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杭嘉湖地区生物预处理工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杭嘉湖河网地区氨氮与有机物较高的微污染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有其必要性。针对生物预处理技术特点,结合现有弹性填料接触生物氧化池、生物陶粒滤池、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和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四种主要池型的分析,选择该地区应用较多的悬浮填料接触氧化池进行应用研究。根据杭嘉湖地区不同净水厂的运行情况,对氨氮、有机物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进行评价,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太浦河(浙江段)工程场区范围内特征层位第1硬土层Ⅳ层粘土、粉质粘土的分布和物理力学性质,对杭嘉湖北部平原地区第1硬土层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述,对施工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平湖地区地表水源受到有机物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氨氮.在对古横桥水厂二期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后,认为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原水的适应性较好,所以在三期工程中仍采用此工艺流程,结合二期工程的运行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出厂水水质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的认识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嘉年 《给水排水》2006,32(1):48-50
针对我国农村的现实和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初步认识,提出自然净化系统是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技术方案。分别对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和湿地处理系统等三类自然净化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1999年6月23日至7月1日,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连续降雨,形成了历史罕见的洪水。对杭嘉湖平原此次暴雨的成因、暴雨特征、洪水的形成和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深入研究、掌握该地区洪水规律和形成机制,有效预防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6.
正杭嘉湖平原城镇集聚化及演化发展,要注重立足于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能够从这一角度出发,更好地促进杭嘉湖地区城镇化发展和进步。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杭嘉湖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把握,并能够结合区域一体化发展理论和实践,对其进行有效改进,从而更好地推进杭嘉湖平原城镇的集聚化发展,使其能够符合当下发展环境。本文在对杭嘉湖平原城镇集聚化及其演化问题研究过程中,探讨了区域一体化理论的应用,希望本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能模拟杭嘉湖地区的一维河网水量水质联合数学模型,模型共选用了30个外部边界、100余个内部边界和2个全局边界,以此来控制和体现杭嘉湖地区河网的水体流动及水质变化情况。模型计算分为验证计算和方案计算2种情况,由于计算目的不同,在计算边界的选择上也有所区别。从选择的2005年长兴(二)等11个水位站点、杨家埠等5个流量站点和杭长桥等9个水质站点的实测值和模型计算值的比较情况来看,所建立的杭嘉湖一维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杭嘉湖地区的水流运动状况和水质变化情况,表明本模型所选择的参数基本合理,模型系统可以用于对工程方案实施后河网水质变化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确保杭嘉湖平原区域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对导流港东大堤沿线各闸、太浦闸和南排各闸组合调度,通过对两次南排调水试验的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措施可有效配合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进一步增加杭嘉湖地区"引江济太"水量,扩大平原水体流动范围,增加水体流速,提高水环境容量.该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流域类似地区的工程...  相似文献   

9.
太湖调蓄,改善杭嘉湖平原水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6~9月杭嘉湖地区遭到了高温干旱灾害。为确保太湖的蓄水量和调蓄能力,及时启动了"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引长江水补充太湖,满足了下游地区的用水量需要。运用大量资料对比,进行水量计算、水质分析,论述了太湖调蓄对杭嘉湖平原、嘉兴市河网蓄水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水资源利用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许文斌 《中国水利》2011,(21):10-10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实施,必将使太湖流域的水事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太湖流域的组成部分,杭嘉湖地区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而且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杭嘉湖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使水多、水少、水脏这个矛盾成为制约杭嘉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水利部和太湖局的直接领导下,  相似文献   

11.
依据 2017 年—2020 年巢湖健康状态报告,重点分析评价了导致巢湖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水环境、生物两类关键要素。巢湖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入湖污染负荷量大、湖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和蓝藻密度较高、水生植物稀少、鱼类小型化。提出巢湖治理必须综合施策,分区施策,分类施治,重点削减西半湖污染物通量和修复湖区生态。在强化流域水环境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南淝河、派河等重点污染入湖河流综合治理;尽快研究解决湖区污染物进出不平衡和持续增加的问题,找出各环境因子变化与水体富营养化变化、藻密度、水华程度、水华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定量关系,制定重点污染因子消减对策和蓝藻水华控制措施。充分论证巢湖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方案,进一步加大湿地和水生植物建设和维护力度。开展巢湖水质生物调控和污染底泥控制试点工程,有计划地开展鱼类结构优化调控,保持水体生物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1999~2004年长春市南湖游泳区、湖心区、荷花区NH3-N,BOD5,CODCr,TN,TP等5项水质指标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南湖在经过2000~2002年的底泥疏浚治理后,水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特别是荷花区水域的一些监测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GB 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值;但游泳区和湖心区的水质仍表现出富营养化,水体中TP,TN超标现象较为严重。建议在湖泊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在截断外源污染的前提下,最好采取生态治理和工程治理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湖泊老龄化、污染物超量排放、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流及物质交换不畅等是滇池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若干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滇中调水规划,模拟预测引水济滇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的水环境影响,可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限值与生物预处理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囊藻毒素-LR(MCLR)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许多国家和地区规定了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的最高浓度。常规制水工艺不能有效去除富营养化原水中的MC,导致给水厂出厂水中MC超过浓度限值,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采用阶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含MC的富营养化湖水,HRT为2 h时,藻类的去除率大于90%,细胞外MCLR和MCR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7%和81.7%以上,总MCLR和MCR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5%和80.5%以上。阶式生物膜反应器可用于富营养化原水的生物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了再生水在北京市水资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意义及再生水的利用现状,在总结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市再生水发展总体思路:"中心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郊区污水处理厂按高品质再生水标准一步建成,变污水为资源。"从中心城、郊区、农村3个层次大规模开发利用再生水。对北京市再生水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再生水发展思路提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是一典型的过水性湖泊,无论是洪水(水灾)或是枯水(旱灾)均应当引起同等重要的关注,泄与蓄要兼顾兼施,必须从资源水利的角度来审视和研讨洪泽湖的治理和改造,因此,开辟了海水道是治理淮河与洪泽湖的根本举措,蓄泄兼施,淮水在湖外分流;清淤掘底,增加蓄水量;整治湖口,淮河洪水畅流入湖,防治污染,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17.
原水水质对南方某给水厂处理有机氯农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LB柱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析方法,研究了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竣工前后原水改变对给水厂处理有机氯农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更换前后不同工艺段出水中共检出10种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08~20.68 ng/L,主要是HCBs,DDXs,氯丹和硫丹,远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的限值,不必对此进行长期连续监测。通过原水改变前后传统处理工艺对有机氯农药去除效果的对比发现,当原水中有机氯农药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并无明显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桐乡市果园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桐乡市果园桥水厂设计规模为 8万m3/d ,原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 ,由于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为使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确定增加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和臭氧 +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该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程中系统布置、设计参数、材料设备选择 ,以及运行成本分析等内容。运行结果表明 ,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主要去除氨氮 ,平均去除率达 70 %以上 ,部分去除色度、耗氧量等 ,并使锰指标达标 ,减轻后续处理流程的负担 ;在预处理池运行后 ,常规处理效率也得到提高 ;当深度处理稳定运行后 ,剩余氨氮去除率达 70 % ,CODMn去除率在 4 0 %左右  相似文献   

19.
陈建  王冰  金洪钧 《给水排水》2006,32(Z1):104-109
我国城镇供水正面临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严峻挑战.评述了高藻类现存量干扰水处理过程导致的供水问题,以及高藻类生物量控制对策和供水处理除藻工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就国内外现有藻类生物量控制对策和供水处理除藻工艺提出若干结论,并对我国今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