均质性储层渗透率K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以及基本数字特征的表达式。同时 ,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推导出Γ(x)型分布未知参数估计值 ^ν和^k0 的解析式。并结合属中低渗透性的临南油田沙三中油层的电测解释资料进行了实例计算 ,其结果与实际吻合 ,可作为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产能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Gamma函数及Г(x)分布的基本概念,给出了非均质性储层渗透率K的概率密度、 分布函数以及基本数字特征的表达式。同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推导出Г(x)型分布未知参数估 计值和k0的解析式。并结合属中低渗透性的临南油田沙三中油层的电测解释资料进行了实例 计算,其结果与实际吻合,可作为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产能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特点,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油藏动态以及露头等资料,分析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成因及发育特点,确定构造应力场和断层的分布为该油田储集层裂缝发育的2个主控因素。将构造应力场与断层分布相结合模拟离散裂缝网络,预测裂缝分布趋势。通过地质特征对比以及动态资料验证,优选出C油田的离散裂缝网络(DFN)。以离散裂缝网络(DFN)为平面约束条件,以井点岩心统计裂缝几何形态为"硬"数据,计算出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三维分布,并建立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模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确定油田渗透率分布规律的解析方法,从而克服了以往用图版拟合确定渗透率分布的缺点。其方法是:首先用概率统计方法统计出油田渗透率分布的均值E(k)(或E(lnk))和E(k^2)(或E[(lnk)^2]),并且利用这二个均值计算出常用的4种理论渗透率分布类型(Γ(√x)型、Γ(x)型、Γ(x^2)型和对数正态分布型)的分布参数;然后计算出4种理论分布与实际分布的方差值Σ[fN(ki)-f(k  相似文献   

5.
尹宏锦 《石油学报》1982,3(3):75-82
本文根据石油钻井中所遇到的地层岩样所做可钻性测定。以平均钻时(秒)DT为钻时样本,取DT以2为底的对数为可钻性等级(DCG)。按统计分析表明它服从正态分布,样品平均值x=5.4438,均方差Sx=1.7498,油田地层按可钻性等级共分十级,每级地层所占比例的百分数可以分布函数求出。本文讨论了DCG用于估算所需钻头用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对储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大庆地区的萨尔图油田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高台子油层,龙虎泡油田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等砂岩储层中的分散粘土的三种基本类型与储层岩石物性(孔隙度、空气渗透率)的关系,以及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值、毛管压力曲线、孔隙大小分布特征值及x衍射和粘土(薄片分析的泥质)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推导出在只有小样本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模糊贝叶斯(Bayes)理论方法确定连续油管疲劳寿命概率分布模型。根据国内油田使用较多的3175mm连续油管统计失效寿命数据,利用可靠性分析的模糊贝叶斯方法,对分布参数进行了估计,认为疲劳寿命服从两参数的Weibul分布,并获得了这种连续油管疲劳寿命分布规律函数和可靠度计算公式。这一结果有待国内有关油田在进一步积累失效数据后加以验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边际油田河流相储集层表征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边际油田储集层的分布和特征、有效开发海上边际油田,以渤海湾盆地Q33-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储集层为例,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研究边际油田河流相储集层表征关键技术。通过河流相砂体井震标定、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和边界精细刻画,雕刻河流相储集层砂体外部形态,描述其内部非均质性;根据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利用井点外推宽度法、变差函数分析法建立河流相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结合类比密井网油田储集层分布特征,提出了侧向相变对比模式、叠置砂体对比模式、河道下切对比模式等3种河流相储集层井间对比模式。综合以上3种储集层表征技术,确定了Q33-1油田储集层分布的最可能模式,并以此模式为依据设计油田开发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贝塔旋回模型在油田产量及可采储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概率统计中的贝塔分布密度函数,经变换后可得到导出密度函数,据此建立了贝塔旋回模型,同时提出了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宁海油田的产量与可采储量进行了预测,证明该模型适用于预测某些油田的产量和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0.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油藏是三塘湖盆地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油藏,研究表明其储层以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为主,通过地层倾角测井、偶极声波测井、成像测井、压裂裂缝监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准确地确定了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储层最大主应力方向,并且预测了人工裂缝的分布规律,为油田有效开发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甲型水驱曲线b/a值来研究水驱油藏开采后期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并应用在苏北CS油田戴一段和XNZ油田垛一段两底水油藏中。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结果与用该方法判断所得结果相吻合 ,其剩余油富集区已被小尺寸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和开发调整井所验证 ,均获得日产超过 2 0t的工业油流。实际应用表明 ,对于小断块油藏寻找剩余油 ,此文提供的方法简单并且实用  相似文献   

