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瑾  滕飞  李天瑞 《计算机教育》2024,(3):69-73+79
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人工智能专业特色提出本硕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方案,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学科交叉意识培养和加强创新实践教育为核心理念,提出人工智能专业本硕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团队建设以及教学理念革新,探讨基于本硕贯通的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该培养方式的执行与实施提供合理性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首先,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其次,从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立体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高职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人工智能专业内涵及专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依托企业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以扎实落地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着力点,探讨人工智能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对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介绍,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湖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欢  廖波  朱雯 《计算机教育》2009,(11):49-52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广泛涉及到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对其自身发展、培养该方面高技术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专业建设和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国内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缺少统一标准、对国产化重视不足等问题,提出面向信创人才的“人工智能+X”培养体系:设立人工智能信创课程,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建立教学实验生态。介绍近3年在本专业的建设实践,说明所提培养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建设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互联网+”加速应用等都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普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编制使用、做好日常管理、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为创新普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校政企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现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现有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校-政-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服务临港人工智能主导产业,以临港集团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为例,介绍相关建设方案,为未来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要求,针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包括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开发、石化智能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等方向融合的"五元"创新培养机制,并从培养方案构建、课外科技创新体系协同和师资队伍建设3方面阐述这一培养机制具体的组织和实施方式,通过实践结果说明该机制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专业发展方面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地方工科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促进地方高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试办与建设工作,不断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本文结合一个典型地方工科高校——武汉工程大学的专业办学实践,从目标、思路和方案等方面阐述了关于地方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高校传统工科建设的挑战、新工科的定义及智能复合人才培养,进一步阐述和研究新工科的智能复合人才培养方法,特别是"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阐述了"政校行企"长期合作培养人才的优势.构建利益共同体机制,丰富合作形式,建立特色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专业课程和资源库,搭建社会实践课程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以项目和学科竞赛为驱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科研和创业市场化发展,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亟须提升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为遵循,高校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一方面要明确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坚持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科专业质量、深化产教科教融合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以助力学院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本文基于对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剖析,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分析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结合本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专业+双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双创"课程模块,将"双创"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依托校企联合平台开展实践教学,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及其所涉的关键技术为基础,分析了人工智能专业设置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地方院校现状,从整合专业资源、设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创新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地方院校办好人工智能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件工程方向人才培养规模化教育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分析该专业方向课程群建设中存在的弊端和课程群的建设思路,结合地方农业高校湖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课程群突出"七个有益于"、注重"七个合理分配"和搭建"七个课程群平台"的建设实践,探讨该专业方向课程群建设的途径,提出将相关课程及创新创业、职业资格认证等素质拓展内容纳入课程群,实现专业方向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拓展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视域下的人才培养出现的众多问题,归纳了人工智能(AI)赋能职业教育AI人才培养的挑战,探究了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和持续学习存在的困难,给出了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AI人才培养的建议,关注了AI技术师资人才梯队建设、人工智能实训平台建设、人工智能课程知识体系建设。教学改革结果表明,新方法促进了"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基础理论和实施路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在智能化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焦产业链发展和市场需求,以重构智能化教育需求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核心目标,以促进科教、产学、理实"三融合"为建设方案,构建了"一核心三融合"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作者所在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的一种建设方案。该方案给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一专多能"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条件、校企合作、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系统的改革和实践,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文章也分析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给出进一步建设目标和展望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1大赛的意义"十二五"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主办的软件创新大赛,促进了具有软件工程规范和创新能力的软件人才培养,增强国家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