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壳寡糖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的席夫碱化合物作为配体,构建了一系列的金属Cu(Ⅱ)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法、电化学手段以及粘度实验,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实验发现,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峰位均呈现红移和减色;从循环伏安曲线可见,DNA加入后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呈下降趋势,峰电位伴随有正移趋势;DNA的粘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依次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结合以上这些信息,认为配合物与DNA以部分嵌插方式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季铵化水解小麦蛋白质以小麦蛋白粉为原料,经过酶水解和季铵化两个步骤合成。通过实验考察酶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配比等反应条件对水解及季铵化过程的影响,得到一条切实可行且相对高效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3.
蜜糖在化妆品中应用广泛,但其粘附性并不令人满意.对蜜糖进行了季铵化合成,希望在保留糖类亲水性的同时具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某些性质.  相似文献   

4.
对壳聚糖进行O-季铵化改性,并与羧甲基-β-环糊精在均相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O-季铵化壳聚糖固载环糊精(QCSCD),用FTIR、EA和SEM对产物进行表征。以酮洛芬为模型药物,研究其载药及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季铵盐基团的引入提高了QCSCD的载药量,为3.97mg/mg,并且改变了QCSCD的pH响应性能。与壳聚糖固载环糊精相反,QCSCD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速率很快,而在模拟肠液中具有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5.
低压季铵化聚砜反渗透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季铵化聚砜反渗透膜的耐酸碱、耐氧化、耐氯等方面的性能;研究了操作条件,如操作压力、进料液温度、NaCl 浓度、浓缩水回流量、操作时间对膜反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分别以CaCl_2,NaCl、MgSO_4、Na_2SO_4等盐溶液为进料液,研究了季铵化聚砜膜的离子选择性。实验表明该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长期操作稳定性,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膜。  相似文献   

6.
以低聚壳聚糖为对象,苯甲醛、水杨醛、香草醛为改性试剂,设计合成了一系列O-季铵盐低聚壳聚糖芳香醛席夫碱衍生物。产物元素分析发现其席夫碱取代度接近100%,电位滴定确定产物的季铵盐接枝率在35%左右。抑菌活性研究表明,合成的各种O-季铵盐低聚壳聚糖芳香醛席夫碱衍生物抑菌活性明显增强,活性大小依次为香草醛改性物水杨醛改性物苯甲醛改性物低聚壳聚糖。抑菌活性构效关系分析表明,低聚壳聚糖通过芳香醛席夫碱改性引入了酚羟基抑菌活性中心,但酚羟基的抑菌活性受空间位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HDTM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花生壳进行改性,探讨季铵化花生壳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季铵化花生壳最佳制备条件为:HDTMA用量1.5%,改性时间2.0 h,反应温度为30℃。花生壳实现了季铵盐阳离子改性,内部具有发达的孔系,比表面积为10.924 8 m2/g,平均孔半径为26.0532 nm,对水中橙黄II的吸附效率显著提高,高达99%。  相似文献   

8.
刘勇 《化学世界》1995,36(3):159-161
对腈纶或锦纶纤维进行季铵化,使之改性而具杀菌消毒特性,初步实验,季铵化腈纶纤维性能优良,抗菌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开发价值,更是传统抑菌性布制品的更新产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的季铵化试剂环氧丙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制备3个不同烷基化长度的O-季铵化-N,N-双烷基壳聚糖(QADCS),用FTIR、EA和1H NMR对产物进行表征,并试验其单分子膜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得的QADCS可以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并且QADCS单分子膜的崩溃压、极限分子面积及最大压缩模量随着侧链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其中O-季铵化-N,N-双十二烷基壳聚糖单分子膜的凝聚力最强。为进一步研究QADCS的自组装性质及载药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吡啶、喹啉和吖啶分别引入F691胶中制备聚氮杂环季铵盐的方法,并主要通过测定改性后产物的相对粘度,确定反应参数  相似文献   

