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铁路路基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与国民出行工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进行铁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对于岩溶病害的探测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需要对溶洞当前所处的位置情况加以分析,并根据实际特征进行岩溶通道的检测,根据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完成地基的加固工作,以此来确保铁路路基的应用质量不会受到影响。正... 相似文献
2.
3.
4.
在模拟了铁路轨道不平顺和高速列车振动荷载的基础上,分析了铁路路基动力响应(位移、加速度、应力)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线路横断面的分布规律,得到路基动力响应的横断面分布图,找出了路基动力响应的最不利位置.将模拟计算出的路基动力响应数值与秦沈客运专线现场测试试验的实测数据对比,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6.
动力触探测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照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3):204-207
利用动力触探测试的原理,对某桥基进行动力触探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岩土层分布极不均匀,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都差别很大.因此在进行桥墩基础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基的不均匀性,合理调整基础的深度及基础型式,以确保临时交通桥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于春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31(3):83-85
武昌—九江铁路扩能提速工程二标段既有线路路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路基翻浆冒泥和基床下沉等病害.以该工程为背景,阐述了武昌—九江铁路路基基床病害的类型,分析了形成基床病害的原因以及病害产生的机理,在借鉴国内外常用的基床病害整治措施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9.
铁路路基病害地质雷达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立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3):346-350
铁路路基病害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为了能够消除威胁,决定采用地质雷达方法进行路基病害检测。本文介绍了应用地质雷达方法检测铁路路基病害的基本原理及检测过程中相关参数的选择。通过对宣杭铁路12处共4200m病害路基检测结果的分析,给出了铁路路基结构和病害在地质雷达图像上的特征,确定了路基病害发育位置及程度,为后续的路基病害整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力触探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一种改进的动力触探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土的承载力。该方法无需事先钻孔,利用波动方程分析计算土性参数,以取代肜收锤时的锤击数来预测承载力,从而使试验结果更加精确,对工程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姚夫森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13(2):119-122
介绍了一种动静结合的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动力固结路基处理工程实践中.对软土路基沉降进行了计算,通过将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计算结果显示,路基断面总沉降量计算值为669.6 mm,实测值为675 mm,两者比较相近,说明该沉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高填方路堤沉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填方路堤具有沉降大,沉降时间长,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等特点.有效地降低路堤沉降,消除路堤沉降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公路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某二级公路的工程实际.对高填方路堤的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限元分析,为预防路堤的沉降变形过大,保证路堤的稳定性提供有效的依据,为以后类似地区的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沉降控制设计理念,沪宁城际铁路路基试验段采用CFG桩筏复合地基。为探索其沉降控制机理和承载特性,对路基沉降变形、桩土应力分布、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等进行了长期观测,获取了一些客观的数据。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沉降、土体侧向变形、桩土应力沿路基横向分布以及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探讨了桩土应力比与荷载分担比变化规律。为CFG 桩筏结构在高速铁路软基处理中应用进一步理论研究与设计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桥台与台背路堤间不均匀沉降产生桥头跳车现象,是公路工程普遍存在的病害,本文结合广东省公路工程实际情况,从桥头路堤不均匀沉降防治设计与施工实践分析目前防治设计存在问题,提出桥头路堤沉降设计改进内容,作为提高设计深度,寻求更加有效且合理的桥头路堤沉降防治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世民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2012,34(Z1):82-87
结合冻土流变学、冻土物理学、冻土力学和传热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并考虑水分场与温度场的耦合作用及温度对冻土路基力学特征的影响;同时引入冻土野外试验蠕变方程,进而建立了冻土路基的水、热、力(蠕变)分析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随后,以青藏铁路某试验段路基为例,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热—力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发现,所建立的冻土路基热—力理论模型正确合理,较好地分析预测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宋延海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9(3):43-46
对高路堤病害和产生原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经过试验分析了高路堤沉降的产生过程和预防途径,并在施工中注意解决好高路堤沉陷及路基稳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稳定性及振动衰减规律.方法选取青藏铁路北麓河段三个典型试验断面,在春季进行了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路基动力响应现场试验,采集路基、边坡、道床3处振动数据,统计计算了青藏铁路客车与货车行驶时路基振动的最大和平均加速度幅值,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功率谱分析.结果路基上货运和客运列车的竖向最大加速度分别为2.2132m/ss^2和2.0004m/ss^2,对应的平均加速度分别为0.1495m/s^2和0.1143m/ss^2,道床上的振动明显减小.在T28次客运列车的作用下,对于断面Ⅲ,C3测点在振动频率为25Hz、38Hz、46Hz,55Hz出现峰值,能量集中在18~53Hz.边坡C4测点振动能量集中在20—65Hz,C5测点的优势频段为20—80Hz.结论路基上货运列车的振动比客运列车振动大,同一断面竖向衰减速度大于横向,素土路基各方向衰减小于块石路基,下一测点加速度峰值大致减小为相邻上一测点的1/10.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预估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和复合地基,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工后沉降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能有效控制路基工后沉降;桩间距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桩间距小,则工后沉降量小,反之亦然;对CFG桩复合地基,采用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对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下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贯入试验的数值分析,分析了试件规格、压头大小、矿料级配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数值分析和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贯入试验的可行性,得到适宜的试验条件.分析表明:采用直径和高度均为100 mm的圆柱形静压试件和直径19 mm的压头进行贯入试验时,试验数据稳定,可有效区分应力吸收层矿料级配的优劣.研究成果为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