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首批动力电池逐步进入退役期,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小高峰"。笔者调研获悉,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电池回收体系不健全,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技术还不完善,百亿级的动力电池二次利用市场仍待开发。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应加紧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正3月5日,"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出现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是有关"动力电池回收"话题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而在"两会"召开之前,"建议形成协同联动的全面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回收面临三大挑战建议支持电池循环经济""完善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防止‘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提案/议案已频频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高能汽车动力电池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凭借其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以及无污染等优点得到快速发展。但经过数百至上千次的循环充放电后其容量下降并最终报废,从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角度看,回收电池再利用成为必然。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回收利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方法,包括湿法工艺、火法工艺和联合工艺等,并对各工艺作出了评价;概述了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二次污染、安全性问题与解决方法和回收制备产物的种类,为中国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以来,全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截至2017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总量达到180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为86.9GWh。但一般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约为5-6年,商用车动力电池为2-3年,从今年开始,随着首批动力电池逐步进入退役期,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小高峰",到2020年预计报废量将达到24.6GWh、20万吨。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涉及两个阶段:一是针对容量下降无法被电动汽车使用却尚未达到报废标准的动力电池,采用梯级利用,既将电池组拆包,对模块进行测试筛选,再组装利用到储能等领域。二是对达到报废标准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回收与再利用。为解决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  相似文献   

5.
浙江天能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现已形成以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制造为主,集新能源镍氢、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再生铅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新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集团公司,公司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继续向前迈进,企业的产能扩张如火如荼,动力电池行业在洗牌中持续整合。2017年,让电池人紧张和忐忑不安的,除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外,还有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政策。动力电池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规范和引导。经盘点发现,2017年,国家颁布的对动力电池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电池行业规范/电池标准类: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产品规格尺寸、拆解规范、回收标准等。2.电池未来规划类: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  相似文献   

7.
2 月 1 日,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在德国萨尔茨基特成立回收电动汽车电池试点工厂,目标是实现锂、镍、锰和钴等原材料的回收利用与铝、铜和塑料的循环利用.大众汽车集团表示,计划在未来实现 90% 以上的回收率. 据悉,该工厂的设计初衷是在试验阶段每年回收约3600 个电池系统,约 1500 吨.大众汽车表示,随着工艺的不...  相似文献   

8.
采用涡流管制冷制热技术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控制。通过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以高压空气形式进入涡流管形成内外层涡流,得到所需的冷热气流,对电池组进行有效预热或冷却。同时,通过动力电池组结构优化设计,使各电池组内温度保持一致,确保动力电池在最佳温度下工作。所设计的系统能有效地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性、寿命、续航里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经电动汽车使用后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原因。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对使用后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活性锂离子损失是电动汽车使用后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最主要原因,而活性锂离子损失主要来源于SEI膜的溶解与再生、电极活性材料的损失及电解液的分解。  相似文献   

10.
《稀有金属快报》2014,(1):13-13
由江西师范大学首席教授、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候豪情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历经数年艰难探索,研发出聚酰亚胺( 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这一世界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材料,可大幅提高汽车动力电池或电池组性能。 动力电池组被称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中的核心,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相关技术是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以其耐高低温性、化学稳定性、经久耐用性及高孔隙率等优异特性,将解决目前汽车动力电池或电池组存在的安全性差、充电速度低、使用温度范围小、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让电动汽车更安全、可靠、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