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液压·液力     
GJ20044057 液压机械双功率差速式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分析 [刊,中]/曹付义…//工程机械.—2004,35(2).—36~39车辆的转向性能是车辆整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不同结构的转向机构转向性能存在很大差别。优化匹配转向机构的结构参数一直是车辆工程领域设计开发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介绍液压机械双功率差速式转向机构的转向特点出发,分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液压机械双功率差速式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与评价指标,为液压机械双功率差速式转向机构的设计开发提供借鉴。图4表4参8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建模通用方法,考虑车辆转向时履带滑转(滑移)及转向中心偏移等因素,在对车辆转向受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转向动力学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根据提出的转向性能评价指标,结合实例样车,采用仿真与试验方法研究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行驶试验的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反映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设计及行驶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履带车辆转向过程的转向特性以及液压无级差速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用液压次级动态仿真试验台模拟履带车辆转向过程的试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液压无级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恒压网络中二次元件可四象限工作的能力,可模拟出履带车辆转向过程中内侧履带由输出功率到输入功率,以及外侧履带输出功率进一步增大的变化特性.此试验方法成功解决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试验的台架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履带车辆双侧独立电机驱动方案中对电机性能要求苛刻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功率耦合方案,通过对该耦合机构的性能特性和转速、转矩数学变换模型的分析,表明了耦合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动力学计算,说明了功率耦合机构可以实现绝大部分转向功率通过机械方式回流,显著降低履带车辆转向时的功率需求。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履带车辆电传动方案的选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卡特R型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之运动与力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目的是针对卡特R型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运动与力矩特性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以做为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设计参考。首先,以图论为基础,定义运动图表示卡特R型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运动构造;然后,根据基本回路理论,由运动图推导其系统运动方程式,并由所得的系统运动方程式分析差速转向机构的运动特性;接着,根据力平衡原理、能量守恒原理及基本回路理论,由运动图推导差速转向机构的系统作用力矩方程式,发展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力矩分析方法;最后,讨论了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传动比与力矩关系。本文所得的结果可做为相关产业设计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之参考。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军用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发展历程.军用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由单功率流机械传动向双功率流综合传动发展,转向机构由机械有级转向向静液无级转向发展.为充分发挥液压元件优良的性能和提高液压元件的功率及效率发展了多种液压复合型转向机构.多段液压机械连续无级综合传动和电传动以其明显的优势将成为新一代军用履带车辆传动技术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履带式液压机械转向机构的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机械转向机构在重型履带式车辆转向机构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分析了液压机械转向机构的基本原理,经过推导计算得出了其转向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找出了影响其转向半径的几个重要因素和几种转向临界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AMESim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分析,验证了液压机械转向机构的转向特性,为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选型及改进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转向机构运动轨迹存在误差较大问题,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车辆转向机构进行优化.创建车辆转向机构简图模型,建立内前轮转角的几何关系式.构造优化目标函数,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车辆转向机构约束参数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参数输入到Matlab软件中进行内前轮转角误差仿真,并且与优化前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优化前的车辆内前轮转角最大误差为0.45°,而优化后的车辆内前轮转角最大误差为0.31°,相对误差降低了31.1%.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优化车辆转向机构,可以提高车辆内前轮转角精度,从而提高车辆在高速转向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装载机转向机构是装载机的关键机构,转向机构的形式直接决定了装载机的稳定性。传统转向机构由销轴连接,通过两侧油缸的伸缩实现转向,装载机转向过程中转弯半径大,越障时稳定性差,爬坡角度小。研制一种自动平衡装置对于提高铰接式工程车辆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轴车辆在后桥增设电控液压转向系统,可实现整车的全轮转向,对整车性能有较大提升。但由此也引出几个问题:一是车辆变成全轮转向后,原车的前桥转向机构是否需要重新设计;二是当后桥车轮不需要转向或者当电控液压转向系统失效时,如何保证后桥车轮处于直行位置且一直保持在直行位置;三是全轮转向具有多种转向模式,模式之间如何平稳的进行切换。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决定着全轮转向系统的性能。