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美国新政时期,联邦政府第一次运用“国家规划”来干预资源配置,规划成为国家治理工具。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作为国家规划的主要推行机构建立了包含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多元目标,以及包括全国、区域、州和城市多个层级的规划体系。在美国自由体制下,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仅存续了十年,但是体现了规划从物质建设、技术工具到社会经济综合规划、公共政策的转折性变化,美国空间规划体系雏形初现。剖析美国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的演进历程、组织架构和规划内容,探讨国家规划成败的经验,以期对中国规划体系改革,以及国际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新都区规划部门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惑规划管理的多头规划和规划打架问题,为实现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平台,提高了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规划管理的行政效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城市规划体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苏则民 《城市规划》1995,19(6):31-36
本文从规划管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问题,提出城市规划体系应当包括规划编制、规划立法和规划管理三个部分,使城市规划工作法制化,使规划管理依法行政;建议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可以分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修建规划三个阶段、五个层次进行;规划编制应该包括规划设计和图则制定两个方面。论述了规划应变的灵活性与规划执行的严肃性,规划图则的可调性与规划原则的稳定性的关系。对城市规划工作的体制也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第十篇 规划中的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政府规划部门除了设有负责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实体规划部门外,还设有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影响规划部门。规划的社会影响,经济发展中的规划问题和规划实施中的经济问题,日益引起规划部门的重视。一、规划中的经济问题研究规划师通常是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其不仅建设性地参与、帮助和领导公私合作,而且由于公私合作是有效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规划在经济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1、规划必须关注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起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美国经…  相似文献   

5.
孟兆国 《山西建筑》2006,32(7):33-35
阐述了旧城改造的理念和方法,对旧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进行了研究,对旧城规划、古遗址规划、居住区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等进行了探讨,以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提高城市建设品位。  相似文献   

6.
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评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唐子来  吴志强 《规划师》1998,14(3):95-100
本文从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四个方面对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进行了比较性的评述。规划法规是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由此决定了各国和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北京市的创新,是实现规划最后一公里落地的直接手段。本文在梳理北京市实施性详细规划演进脉络和时代需求的基础上,从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变革入手,思考了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的体系位置、基本概念、作用效力和规划内涵。聚焦规划编管思路,由空间管理转向多元治理,探讨了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在编制内容、编审方法、实施方式3方面的系统转型;聚焦编制技术方法,辨析了其“菜单式、定制化”的规划技术模块、4类规划适用场景、特色差异引导、实施路径保障等方面的创新特色,为实施性规划编制管理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树立规划的权威──小榄镇的实践刘淑英要搞好城镇建设,首先要树立规划的权威,小榄镇在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一、规划只有深人人心,才能树立权威小榄镇的规划是从两个方面来做的,一是按行政区域,即镇域规划、镇区规划和管理区规划;二是按深度要...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时俱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敏 《中国园林》2002,18(5):17-2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直接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情对习用的一些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应当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规划原则,并需要在规划指标、规划方法和规划管理方面与时俱进,求实更新。  相似文献   

10.
易道     
《北京规划建设》2008,(1):F0004-F0004
易道公司1939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70年的专业实践成就了易道兼容并蓄的设计文化。完美融合了环境与设计、艺术和科学,让生态规划融汇景观设计,经济分析贯通城市规划。易道亚洲吸引了全球和当地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包括城市设计和规划、经济复兴和再发展、旅游规划、环境生态规划、水资源管理、园艺以及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设计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对城市设计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强调城市设计的重要意义。结合太原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中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山西建筑》2006,32(2):61-62
阐述了新世纪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从规划背景、规划重点、规划体系、规划主线等方面提出了新世纪城镇体系规划的方法,以适应市场特点,实现静态刚性规划向动态弹性规划转变,以完善我国现行城镇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投入产出分析在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对项目按规划的指标进行了建设方案模拟,并以此方案为基础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预测和计算规划区域的土地开发成本、建设成本、融资成本等各项投入成本和土地出让、房地产销售、税收等各项产出收益,分析土地整理、房地产开发和政府三个主体的经济效益,得出各个实施主体经济上是否可行的结论,本文建立了一个规划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模型,其分析结果有助于优化规划方案,在后续建设过程中保障开发建设资金的平衡,确保规划实施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汕头市自来水总公司编制和实施水质目标规划的经验,探讨了水质目标规划的编制要求,并指出了立足本单位实际,制订适度超前、切实可行的水质目标是做好供水水质目标规划的关键,注重规划工作措施的落实、责任到人是规划有效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规划理论的批判和规划效能评估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对传统规划理论、系统规划、理性规划理论的批评,以及通过以建立和追求共识为核心要素的沟通式规划,对在市场经济中能更有效地实现发展的目标,能够适应竞争环境的实用主义的规划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效能理论和评估城市规划效能的四原则体系。这些评估原则体系包含了不同规划理论的一些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6.
魏广奇  赵建勋  陈君 《山西建筑》2007,33(30):298-299
在交通安全规划的实践和对现有成果研究的基础上,从规划的目标、原则、组织机构、层次划分、工作流程、技术路线、资料搜集与调查及规划内容八个方面,对规划的体系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供各地交通安全规划编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灾区重建谈欠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敏 《城市规划》1999,23(3):12-15
从灾后重建规划谈起,论述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一、物质体形规划必须与社会、经济、文化规划相结合,必须适应当地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模式。二、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能简单划一、照搬照用。三、规划不能仅仅将重点放在用地布局和道路系统上,同样应给予能源、给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北京青龙峡旅游度假区为例,从规划分区、活动设施、细节设置等几方面,列举了目前我国旅游规划中常见的规划误区和实际影响,反映出了我国自然公园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滨水区规划是滨水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研究,详细梳理纽约市滨水区建设相关政策法规、空间规划和设计指南,分析其规划体系和不同时期社会问题影响下的规划策略。结果表明:纽约市滨水区在规划层面已形成弹性灵活的法规体系、针对性的政策体系、多目标导向的总体及分区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了总分结合、多方协同、上下衔接的运行体系,在技术层面形成了缓解多方利益冲突、提高滨水区可达性、提升气候适应性的规划策略。纽约滨水区规划体系和规划策略对中国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的政策制订和规划编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亦师 《建筑史学刊》2021,2(3):135-148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清华大学先后经历的两小两大 4 次规划为研究对象,在综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史料综论其规划背景、设计机构、 规划内容等,着重评述 1954 年和 1960 年两版总体规划的目标、原则、方法及其实施,其中 1960 年版总体规划堪称彼时清华乃至全国校园规划的集大成者。同时阐述历次规划间的差别与联系,论证苏联教育模式和规划思想对我国校园空间规划的深刻影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华校园规划是毛泽东时代校园规划的集大成者,其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短暂过渡、全面学苏和自辟蹊径三个阶段, 通过校园规划在空间形态上体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育体制的巨大变革,折射出那一时期新中国的国家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