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GSA系统对手动变速器进行换挡性能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拟合处理,形成一系列参数变化曲线,将主观的变速箱换挡性能进行客观化、量化,直接找出性能提升项,通过改进变速箱换挡结构及相关设计参数,验证各项性能优化程度。优化后的变速箱换挡性能经GSA设备测试及主观评价有所提高,表明变速箱的选换挡结构方式改进有效。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手动挡变速器选换挡性能的客观测试方法,对国内外成熟车型和自主开发车型的客观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并总结出主观评价表及评分机制,为提升自主研发车型的换挡品质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市场对商用车的驾驶舒适性需求不断提高,换挡性能作为变速器品质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大的关注。换挡性能需重点关注其操纵舒适性,换挡力的大小和一致性,换挡的平顺性,以及挡位的清晰灵活,这也是衡量变速器换挡性能优劣的主要评价指标。传统变速器换挡性能提升主要从同步器设计和换挡操纵机构设计等方面进行改善,对变速操纵杆、顶盖选挡、换挡机构、变速叉轴和换挡叉、自锁和互锁  相似文献   

4.
驾驶品质主观评价易受测试人员、环境等因素影响,客观测试分析正逐渐成为主观评价的重要补充.以某SUV乘用车型为例,分别进行目标车和开发样车多工况道路驾驶品质主观评价试验、客观表征指标体系构建与参数测试及驾驶品质模拟评分.对比目标车和开发样车在稳态加速和急踩加速踏板两项工况中各项客观表征指标,通过定量分析揭示导致驾驶品质评分差距的内在原因.相关性分析显示主观评价与客观模拟评分一致性较好,表明所选择的客观表征参数与计算模型能够真实反映主观评价结果,为通过客观量化的方式进行驾驶品质描述与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机械传动》2013,(12):69-72
分析了DCT车辆换挡过程中两个离合器的转矩传递情况。以换挡时间、冲击度和滑摩功率作为换挡品质评价指标,设计了DCT换挡品质评价指标分析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其中硬件以9S12XET256为核心构建了数据采集平台。软件设计了换挡时间,冲击度和滑摩功率的计算方法。整车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的计算DCT车辆的换挡品质评价指标,为DCT车辆的标定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车辆换挡品质评价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换挡品质评价多采用主观评价而易受测试人员影响,而且较少考虑换挡过程对其他性能的影响.以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车辆为对象,综合考虑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传动系耐久性、舒适性等多方面因素,结合换挡时间、加速度、冲击度和能量密度等,提出换挡品质评价指标.通过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舒适性主、客观评价之间的联系,并考察不同参数对该网络性能的影响,分析网络训练误差随隐含层神经元数目变化的趋势,给出部分原始值和训练值之间的区别.基于此,采用界面化编程方式,开发换挡品质评价系统.结合某驾驶员意图下的换挡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开发的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强了换挡品质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机械传动》2017,(7):142-148
给出了车辆的换挡品质评价指标,包括冲击度、滑磨功和换挡时间;结合ZL50装载机传动系统,并针对液压控制的动力换挡离合器在换挡时传递转矩变化,总结了换挡品质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用Matlab/Simulink对评价指标中的冲击度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试验验证给出实现改善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商用变速器台架加载噪声进行声品质评价方法研究,主要包括变速器声品质客观参量测试以及主观评价实验,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与主观评价实验结果相关系数较大的客观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主观评价结果与客观参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变速器加载噪声声品质主观评价主要受到尖锐度和响度影响,其中影...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生产厂家的空调压缩机进行现场噪声测试,采用评分法对噪声声品质偏好性指标进行主观评价,并计算出A声级、响度和尖锐度值作为声品质的客观评价指标.对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声品质主观偏好性值的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压缩机噪声声品质主要受A声级、响度和尖锐度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11):1725-1728
配备CVT的整车在驾驶性主观评价方面主要有平顺性、冲击振动、油门踏板响应等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建立相应的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并对重要性标度进行改进,通过对常规驾评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对配备CVT的整车驾驶性的主观感受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1.