以四轴车辆为研究对象,从机械、液压、电控三方面就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工程车辆铰接式转向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铰接式转向机构由于具有诸多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工程车辆的转向系统设计中。本文通过对铰接式转向机构布置类型的分析,建立转向主动力矩的普遍数学模型,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法编程计算,并给出计算实例及计算结果,为工程车辆铰接转向机构的合理化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了用一种新型六杆机构完成重栽车辆双轴转向的设计过程.其目的是寻求一种新机构来实现重载车辆在较小转弯半径下的转向要求,使所有车轮在转弯时满足阿克曼原理.采用中心臂六杆转向机构,由解析法综合出符合要求的四杆机构,再将其绕中间位置镜像,并确定适当调整各杆的位置,使其在给定输入转角范围内,输出转角值尽可能接近阿克曼原理计算的输出值,使车辆获得良好的转向性能.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内轮转角范围求出一套符合精度的转向机构,由纵向拉杆连接,可实现双轴、甚至多轴转向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汽车的转向机构一般应用传统的确定性优化方法设计,没有考虑不确定因素对汽车运动轨迹的影响。然而,不确定因素破坏了转向机构的运动轨迹,加重了轮胎的磨损。为了减小不确定性运动误差对车辆整车性能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模型建立了某型车整体式转向机构的多目标稳健设计模型。通过与原车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该方法改善了汽车的整车性能,提高了各优化目标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多数车辆为定轮距或轮距人工有级可调,不能实现灵活调节轮距的现状,提出一种将底盘车桥交叉布置,通过改变车桥夹角来无级调节轮距的方法.介绍了交叉变轮距车辆底盘结构,分析了车辆轮距调整和转向原理,借助MATLAB对转向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并且分析了交叉变轮距车辆的转向误差.结果表明,转向机构优化后的交叉变轮距车辆转向时产生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能够使转向更加接近理想状态,对交叉变轮距车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新型的函数逼近法,针对多轮重型车辆用中心臂Watt-Ⅱ六连杆转向机构进行了分析与仿真研究.在符合该转向机构运动学原理以及车辆转向阿克曼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等长约束方程,由切贝雪夫间隔确定了精确转向角,进一步编制了相应的设计计算程序,从而实现了对其尺寸参数的解析求解.在此基础上,利用ADAMS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运动仿真分析,给出了仿真实例,并进行了机构转向误差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得到了不同车辆尺寸参数与转向精度的关系,可供多轮重型车辆实际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履带车辆转弯过程中履带受到较大的侧向力而影响转向机构安全的问题,设计了液压驱动的铰接转向系统。根据运动学理论推导了履带车辆转向过程的力学模型,搭建了转向机构的动力学和强度分析耦合仿真模型。模拟了转向过程中车辆的动力学规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铰接架刚度的变化,对不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区域进行了改进。可以看出:在转向过程达到最大角度35°时,转向机构受力存在较大的突变;同时铰接处存在应力集中;改进后的铰接转向机构比原机构更能满足各种工况下的刚度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履带车辆转向性能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试验研究是分析履带车辆转向特性,验证履带车辆转向理论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当前缺乏准确、高效的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试验方法与测试手段的研究现状,根据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全面分析各转向性能参数的测试及获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基于GPS原理的转向性能测试系统测量转向轨迹的方法获得履带车辆的实际转向半径,并结合NI测试系统、存储式转速、转矩仪等装置,实现了多个转向半径下,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不间断测试,显著提高了转向性能参数的测试效率及精度。对试验仪器设备使用、试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论述,重点解决了多套试验装置所采集数据的截断与同步的关键问题。进行试验结果的分析及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研究。为开展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试验测试及转向理论模型验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的函数逼近法,针对多轮重型车辆用中心臂Watt-Ⅱ六连杆转向机构进行了分析与仿真研究。在符合该转向机构运动学原理以及车辆转向阿克曼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等长约束方程,由切贝雪夫间隔确定了精确转向角,进一步编制了相应的设计计算程序,从而实现了对其尺寸参数的解析求解。在此基础上,利用ADAMS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运动仿真分析,给出了仿真实例,并进行了机构转向误差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得到了不同车辆尺寸参数与转向精度的关系,可供多轮重型车辆实际设计时参考。
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变轮距车辆的转向要求及常用转向方法;介绍了一种利用双对角线几何原理实现轮距可变特性的交叉变轮距车辆底盘技术;针对目前国内的机械式转向系统一般不能满足变轮距车辆的转向要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阿克曼梯形转向机构的可变特性转向单元实现交叉变轮距底盘机械式转向的技术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交叉变轮距底盘的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而且降低了转向机构及其控制程序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转向精度和可靠性,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多轴式无轨钢包车转向运动特性进行分析,以车辆基本转向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钢包车在"八"字形转向时各车轮的理论转向角度公式,以转向轮的实际转向角与理论转向角的最小误差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轴式车辆转向机构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仿真与优化软件对典型六轴式钢包车转向机构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前各车轮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协调性不足,经过优化之后车轮组协调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