12.
深度开发油田确定性与随机建模结合的相控建模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总结了储层建模研究的几个基本观点,提出了采用确定性微相建模与随机参数模拟相结合以提高整体建模精度的思路.在微相确定性建模的基础上,采用相控蒙特卡洛模拟预测储层参数分布,生成了参数分布.对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建模实例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控条件下的参数随机模拟精细刻画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对于资料信息点足够大的处于成熟开发的油田,采用研究区实际统计分布函数得到的随机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地下实际的非均质构型,为油田不确定性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技术进行三角网格剖分离散,将已知井点视为单元节点,选用线性Lagrange型插值函数和超松弛法求解有限元方程来进行储层物性平面展布的预测。以罗家油田沙四上油层为例预测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经12口井检验,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4%和14.6%。说明应用有限元技术来预测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展布是一种可行的方  相似文献   

14.
大庆TN油田时移地震研究与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庆TN油田油藏和地震条件,从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出发,对该区两次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陧移地震研究,并对该区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该区油藏条件和地震条件均满足时移地震研究的基本要求,对时移地震资料做归一化处理后,其差异地震属性变化与油藏开发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地震反演和时移地震资料差异属性变化研究了该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表明该区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措施产量、成本与效益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要继续保持稳产,势必采取一系列挖潜增产措施弥补递减的产量。不同挖潜措施的增产效果相差悬殊,同一区块不同措施及不同区块同一措施投入成本都不相同,通过对影响油田挖潜措施因素的分析,应用等边际成本理论及现值法研究建立了不同区块挖潜措施合理分配模型,并对不同区块的措施产量进行了合理分配,合理分配后的措施不仅符合油田开发生产实际,同时对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为油田开发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震相干体技术是一种利用传统三维地震数据通过检测地震波同相轴的不连续性来识别断层、裂缝和沉积环境的地震解释方法。该方法在结合成像测井、岩心、钻井等资料后,对K油田的碳酸盐岩裂缝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强度和密度的断层及裂缝在相干体切片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同时清楚反映了裂缝的主要分布区带与断层的关系。这一结果可以非常有效地指导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17.
WebGIS技术在油田地面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大庆油田各地面工程规划、决策、管理部门能快速准确地了解油田现状,方便灵活、准确可靠地做出各种方案和决策,基于GeoMedia平台成功开发出大庆油田地面工程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七类基本的数据库和一类公用数据库。七类基本的数据库分别对应油田的原油集输储运、给排水、电力、道路等七个专业系统,一类公用数据库即为油田公用设备数据库。该系统可提供图形查询、绘图输出、制表输出、数据查询、文档输出、方案输出、方案布局、多媒体表达等信息服务,并最终实现规划方案优选,为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提供高效的信息查询服务与辅助规划工具。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以及设计的6个功能模块,并以一个油田区块为例,说明在油田地面工程规划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脉冲试井的基本原理和资料录取过程,通过实测资料给出了脉冲试井在判断油水井连通、压力传导方向、断层性质、渗透率分布状况等方面的应用,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榆树林油田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天然裂缝系统的基本特征,成因类型、方向性及分布规律。在描述现代地应力场的基础上,结合压裂资料对油田人工裂缝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裂缝系统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