11.
光度法研究诺氟沙星金属络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诺氟沙星(NFLX)的光谱特性及其金属络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值为4的B-R缓冲溶液中,NFLX的特征吸收峰在286 am处,Cu2 -NFLX形成了1:4的金属络合物,其结合常数KD=2.7130×104L·mol-1,确定了金属络合物与鲱鱼精DNA之间有嵌插作用存在,其结合常数KD=3.1672×10-3 L·mol-1.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粒子,在乙醇溶剂中,纳米银粒子表面成功包覆上了SiO2层.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纳米银及包覆结构(Ag为核,SiO2为壳,Ag@SiO2)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氨水的加入顺序对Ag@SiO2核壳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SiO2壳层的不断加厚,纳米银的特征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降低,在本实验中当厚度大于50nm时,特征吸收峰发生蓝移,吸收强度增大.纳米银的发射光谱表明SiO2壳层的包覆使纳米银的发射强度降低.另外,采用光谱法考察了Ag@SiO2纳米粒子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鲱鱼精DNA的吸收光谱及Ag@SiO2的发射光谱无明显变化,初步证明Ag@SiO2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这为Ag@SiO2纳米粒子的毒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1,4-二(3-氨基丙基)哌嗪(BAPP)与对羟基苯甲醛(PHBA)为原料,合成了含哌嗪环的双对羟基苯甲醛Schiff碱,N,N'-二(4-羟基苄基)-1,4-二(3-亚氨基丙基)哌嗪;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进行确认。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黏度法研究了标题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的相互作用,发现紫外吸收光谱出现了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DNA的相对粘度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这些现象说明该双Schiff碱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  相似文献   

14.
许瑞波 《精细化工》2014,31(11):1376-1379
以1,4-二(3-氨基丙基)哌嗪(BAPP)与对羟基苯甲醛(PHBA)为原料,合成了含哌嗪环的双对羟基苯甲醛Schiff碱——N,N'-二(4-羟基苄基)-1,4-二(3-亚氨基丙基)哌嗪;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进行确认。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黏度法研究了标题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发现紫外吸收光谱出现了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DNA的相对黏度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这些现象说明该双Schiff碱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直接合成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席夫碱Ru(Ⅲ)配合物(L-Ru),利用1 HNMR、13 CNMR、FTIR、MS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以吖啶橙为光谱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考察L-Ru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Ru与DNA之间以嵌插作用进行结合。  相似文献   

16.
N,N-二甲基癸基氧化胺与鲑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彦庆  张剑  张高勇 《精细化工》2006,23(1):28-31,57
通过浊度、紫外吸收和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N,N-二甲基癸基氧化胺(C10DAO)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中性条件时C10DAO不能诱导DNA发生相分离;C10DAO浓度高于6.0 mmol/L的C10DAO-DNA体系达到临界pH时,静电相互作用导致体系浊度发生跃变;C10DAO浓度为6.0~16.0 mmol/L时,对应的临界pH改变显著。紫外吸收和表面张力结果也证实了相互作用的存在;荧光猝灭表明低质子化度的C10DAO可诱导DNA构象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乙酰乙酸乙酯,对硝基苯甲醛和尿素为原料,通过缩合、还原反应,得到6-甲基-4-(4-氨基苯基)-5-乙氧基羰基-3,4-二氢嘧啶酮,再与芳香醛缩合得到了系列二氢嘧啶酮Schiff 碱衍生物(3a-3g),所得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和13C NMR表征。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3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g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热力学参数表明:3g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鰎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3g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59nm;同步荧光测试表明:3g使BS A分子构象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开链冠醚Schiff碱配体H2L(H2L=N,N′-双(邻羟苯亚甲基)-3,6-二氧杂-1,8-二氨基辛烷).详细研究了该配体在不同溶剂中和过渡金属离子存在下的荧光光谱,探讨了溶剂极性和不同金属离子对其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和金属离子对其荧光性质有较大影响,随着溶剂极性的减小,配体的荧光增强,且谱峰发生蓝移.金属离子Zn2+、Cd2+对配体具有荧光增敏作用,Ni2+、Cu2+具有荧光猝灭作用.探讨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结合的pH范围,结果显示最佳pH值为7—8.  相似文献   

19.
在非水体系中,以邻香草醛缩甘氨酸席夫碱与8-羟基喹啉、无水氯化铋合成一种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光谱分析等表征手段,确定其化学组成为[Bi(C_(10)H_(10_NO_4)(C_9H_6NO)_2]。席夫碱以酚羟基中的氧和C=N双键中的氮与铋(Ⅲ)成键,8-羟基喹啉以氧、氮与铋(Ⅲ)双齿配位,形成五元螯环。采用荧光法研究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可知发生静态荧光猝灭,配合物与BSA以摩尔比1∶1结合形成复合物,结合常数为6.21×10~4L/mol,ΔH和ΔS均大于0,说明结合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同步荧光扫描发现色氨酸残基的发射波长红移,表明复合物的形成导致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