根据车身外板件抗凹性能主观感受特点,确定抗凹性能主观评价指标、评分方法,并将主观评价得分与客观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凹性能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响亮度、厚重感、金属感、精致感、紧凑感和关门舒适感6个维度对关门声品质进行主观评价,并识别与主观评价维度相对应的客观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验证:响亮度评价指标为响度,厚重感评价指标为20~100 Hz频段能量,金属感评价指标为5 000~10 000 Hz频段能量,精致感评价指标为比值G,关门舒适感评价指标为最小关门速度。同时结合小波频谱分析、特征响度曲线分析和尖锐度曲线分析,从多方面对关门声品质进行研究,从而为关门声品质研发提供更为全面的主观评价方法,并为开关门声品质前期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心理声学指标进行声品质的客观评价,同时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关门声品质的优化策略.试验测试了车门板结构、门锁结构及接附点动刚度优化前后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了提高关门声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电动助力转向的转向感觉客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进行整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分别对转向轻便性、回正性、中间位置转向和移线性能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由于单个指标与驾驶员整体转向感觉评价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互不相关的客观综合评价指标,将主观转向感觉量化为客观评价指标值,并且对客观评价指标与驾驶员主观评价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EPS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的确定便于对EPS转向感觉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定,提高设计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5.
车辆起步抖动问题严重影响车内人员的驾乘感受,为了对汽车起步抖动进行客观评价,从车辆起步过程的振动剧烈程度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车身纵向抖动评价指标。为了对所提出的客观评价指标进行验证,针对某具体车型进行了实车试验,同时选取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展起步抖动主观评价,并将客观评价指标与主观评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主、客观评价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验证了所提客观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湿式双离合器换挡过程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油压变化规律下的车辆换挡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并基于遗传算法对换挡品质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得出优化参数。再将优化后的参数代入换挡过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将优化得到的结果与仿真得到的结果均转化为换挡品质综合目标评价值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效果良好,改善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构建汽车驾驶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结构模型,重点分析驾驶性评价的5个主要方面:全负荷响应、部分负荷响应、加速踏板感觉、换挡平顺性以及发动机"启/停"与"急踩/松加速踏板"两种工况下的瞬态响应,并据此建立评价准则层和指标层.采用成对比较法获得模糊一致判断矩阵,计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对某三款C级别乘用车型进行主观评价道路试验,驾评人员对各车型底层指标进行主观评分,结合已确定的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系数,得到整车驾驶性模糊综合评分.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层次分析模型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驾驶性多指标评价特征;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及重要性标度排序识别了驾驶性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某三款C级别乘用车型进行道路试验和模糊综合评价,提出了各车型的设计特征、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实例分析表明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汽车驾驶性综合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了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wet DCT)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一挡升二挡为例对wet DCT换挡过程进行描述。综合分析换挡品质评价指标,提出了改善换挡品质的控制方法,并以大众DQ250型变速器为目标变速器进行换挡过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某自主品牌乘用车为研究平台,针对其关门声品质较差的现象展开测试、评价、诊断和优化工作。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找出影响样车关门声品质差的主要原因。采用独立运行法,对影响车门声品质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客观测试分析各因素对车门声品质响度和尖锐度的贡献量,对各优化方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多措施集成的优化方案最终使得样车的车门声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主观评价值比优化前提高了31.9%,客观测试结果也优于对标车。  相似文献   

20.
联合眼动和脑电的汽车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在汽车工业设计方案评选中评价结果主观性强、缺乏用户客观数据支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眼动和脑电的汽车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评选方法,将目标用户体验过程的主观心理量和客观生理量作为汽车工业评选的指标。使用Dikablis Glasses眼动仪和Brain Amp64脑电记录仪采集了20名目标用户在对4款不同的汽车设计效果图体验评价过程中的眼动和脑电数据。分别采用D-lab软件和Brain Vision Analyze软件对眼动和脑电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眼动数据、脑电数据与主观评价值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结合心理和生理评价指标的汽车工业设计用户体验多维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户体验的主观指标、眼动和脑电指标在汽车工业设计方案评选过程中可以相互验证,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