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鳝鱼废弃物蛋白水解液脱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影响鳝鱼废弃物蛋白水解液苦味的因素,研究了用酶解、活性炭吸附,β-CD包埋技术脱苦的方法。结果表明:用0.9万单位/克Prprotamex旧白水解鳝鱼废弃物4hr后再用1.0万单位/克pr Flavourzyme酶处理4hr可明显减少水解液苦味,结合1.0%活性炭处理,可得到无苦味的蛋白水解液。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通过美拉德反应,利用鳝鱼废弃物水解液制备肉类调味香料的研究,确定了复合还原糖、VB1及酵母抽提物对产物肉味香气品质的影响,并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再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复合还原糖用量为3.65%、VB1用量为1.25%、酵母抽提物用量为2.40%时,产物的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鳝鱼废弃物水解液优化制备肉味香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通过美拉德反应,利用鳝鱼废弃物水解液制备肉类调味香料的研究,确定了复合还原糖、VB1及酵母抽提物对产物肉味香气品质的影响,并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再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复合还原糖用量为3.65%、VB1用量为1.25%、酵母抽提物用量为2.40%时,产物的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4.
从前,用酶制剂水解蛋白质原料制备调味品的方法有它不足之处,即使将反应条件,如pH 值和温度控制在最佳状态,在基质(底物)与酶之间接触和反应的效率还是低的,而且所用的酶不能分开使用,结果导致生产成本高。因此,殷切希望在工业上有一种改进的调味品生产方法,以增加蛋白质底物与酶之间的反应效率。也就是说,提高调味品的生产效率。本发明者通过对调味品的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6.
7.
食品酿造与加工中有各种废弃物,含丰富营养物质,可开发生产美味调料,变废为宝.烘酒糟剂调味料日本大学农兽医学部研究成功利用烘酒副产物烘酒糟制调味料,这类烘酒糟是利用大麦、米、薯干等原料经蒸煮、发酵、蒸馏后的副产物,呈泥状.制法是先将烘酒糟加热到70℃,除去水分,得浓缩液,再用乙醇处理得沉淀物,再与蔬菜汁混合冻结干燥,作食品加工用调味料.  相似文献   

8.
软包装鳝鱼的加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鳝鱼属合鳃目,合鳃科,广泛分布在亚洲的日本、朝鲜、泰国、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地,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凡有水源之处都有鳝鱼生长,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鳝鱼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蓬勃发展起来,鳝鱼产量逐年增加,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鲜活产品。鳝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对鳝鱼的加工技术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探讨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参数,试制出了色,香,味具佳的鳝鱼产品。  相似文献   

10.
养殖大黄鱼脱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养殖大黄鱼为原料,研究比较了红茶和食盐混合液和酵母溶液的脱腥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红茶浓度50%、食盐浓度1%、以鱼与溶液的比为1:3的比例浸泡鱼片60min,脱腥的效果较适合。经过GC-MS分析,该脱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减少养殖大黄鱼的主要腥味成分。  相似文献   

11.
以鱼油精炼副产物的皂脚和固脂为原料,采用酸催化乙酯工艺回收皂脚、碱催化乙酯工艺回收固脂,结果表明:酸催化回收皂脚时无水乙醇/脂肪酸为0.8 mL/g,硫酸/脂肪酸为0.09 mL/g,78℃下反应4 h,鱼油乙酯化得率达到97%;碱催化回收固脂时无水乙醇用量0.6 mL/g,NaOH用量3%,78℃下反应3 h,鱼油乙酯化得率达到94.5%。以酸、碱催化得到的乙酯化鱼油为原料,分别经二次三级分子蒸馏和一次尿素包合,产品中EPA、DHA的总质量分数分别可达到78.42%和76.15%。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速冻罗非鱼片加工中产生的鱼碎肉的利用问题,利用鱼碎肉制作鱼松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本文对利用鱼碎肉制作麻辣风味鱼松进行了调味研究.通过L18(37)正交设计和感官评定,确定了最佳调味配方,最佳配方为砂糖4% 食盐4% 味精0.5% 酱油1% 辣椒粉1% 姜粉0.5% 五香粉0.5%.用此调味配方调味的鱼松样品呈金黄色,色泽均匀一致,呈绒状,纤维疏松,口感肉质细腻,有麻辣味,鱼香味,无异味.  相似文献   

