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东江流域基于水质的水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东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与实践,认为基于发展机会损失下的生态补偿机制有悖于我国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基本国情,是导致东江流域生态补偿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提出建立基于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使用者向国家付费,国家向保护者转移",实现对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剖析京津两市与河北省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尽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合理调节上下游地区各相关主体间的生态利益关系,对促进海河流域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海河流域近20年实施的多种模式生态补偿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海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成为解决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兴建必然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5个国外著名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水资源禀赋属性,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为补充的生态补偿综合机制,健全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优先兴建解决水质型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建立生态监测评估系统,在工程设计阶段考虑生态补偿,增强全社会的节水环保意识等5个方面的建议,这将为我国跨流域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补偿对弥补区域间水资源保护外部效应,协调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在加快推进跨区域横向补偿机制,如何合理测算各区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是主要难点和关键问题。本文建立基于水资源价值流的跨多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建立水资源保护产生价值的运移传递关系矩阵,计算多区域间的补偿标准,并应用于东江流域,对东江流域各区域逐级进行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利用2017年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作为补偿对象的赣州和河源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量分别为6.67亿元、15.61亿元,下游惠州、东莞、深圳、广州和香港应承担的生态补偿量分别为4.89亿元、6.87亿元、4.18亿元、3.03亿元和3.30亿元,可为确定流域内跨多区域的生态补偿标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水资源为纽带的流域内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热点领域。总结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案例,并从补偿目的、方式、特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关键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制定、法律制度建设、技术方法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滦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影响,造成了滦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滦河流域正遭受着空前的水资源危机.文中主要研究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后对滦河流域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促进滦河流域水生态健康发展对于保障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滦河流域内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人口聚集度高,经济活动比较大,加之自然资源禀赋承载能力有限,流域水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以水生态、水资源和水环境“三水”统筹的理念为指导,开展了滦河流域承德段水生态状况问题识别,在此基础上,划定滦河流域水生态修复管控分区,针对“三水”特点,提出注重“一水”兼顾“两水”的差异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综合形成流域水生态管理与修复方案,为滦河流域及京津冀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瑜  李根 《人民珠江》2013,34(4):82-85
水是维系人类和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控制性资源之一,经济的发展改变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开展探索研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原本就已紧缺的水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对绵阳河流域生态探索研究,系统地整合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补偿途径、运行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等,实现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滦河流域是北京、天津两市的生态屏障,也是天津、唐山两市的主要水源地。通过对滦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滦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生态自我修复措施以及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浅议大黑汀水库以上滦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污染、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和管理上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滦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此,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上游及库周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专门的综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中的外部性问题,介绍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我国在生态补偿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是缓解水源涵养区在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中面临的双重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以新安江流域为例,探讨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提出流域生态共建区和共享区的概念和范围,对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的原则和步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流域的超用水现象,引入河流水量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弥补行政管理手段短期失效的不足。以黑河为例,对基于我国水资源费制度的河流水量补偿的方式进行探讨,提出河流水量补偿的外部约束性条件主要包括立法及监测评估,从执行机构、补偿主体与被补偿主体、补偿标准等方面构建黑河水量补偿体系,并分情况对基于水资源费制度的黑河水量补偿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人口聚集,生态、能源、粮食、矿产资源丰富,在中国战略地位显著.然而,黄河天然来水量不足,导致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势严峻,黄河发展新战略与水利工程规划由此而生.厘清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配置格局,对大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量精细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流域现状水资源配置格局分析成果,解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流域相关城市群发展战略,探讨其对黄河水资源可能的影响;其次,分析黄河流域未来供需情势,提出全新的水资源配置思路,研究新战略与规划工程条件下的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配置格局.研究成果可为全球其他流域在战略和规划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戴昌军 《人民长江》2018,49(18):10-14
汉江流域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利部于2012年批复了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的方案,以探索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和方法。对汉江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以下简称汉江试点)的背景条件(流域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水生态环境问题趋于严重以及水资源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建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以及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汉江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以及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定量分配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流域的复杂情况,提出了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的一般原则,包括社会公平、尊重现状、基本生态需水优先、重要性和效率优先、适量预留、权利和义务相结合、民主协商、适时调整等;研究了水权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权属关系、水资源调控能力、生态环境、政府预留水量等方面的约束条件及其阈值的确定方法;设计了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水权分配的技术思路,包括水权分配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河流与计算单元的关系、水权分配的层次与内容、需水的合理性复核、各水平年间水权的协调等。应用该方法完成了松辽流域各典型河流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方案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水质现状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汉江、丹江流域水质现状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形成丹江、汉江流域水质现状的成因,提出了该流域水质污染的防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莱茵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经验对长江中下游综合治理的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欧洲莱茵河流域近 5 0年的综合治理经验 ,尤其是近 10年相继开展的一系列流域管理行动计划的成果 ,介绍莱茵河从传统的单一流域水管理向以生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综合管理转变过程 ,即流域有关国家跨国协调的经验 ,流域内各国为共同治理莱茵河签署的控制化学污染公约、控制氯化物污染公约、防治热污染公约、2 0 0 0年行动计划、洪水管理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协定 ,由此展望莱茵河流域可持续管理的未来。建议我国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尽快采用严格的欧洲环境管理标准 ,严密监测 ,强化监督 ,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18.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是珠江流域治水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发展,在珠江流域层面初步建立了绿色珠江顶层设计、水量统一调度、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作、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省际水事纠纷调处及预防等治水机制。现阶段应围绕"跨区域""省界"等重点关键部位,聚焦流域"热点""难点",进一步加强治水机制及相应的科技手段建设,为流域水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实践的调研分析,提出应加强流域综合规划和规划环评,加强生态调度,建立环境友好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体系;加强河流生态保护目标研究,尽快建立水生态监测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并建议设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为各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56~2000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评价结果和入海水量资料,对黄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初步分析,指出基于全年地表水资源量与出境量的洪水资源利用水平较稳定地维持在400亿m3左右;探讨了黄河流域历年来水利工程空间布局及运行方式变化与洪水资源利用过程的关系,并采用洪水资源利用程度的概念来显示不同流域之间洪水资源利用水平的相对差异,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呈上升趋势,至2000年已接近90%;指出黄河上游低含沙洪水资源的利用对中游高含沙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