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韦艺 《建材与装饰》2013,(37):40-4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欲望日益强烈,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严格,尤其是在居住空间的要求上。从使用功能上来分析,居住空间主要指供人们日常起居生活的使用空间,例如卧室、客厅等。以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的制约,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基本停留于简单功能的发挥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现代建筑居住空间的要求逐渐由功能层面提升至人性化、科学化以及技术化等层面。由此,作为居住空间建设施工指南的设计环节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转变,科学地进行现代建筑居住空间的设计,满足群众日益变化的需求。本文针对现代建筑居住空间设计为核心进行论述,分别从功能化、人性化、科学化、技术化等四个层面分析如何做好现代建筑居住空间的设计,供类似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改革大潮,给现代生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多元化要求便是现代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空间的多品质设计,则是对建筑师新的挑战。建筑师既要注重物质的,更应注重精神空间的设计。居住空间的物质性设计即空间的功能、界定、陈设等的设计;居住空间的精神设计即空间给人精神上的美感设计,如温馨情怀、宁静的心序、爱意主体等。我们姑且把空间的精神化  相似文献   

3.
杨慧  高广华 《华中建筑》1999,17(3):97-98,104
现代住宅功能要求已从满足“住”发展到“住得好”,我国70年代左右修建的城市住宅在套理组合,内部功能及空间环境等方面,已不适应现代居住者的需求,该文论述了城市住宅改造设计的必要性和方法,阐明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进行城市住宅改造是改善居住空间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新要求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现代居住建筑单元人口公共空间的现状以及入口空间对于人们交往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倡导空间功能的聚合性。同时,提出可识别性、可防卫性、邻里感受三方面的空间属性,最终促进由“被动居住”向“主动居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居住包含一切。""住宅本应由多种要素构成,只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住宅的许多机能与定义都被剥夺了。"以前,一个普通的家几乎涵盖了所有功能,而现代居所仅仅为睡觉或休息而存在。我们尝试重构聚落的定义,人们在聚落中居住以后仍旧不断地编制共同幻想。设计针对现代城市进行"剖切",发现城市内部生活。新事物与旧的城市空间发生着奇妙的关系,新的空间类型将带来居民生活的改变。这种建筑超越了一般的"居住单元",带来城市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一、功能空间的适用性及可塑性 住房的第一选择因素要能满足现代居住生活行为和现代居住心理要求,这就是居住者在住宅内感到舒适方便。应将起居室、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将卧室与卫生间集合在一起形成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现代居住环境的构成、功能和特征,对结构布局、生活环境、空间组合、公共服务设施、绿化小品、交通网络、景观特色等诸要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方便,舒适,和谐——构建21世纪未来住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彦 《住宅科技》1997,(3):14-18
小康住宅是符合现代家庭居住生活行为,居住方便、舒适、和谐,“住得好”的住宅。为了实现“住得好”的住宅,应重视在居住生活实态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设计观念,平面布局动静、公私功能空间分区明确,充分考虑邻里交往的空间和场所,并论述了“整合设计”的概念及以科技成果为支撑实现建设小康住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居住生活空间日益趋同化,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本文试图由中国古典园林创造出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生活意境,而散发出的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魅力,倡导创造具有中国园林文化特色的生活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 现代居住文化评估体系研究课题启动为构建科学的居住文化理论体系,指导城市居住规划、居住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承担的《现代居住文化评估体系研究》课题开题会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环境与居住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不久前在北京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举行。会议提出,应通过居住行为、环境空间、历史文脉、建筑形象以及老年人可持续居住,及对住宅的分区配置、功能空间的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居住生活方式与居住空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居住空间应适应人们进行各种家庭行为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住宅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具体阐述 ,提出二十一世纪的小康住宅应按居寝分离、餐居分离、洁污分离及动静分离等原则进行分室和空间组合 ,体现出住宅的适居性、舒适性和私密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用户角度,对已经入住后的中端套型住宅内部的各功能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估。通过采用入室深度访谈法,探访与分析用户在功能空间中的居住行为,研究套型内部空间设计是否适应用户对功能空间的实际需求。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住户的空间需求会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潜在需求,本研究即以此分析各功能空间的未来潜在空间需求,为今后的住宅功能空间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户型的面积追求也在提高,大户型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居住组成部分,是居住"丰度"扩展的良好载体。文章从丰富居住"内容"的角度入手,从生活模式和需求、家庭结构、空间层次三方面推敲大户型设计的影响因素,并在空间宜居性、空间灵活性和空间效率性的设计理念下,对大户型设计中的空间组合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旨在提升大户型的内部环境和居住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方一 《城市建筑》2013,(16):30-30
当今世界,建筑空间设计的理念体现在节能系统的空间建构上。建筑空间设计的气候适应性是建筑节能主要策略。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表层空间和内部空间是主要关注点。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要,这对我国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来讲,是一个直接有效促进节能空间设计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谭莹 《室内设计》2011,(5):7-11
日常生活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功能之一,以日常生活空间为核心的城市设计能够在保障城市空间开放性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地域人文特色的城市整体形态。本文以重庆为例,针对当前城市日常生活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优化城市生活格局、完善生活空间体系、创造生活性空间等城市设计策略,并对相应的城市设计控制机制提出了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16.
胡丹  王世礼 《中外建筑》2011,(10):43-45
本文以上海、厦门、广州三地廉租住房住区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心空间、宅间空间、宅前过渡空间、边缘空间,并指出现有住区目前在设计及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满足人们的居住生活和交往需要,创造充满活力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发展处于"人居软环境"时代,并且最终目标是达到和谐人居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公民空间"的概念意在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关注重新转移到其公共生活的本质上,并关注空间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将对空间的思考与社会问题、与人的问题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对这些信息做出判断,激发公共空间潜在的更深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一凡 《城市规划》2019,43(5):17-22
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提出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从认识层面加深对社区生活圈的理解,是推进相关规划实践的重要前提。研究提出,社区生活圈是日常活动的空间范畴,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应面向生活空间而非抽象的功能地块。社区生活圈是配套服务的共享单元,社区生活圈的规划需要兼顾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及性和可达性。社区生活圈也是邻里感知的社区领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在改善硬件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应关注营造和谐包容的社区感。社区生活圈的提出是城市规划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新时代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19.
孙皓 《中外建筑》2013,(8):56-57
居住空间设计创新的实质是解决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探讨文化符号、生态设计、回应场地、可持续设计几个主流方向,以及国内外居住空间设计创新的实际案例,指出多元方向是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农村老龄化人数剧增背景下,养老住宅被给予了很大的关注。通过对典型胶东农宅调研、分析,对农宅的实际改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从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出发提出了建筑功能空间适老性、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型改造方案。利用低技策略提高老年人的居住质量,使农村老人在较低的生活成本下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为胶东地区农村居家养老节能改造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