13.
张晓頔  戴志远 《食品科学》2021,42(13):335-343
鱼副产物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但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环境问题.研究表明,鱼副产物经蛋白酶处理能够得到小分子肽类水解物,其表现出抗氧化活性、抗冻性能、抗菌性、降血压等功能活性,可作为潜在的营养补充剂和食品添加剂.本文综述了鱼副产物蛋白水解物的制备、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总结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冷冻方式对调味鱼冻藏品质的影响,提取快速(-80 ℃)、中速(-30 ℃)、慢速 (-18 ℃)冷冻调味鱼贮藏期间的肌原纤维蛋白,测定相关蛋白变性指标,并用电子鼻对气味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 种冷冻处理调味鱼的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具体表现为羰基含 量、表面疏水性不断上升,活性巯基含量、乳化性及稳定性不断下降;-80 ℃冷冻调味鱼的肌原纤维蛋白变性 程度最低,-18 ℃冷冻调味鱼的肌原纤维蛋白变性最严重;-30、-80 ℃冷冻调味鱼贮藏期间气味变化较小, 而-18 ℃冷冻调味鱼贮藏期间气味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同干燥工艺对鱼油和两种微胶囊挥发性成分以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以鱼油作为芯材,魔芋葡甘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壁材,制备成纳米乳液后通过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试验发现,鱼油、喷雾干燥微胶囊和冷冻干燥微胶囊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鱼油42种,喷雾干燥微胶囊41种,冷冻干燥微胶囊20种,共有成分包括十四烷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1-甲基-4-异丙基苯和1-甲基-4-异丙基苯。加速贮藏实验中两种鱼油微胶囊的过氧化值(POV)增长速率均较鱼油低,当贮藏时间达到30 d时,鱼油、喷雾干燥微胶囊和真空冷冻干燥微胶囊POV值分别为15.65 mmol/kg、8.89 mmol/kg和8.14 mmol/kg,喷雾干燥所得鱼油微胶囊包埋率下降速率较冷冻干燥鱼油微胶囊快,包埋率分别为34.29%和40.90%。综合分析,两种鱼油微胶囊制备方法均能够延缓鱼油氧化和掩蔽不良风味,但冷冻干燥制备鱼油微胶囊更佳,对制备鱼油微胶囊具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优化玉米鱼肉香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非鱼肉为原料,探讨玉米鱼肉香肠的生产工艺。玉米、淀粉、盐、大豆蛋白粉、料酒和姜汁等辅料及凝胶化过程的温度对改善鱼肉香肠的感官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最佳工艺条件,选择淀粉、盐和凝胶化温度进行的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添加9%淀粉、2.3%盐、43℃条件下凝胶化制成的鱼肉香肠,具有肠体饱满、富有弹性、色泽纯正、风味独特、入口醇香、营养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小黄鱼下脚料的高值化利用,研究以小黄鱼下脚料为试材,将其进行前处理分别制成湿样(Wet Sample,W)和干样(Dry Sample,D),采用索氏提取法(Soxhlet Extractor Method,S)及酶解法[碱性蛋白酶(1)、中性蛋白酶(2)、木瓜蛋白酶(3)]提取粗鱼油,对其理化指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7种不同提取方式(DS、D1、D2、D3、W1、W2、W3)制备的粗鱼油其理化指标值均满足水产标准(SC/T 3502-2016)三级的规定。所得粗鱼油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n9)均为主要脂肪酸,其中D1处理组粗鱼油EPA和DHA相对含量最高,为25.59%。不同提取方式所提粗鱼油中共检出9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醇类16种、醛类16种、酮类15种、酯类3种、酸类8种、碳氢化合物16种、酰胺类化合物3种、杂环化合物及其他22种,其中DS处理组粗鱼油的风味与酶解法相比较差,表明冷冻干燥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粗鱼油的风味。综上,采用冷冻干燥前处理结合酶解法对小黄鱼下脚料进行提取,提取得到的粗鱼油的品质优良,就其脂肪酸组成而言,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因此其营养价值较高,且该处理有效改善了粗鱼油的风味,可为小黄鱼下脚料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六种纳米化鱼骨的理化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种淡水鱼(白鲢、草鱼、鮰鱼和罗非鱼)鱼骨和两种海水鱼(鳕鱼和鲨鱼)鱼骨为原料,制备纳米化骨液并比较研究其特性,以期为纳米化鱼骨液的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鲨鱼骨粗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胶原交联度最大。鳕鱼骨的灰分含量最高。在前2 h球磨中,鱼骨粒径从6.40~85.41 μm急剧降低至62.95~259.12 nm,其中鳕鱼骨粒径降低速率最快,鲨鱼骨最慢。延长球磨时间,鱼骨粒径趋于稳定(106.37~172.37 nm)。纳米鱼骨的钙释放率、游离氨基酸、TCA可溶性肽和水溶性蛋白含量随球磨时间延长而一直增加(p<0.05),说明鱼骨钙的释放机制与鱼骨粒径降低和生成多肽/氨基酸螯合钙均相关。六种纳米鱼骨颗粒为近似圆球形,草鱼骨液的钙释放率最高,罗非鱼和鳕鱼骨液的白度相对较高,鳕鱼和鲨鱼骨液的pH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两种杀菌方式对湘西酸鱼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并通过质地剖面测定其对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湘西酸鱼中共检出87种化合物,主要是酸类(6种)、酯类(33种)、羰基类(22种)、醇类(6种)和碳氢化合物(16种)等。低温杀菌方式形成的风味种类最多,有58种;高温杀菌方式次之,有52种;未处理最差,仅48种。低温杀菌处理有助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而高温杀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酸鱼固有的感官,其弹性、粘性、咀嚼度优于低温杀菌。  相似文献   

20.
鱼露风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露是一种水产调味品,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鱼虾等水产品原材料特有的香质,是东亚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调味料。文中在概述了鱼露及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着重对鱼露中的呈滋味及呈气味物质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鱼露的生产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