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重德 《电加工》1996,(6):16-18
本文介绍的混气电解加工微机控制系统具有控制气液比,调节阴极进给速度和对电解机床进行程序控制的功能。该控制系统采用调节液体流量的方法适应控制加工间隙中的气液比,利用计算机的中断处理功能,获得机床主轴的和进给速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钛合金TC4材料在不同含气率下的混气电解加工特性,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含气率的气液混合装置,利用钛合金TC4台阶面毛坯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含气率对钛合金TC4混气电解加工的整平能力、加工表面质量及杂散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电解加工技术,混气电解加工可显著提高钛合金TC4的加工整平比,大幅减少杂散腐蚀,且含气率越大,整平比越高,杂散腐蚀程度越低;但含气率的增大会使材料去除率下降,且混气电解加工钛合金TC4的表面质量低于常规电解加工。  相似文献   

3.
混气电解机床控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混气电解加工微机控制系统具有控制气液比、调节阴极进给速度和对电解机床进行程序控制的功能。该控制系统采用调节液体流量的方法适应控制加工间隙中的气液比,利用计算机的中断处理功能随挖得机床主轴的位置和讲给速度。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由于电解加工具有能加工复杂形状和难加工材料的特点。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加工各种复杂型面、型腔模具、异形孔、薄壁件等等。当前,加工精度不够高已经成为电解加工扩大应用的主要障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加工精度,这些年来研究出不少方法,其中主要有;钝化性电解液、混气加工、小间隙加工、脉冲电流加工、振动进给等等。作者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认为低浓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脉冲电解加工是70年代初为提高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发展起来的电解加工新工艺。大量文献表明,脉冲电解加工比直流电加工精度高,表面微观不平度小,晶界腐蚀深度浅,对加工参数稳定性要求低和便于采用小间歇加工等优点。这主要是因为脉冲电流的间隙作用和压力波的搅拌作用大大改善了加工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电解加工误差的主要组成部分——遗传误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文中着重分析了提高去除速度比以减小遗传误差的三条主要途径: 1.选用合适的钝性电解液,以改善电流效率特性,从阳极膜与电流效率的相互关系中,寻求阳极/电解液的合理匹配,利用过钝化区阳极膜特征的变化,获得良好的电流效率特性。 2.采用混气电解加工,以改善电导特性。通过设计合理的混合腔和选用适量的气、液流量,使加工间隙内的气液混合比获得合理的分布,保证良好的电导特性。 3.采用高速进给,以实现小间隙加工。通过改进设备条件和精心设计阴极,缓和加工间隙小与电流密度大的矛盾,使进给速度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小间隙加工。电解加工过程是在小间隙、大电流密度、高电解液流速和强电解质溶液的特定条件下,在工件阳极和电解液的界面上所进行的阳极溶解过程。由于阳极溶解的需要及其结果,在工件和工具电极之间存在着加工间隙。同时,由于影响阳极溶解的因素很多,且其变化规律又较复杂,致使加工间隙也随之变化多端。这种加工间隙的存在及其变化,就是电解加工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加工误差实质上是工件表面上阳极溶解不均匀性的宏观反映。对加工误差的分析,必须连系阳极溶解过程的本质,及其伴生的加工间隙,才能逐步认识其变化规律,寻求提高电解加工精度的有效途径。电解加工的综合误差是由四方面误差组成: (1)遗传误差:由于毛坯余量不均匀而产生的误差; (2)复制误差:由于加工间隙不均匀而产生的误差; (3)重复误差:由于加工间隙不稳定而产生的误差; (4)工具误差:由于工具型面不正确而产生的误差。本文试就遗传误差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混气电解加工具有如下特点;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可能获得±(0.1~0.05mm)的加工精度;可以省略压力腔和复杂的电解液供排系统; 电极修正得以简化,一般来说,电极表面均匀去除0.1mm 即可。冲刷间隙的流动条件得以改善。混合物流能防止产生空穴流线。在鉴赏混气电解加工时,也必须指出在大面积加工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筹划加工过程和设计电极结构时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当加工面积大而仍保持小的间隙,则将使流动阻力加大而恶化冲刷条件。在间隙中,电解液通路长度上的巨大差异将导致加工表面上电解液分布不均和性质不同,这会损坏表面质量。为获得合适的加工结果就需要假定以下条件:电解液和气体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性质;电解加工机床的机械刚性能保证加工间隙的精度在0.01mm 左右。具有良好的防止短路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采用径向进给电解加工技术加工整体叶盘,建立了基于电场分布的电解加工数学模型,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加工过程进行模拟和求解,探讨了径向进给电解加工的成形规律,并分析了屏蔽式工具电极和非屏蔽式工具电极的成形差异,最后开展了相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较吻合,采用屏蔽式工具电极比采用非屏蔽式工具电极加工的叶栅通道侧面间隙更均匀,加工后叶盆余量差从4.11 mm减小到2.58mm,叶背余量差从3.76 mm减小到2.53 mm.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锥形孔加工精度,采用圆锥阴极复合进给的电解加工工艺方案,首先分析了阴极复合进给对加工间隙流场的影响,从促进加工间隙电解产物的排出及优化间隙流场的角度证明了复合进给能有效提高电解加工精度。基于自主研制的复合进给电解加工装置系统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了复合进给参数对锥形孔孔径及锥度的影响。最后,采用优选的工艺参数加工出的锥形孔能满足现有喷油嘴锥形孔的加工要求,且加工过程稳定。  相似文献   

