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嬗变——日本建筑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之比对这几个特点在日本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谈起,说明日本现代建筑从传统建筑中吸取营养所取得的成就,由此析出当今日本建筑风格形成的源泉,以期国内建筑同行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3.
《门窗》2017,(6)
日本现代建筑,综合现代主义与东方审美趣味,根植于极端实用主义的文化转型环境,是工艺美术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少"是日本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也和现代主义极简美学共通。  相似文献   

4.
日本现代建筑由于成功的将传统建筑观与外来文化相结合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国际建筑界有着与众不同的影响力。本文回顾了日本现代建筑起步、探索和发展的历程,以建筑师和建筑思想为线索,对日本现代建筑的主要流派进行了归纳、梳理和解析,并指出现代建筑的多元化都植根于日本的传统文化。通过本文的分析以期为我国建筑师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实践中继承传统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域性建筑的材料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海洪 《山西建筑》2005,31(7):133-134
简要叙述了现代地域性建筑的时代背景、基本思想,并结合实例,提出了现代地域性建筑材料表现的创新性、延续性和生态性三个特点,指出现代地域性建筑材料应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试图通过对日本传统建筑-伊势神宫,传统住宅,茶室、数寄屋,枯山水庭园的设计手法、空间品质、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剖析,挖掘其中所蕴藏的现代性,以此来说明为什么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这一百多年中,现代建筑的进程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8.
建筑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物,其历史性的发展脱离不了使用者人类自身的观念,日本建筑也不例外。文章是在笔者上了《日本现代建筑》这门课后,通过大量资料的阅读以及分析对日本建筑的看法而完成的。笔者希望通过分析日本人的文化观与建筑观如何深刻影响着日本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总结观念与传承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学习日本建筑。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如何思考和表达本国建筑传统。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民族主义背景下,这一主题引起了很多日本建筑师的注意,他们热衷于将现代建筑表现为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上加上一个倾斜的瓦屋顶。但也有日本建筑师认为这只是对中国建筑的继承而非日本建筑本质的转译,并进而在现代主义的视角下发展了自身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历史建筑深深扎根于前人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并使现代建筑与之协调发展,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昆明东寺街建筑的分析,从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和与现代建筑协调方法两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建筑转向生态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云松  倪金卫  蒋正跃 《华中建筑》2010,28(2):21-22,47
该文通过对现代建筑与生态建筑进行比较,阐明生态建筑必将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初,日本建筑界对装饰的、或历史样式的建筑已无兴趣,很少触及纯粹的仿造风格,但对民族趣味的偏爱却广泛存在,这是受日本民族性的直接影响。民族根生性是使建筑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总能回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能的、非意识行为。日本的现代建筑具有独特的内涵,而形成日本现代建筑内涵的核心因素是日本民族的根生性。他们表现在建筑形态的物哀式表达、建筑环境的共生式表达、建筑审美的神格式表达和建筑技术的精准式表达。通过建筑实例与民族理论的结合分析,得出现代日本建筑创作思维是具有深厚的传统文脉和坚固的民族根生性、多变的非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13.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艺  吴隽宇 《中国园林》2003,19(9):72-75
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佛教众多派别中,其中影响日本造园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文章通过分析禅宗思想对日本古代庭园——枯山水园和茶庭的影响以及该思想在日本当代建筑中的延续,试图揭示出日本庭园建筑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4.
刘松茯 《城市建筑》2005,(11):43-47
哈尔滨近代建筑具有多元化的风格构成,在近代中国城市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再现、新思潮建筑的整体导入、“中华巴洛克”建筑的试验三个方面论述了哈尔滨近代建筑艺术特色,并阐明哈尔滨是近代中国建筑样式最丰富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朱金华 《华中建筑》2010,28(12):8-9
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技术转移介入建筑领域也催生了现代建筑丰富的形式语言。形式历来是联接建筑技术和艺术的载体。在技术转移的背景下,现代建筑在形式上的理想也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生土材料由于低碳、环保、经济的优势而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近年来,伴随着建筑材料的革新,当代国外生土建筑涌现了生土和其他可持续性材料相结合的新型生土建筑形式。以当代国外生土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新型材料组合应用所创造的“低成本”与“高品质”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并分析生土建筑现代性表达的途径,谨此希望对我国生土建筑的发展与革新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7.
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当代建筑和建筑教育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这个学派一贯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坚持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创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最早建立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在理工类大学中最早建立风景园林、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这些专业与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技术等专业一起,使今天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域中专业最为齐全的学院。同济学派荟萃了众多富于大学精神,集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学者身份于一身的大师。他们提倡跨学科和多学科发展,为培养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学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先驱,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提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华侨园林到城市公园--闽南近代园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代西方园林的不断引入,闽南各地修建了一批优秀的华侨园林和城市公园,这些新园林类型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并借鉴了西方园林的材料技术与形式美学,对近代中西园林文化交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别从选址营构、园林布局、假山植物等方面对闽南近代两种新园林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不同造园要素的多元融合方式,其中的某些创作思路和艺术技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19.
杨晓龙 《华中建筑》2005,23(6):34-37
相互贯通渗透的室内外空间、将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系引入建筑的现代主义建筑时空观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之一。该文分析这一新时空观产生的科学、技术、文化背景,介绍其他艺术领域,以及建筑师们对现代主义建筑时空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景点营造与中国当代园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广思 《中国园林》2004,20(9):21-23
以景点为构思线索是当前园林设计中的常见现象.它的形成原因是多元的:控制场地、追求文化意境、获取经济收益,但是在这种现象背后掩盖着有关形式美与思维认识问题的误解和盲点.就相关话题提出多角度的讨论、设问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