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合唐家会煤矿首采工作面的生产实践,通过现场的矿压观测及理论分析,研究了开采时工作面及超前支护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由观测结果可知,该工作面所选用的支撑掩护式支架较为合理,对于顶板来压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缓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阳泉四矿、兖州兴隆庄矿两个综放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和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结果,分析阐述了综放开采与分层开采矿压显现的异同和综放液压支架的受力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以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单重采动和邻近采空区双重采动影响下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巷道围岩应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工作面在推进200 m后,其超前支承压力大小及影响范围趋于稳定;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大小在两种开采条件下变化明显,单一采动影响时,应力峰值为24~26 MPa;双重采动影响时,峰值最大为27~29 MPa,较前者提高了11.5%~12.5%;工作面前方20 m范围内应力集中明显,为重点支护区域。  相似文献   

4.
李松茂 《煤》2019,(3):70-72
为确定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的结构特征与矿压显现特征,以大同煤矿集团增子坊煤矿5300综放工作面为基础,对采场顶板的结构与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场基本顶粗砂岩岩层为顶板的关键岩层,对顶板的运动起主导性作用,通过对工作面回采200 m内支架工作阻力的监测得出,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步距约为31. 6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约为25. 4 m,来压动载系数平均为1. 39,矿压显现强度较大,但来压时的载荷未超过液压支架的最大工作阻力,因此可确保工作面的正常回采。  相似文献   

5.
特厚煤层超长工作面综放开采引起的矿压显现规律与传统的岩层移动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为研究超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麻家梁矿14201首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固支梁和悬臂梁理论、3DEC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观测的方法对顶板的破断失稳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62.5 m,周期来压步距为25.54 m;数值模拟初次来压步距约为60~70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25 m,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根据现场监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由于"特厚煤层L型综放工作面"这一开采技术的采用,改变了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其工作面矿压显现亦具备自身的特点.通过现场观测数据分析确定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掌握该综放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可为本矿井及国内外同类工作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西彬长矿区亭南煤矿特厚煤层首采的101综放工作面的系统全面地矿压观测和分析,在该工作面的上下平巷及工作面机道内部设观测站点,采用KG金属测杆及ZY-40测力计进行观测,初步掌握了较大埋深“双硬”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从而选择合理的综放开采工艺有关参数,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实测法对张集煤矿 1 2 2 1 ( 3 )较薄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进行了实测 ,得出较薄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相似文献   

9.
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厚煤层储量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0%~46%,厚煤层开采技术水平成为影响中国煤炭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以某矿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矿压实测,从支架工作阻力分布、顶煤及顶板运移特征、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段变形等方面分析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类似地质条件的综放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葛亭煤矿2310综放工作面矿山压力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探讨了该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对于了解综放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合理确定支架的工作阻力和结构型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平朔矿区9号煤层受4号煤层采动影响后顶板岩层破断规律及其特征,通过对9号煤层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和受采动影响后的4号煤层底板裂隙发育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了采空区下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分析了9号煤层顶板破坏程度及其对矿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面顶板中存在中粗砂岩及砂质泥岩2层主要岩层,砂质泥岩层来压步距为9.8~24.0 m,平均为17.7m,中粗砂岩层来压步距为12.0~34.4 m,平均为22.6 m,动载系数1.43~ 1.62,平均1.56,中粗砂岩层运动规律为来压步距较大、来压步距受裂隙发育影响较大,采空区下方特厚煤层顶板破坏以纵向裂隙发育为主.  相似文献   

12.
特厚煤层综放采场直接顶关键层及支架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大同矿区石炭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采用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在分析塔山矿石炭系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顶板运移规律及矿压显现特征的基础上,将塔山矿石炭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场直接顶结构分为2类,指出"直接顶关键层"的存在将进一步增大顶板管理的难度.对8102和8103综放面所用ZF10000/25/38及ZF13000/25/38支架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F13000较ZF10000支架能够适应的最大煤层采放厚度由17 m提高至20 m,也能防止端面顶煤冒落,ZF13000支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李敬周  赵辉 《煤炭技术》2014,(7):166-168
针对平朔矿区井工二矿两硬特厚煤层开采条件,通过现场矿压实测,从支架工作阻力特性、顶板来压特征、超前支承压力分布、顶煤运移规律等方面分析9#煤层矿压显现规律,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综放工作面顶板管理及安全开采提供实测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杜同生 《同煤科技》2011,(4):13-16,22
针对大同塔山煤矿石炭二叠纪特厚(9.8 m~29.21 m)煤层复杂地质条件,运用矿压理论分析和现场矿压观测的方法对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两种方法所得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等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切眼支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决塔山煤矿综放工作面跨度10 m切眼的支护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大跨度切眼的支护形式为高强度锚杆、组合锚索、W钢带、金属网、混凝土联合支护,以形成群锚封闭效应,维护切眼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试验中锚索锚固力达140~160 kN,锚固区内顶板最大离层值7 mm,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38 mm,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提出的锚杆-组合锚索-混凝土支护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承载力,有效控制了切眼巷道围岩的变形,保证了大断面切眼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张学会  刘亮 《煤炭工程》2011,(10):75-76
 依据朱仙庄871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和旋转回采技术参数,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钻孔电视的方法,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旋转回采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揭示了旋转段围岩力学特性。拐角处围岩应力集中较大,旋转拐角处煤体以及上覆一定范围内的顶板裂隙高度发育。  相似文献   

17.
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华亭煤矿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工作面的合理工艺参数,在综合考虑各分层均衡生产及保证顶煤冒落破碎空间和合理采放比的条件下,通过公式计算确定了分层厚度为13.2 m,机采高度为3.3m,放煤高度为9.9m,采放比1:3;并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第1分层采用两刀一放,单架两轮顺序放煤的工艺参数;最后通过对工作面的采出率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顶煤放出率可达81.45%,工作面采出率达到84.48%.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五阳煤矿5102工作面倾角大、煤层松软、煤层起伏大、综放开采的条件,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别通过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剖面建立模型,对顶板(煤)、底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102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上部端头的空顶距将增加,工作面中、下部的片帮、冒顶现象加剧,必须加以控制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加固煤壁、优化推进方式和提高推进速度等技术措施进行控制,该工作面26d共安全出煤4.5万t,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合理区段煤柱尺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帘洞煤矿3801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合理确定区段煤柱是实际遇到的工程难题。通过采场前后方侧向应力场与位移场在线观测,获得了综放沿空实体煤侧向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煤柱尺寸沿空实体煤侧向应力分布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得到了合理煤柱留设尺寸,为彬长矿区同煤系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确定合理煤柱尺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倾角松软煤层综放面矿压规律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五阳煤矿5102工作面倾角大、煤层松软、煤层起伏大、综放开采的条件,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别通过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剖面建立模型,对顶板(煤)、底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102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上部端头的空顶距将增加,工作面中、下部的片帮、冒顶现象加剧,必须加以控制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加固煤壁、优化推进方式和提高推进速度等技术措施进行控制,该工作面26d共安全出煤4.5万t,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