10.
加工间隙内电解产物对微细电解加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微细电解加工时,由于间隙微小,生成的电解产物因难以从加工区域中移除而降低了加工速度甚至中断加工.为保证加工的持续进行,利用工具电极作间歇快速回退是移除间隙内的电解产物、更新电解液的有效途径之一.论文研究分析了间歇回退加工情况下电解产物移除速率对加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速度并不随加工间隙的减小而单调增大,实际加工速度存在极限值(极大值).为兼顾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应以与之对应的间隙值作为实际加工间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Conclusions Highly alloyed steels and alloys are produced in conformity with GOST o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in thick and thin sheets, beams and channels, bars, hot-rolled and cold-rolled pipe, and rod. Castings are produced in the specialized plant of the Ministry of Chemical and Petroleum Machine Building.The technology of welding stainless steels and alloys is given in [15] and [16].TsNIIChERMET. Translated from Metallovedenie i Termicheskaya Obrabotka Metallov, No. 10, pp. 43–50, October, 1967.  相似文献   

15.
模具渗硼工艺及其发展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渗硼是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的重要途径,是在金属表面形成高硬度的金属硼化层,显著提高其耐磨性,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蚀性。近年来,随着渗硼工艺逐步改进和完善,已发展了复合渗、多元共渗及低温渗硼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结合近年来现场试验与施工实践,分析研究了中小型镍材(工业纯镍)设备与管道的特点、性能、焊接缺陷与产生原因,以及防止与消除其缺陷、优化制造施焊质量的工艺措施,并总结了若干条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国内习惯上所指复合模仅限于单工位,对于多工位连续复合模,至今在国内有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手册及专业教材中均未提及。本参照德国工程师协会编辑出版的有关技术准则,介绍单工位与多工位连续复合模的类型、结构及其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ADI和CADI在冶金矿山等行业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ADI和CADI的耐磨性能及耐磨原理;详细介绍了ADI磨球、衬板和锤头的应用情况,认为ADI件无论在综合力学性能,还是在耐磨性、使用寿命、成本方面都优于高铬铸铁件;同时还介绍了CADI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效果.根据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出ADI和CADI耐磨件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unique properties of lanthanides in the nanotechnology is demonstrated. The origination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lanthanide compounds with phthalocyanines, porphyrins, naphthalocyanines, and their analogs in solutions and condensed state and the prospects of obtaining novel materials on their basi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lanthanides and their compounds, namely, optical and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electronic and ionic conductivity, and fluctuating valence, molecular engines are classified. High-speed storage engines or memory storage engines; photoconversion molecular engines based on Ln(II) and Ln(III); electrochemical molecular engines involving silicate and phosphate glasses; molecular engines whose operation is based on insulator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metal, and metal-superconductor types of conductivity phase transitions; solid electrolyte molecular engines; and miniaturized molecular engines for medical analysis are distinguished. It is shown that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nanoparticles of Ln x M y composition can be formed by d elements of the second halves of the series, i.e., those arranged after M = Mn, Tc, and Re. Prospects of using lanthanide superconductors in nanotechnology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