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培养的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以致出现高校就业难和企业人才难的两难局面。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针对该弊端提出特有的教学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学习完成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的转化为实践能力。该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设计、实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素养,进而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现状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提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软件构造基础、软件开发理论、软件工程应用+核心基础实践、应用专题实践"三段两层的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卓越计划"的实施旨在突破传统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工程领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针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具体培养要求,分析了地方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南华大学该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地方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培养软件工程专业高质量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4.
按照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标准的要求,针对部分院校小规模招生的特点,结合华中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实践,提出以培养软件工程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结合具体研究与应用领域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交叉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培养环节、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分析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提出3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实践教学体系模式,指出具体的校内、校外实践模式对其他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培养的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以致出现高校就业难和企业人才难的两难局面。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针对该弊端提出特有的教学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学习完成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的转化为实践能力。该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设计、实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素养,进而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新工科"建设内涵,研究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构建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阐述近几年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为探索地方院校"新工科"背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校内基础实践基地和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首先提出"本硕联动"实践基地的总体建设思路,然后从本硕培养模式的改革、合作项目及人才的引进以及管理制度建设3方面说明实践基地建设中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底蕴薄、区位优势弱的特点,研究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对软件工程采取五个层次四个方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实践教学模式转变为突破口,以新工科思想引领新建本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以项目驱动培养工程思维,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实现“育人”初衷,进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五层体系结构清晰、操作性强,研究应用该模式进行了具体实践,效果接近预期。研究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且对同层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软件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指出该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地方高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分析该门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集成"项目驱动+范型对照+案例复现+团队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的实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CDIO工程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联合为抓手,强调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育体系和创新教育体系,阐述如何提高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和培养卓越软件工程人才,以形成定位准确和培养目标明确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是学生建立工程意识掌握工程方法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五个割裂"问题,设计并实践了一种"四合"教学模式,即基于"内容整合"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基于"文化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和文化自信,基于"方法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基于"校企联合"实施软件工程教学,应用该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软件工程专业其他工程类核心课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充分利用工作学期,与国内著名软件企业开展"5+2+2(学期)"联合定制培养,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阐述如何通过校企联合、企业定制的软件人才培养实践,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海洋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软件工程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并持续完善满足软件工程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构建并实施满足软件工程专业特点的实践模式和组建课程团队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这三种方法,建立并完善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四年的实践,培养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软件工程人才,证明了此模式的可行性和普适性,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彭召意  王平  周玉 《计算机教育》2009,(20):119-121,112
作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文中分析了双语教学在"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并从立足专业、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加强沟通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研究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软件工程专业对"工程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借鉴国家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的成功经验,立足本学院,基于CDIO教育理念和校企合作平台,将国际一流企业的专家和实际项目引入教学体系,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并给出了学院基于上述理念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软件工程师》2017,(4):54-57
"互联网+"技术应用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其中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起关键作用。文章介绍了本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策略和实践,通过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组织模式,确定具体目标,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建立职业素质培养和评价体系,建设创新平台,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创品牌特色,建设教学资源和实习基地等,其核心在于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工程硕士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其培养过程有一定的目的性。文章结合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提出一种目标驱动的培养模式,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与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阐述该培养模式的设计、实施和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程序设计类课程上机实践环节的传统固化教学方法,难以适应"3+1"人才培养模式中校内3年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文章提出通过小组划分、任务设计、过程管理、成绩评定和激励机制等具体举措,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上机实践环节实施分组协作法,以推动和促进软件工程专业"3+1"模式中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