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援外项目IDI的责任范围,提出援外项目IDI设计风险的管控流程及风险管控内容。援外项目引入IDI是非常必要的。对援外项目从勘察阶段介入,从工程设计的方案、做法、材料等综合考虑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缺陷,可以减少人为的失误,减少设计中因施工不便进而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住宅工程质量问题频发,我国积极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制度,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TIS)监测局限于保费内容,缺乏一套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评价体系。首先,以住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行业标准等为基础建立评价体系;其次,通过组合赋权优化指标权重,采用模糊评价及数学期望建立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评估模型,确定风险级别及主要缺陷风险因素;最后,结合案例证实该住宅工程质量风险等级与实际情况一致,并提出主要缺陷风险的规避措施,为TIS机构规避住宅工程质量风险及我国推进IDI制度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工程质量》2021,30(7)
现IDI保险制度是我国近年来正在探索实践的创新制度,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是IDI保险的核心和灵魂,TIS机构是实施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技术服务机构。本文通过对TIS机构定位与发展、工程质量缺陷与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共鸣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IDI)是推动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创新政府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促进政府工程全生命周期增值的重要举措。为了完善和发展政府工程 IDI 制度,通过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主要运作模式,指出我国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特点,首次提出针对政府工程的 IDI 运作模式。通过设计和完善政府工程 IDI 险种内容、参保主体关系、运行流程和相关配套机制,大幅提升 IDI 的适用性和服务体验,实现参保主体的多方共赢,从而增加 IDI 保险市场活力。并针对当前推行 IDI 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为我国 IDI 制度的进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不断推进,当前已有15个省级行政区域出台了IDI实施相关办法,但很多省份因缺少客观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而影响实施效果。在全面识别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构建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南京市栖霞区YZ项目,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住宅质量保证保险即“潜在缺陷保险”(简称IDI),又称“建筑物十年期责任保险”,主要承保竣工验收之日起10年之内,住宅因主体结构存在缺陷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而给购房者造成的损失。这种保险运作机制起源于法国,逐步被英国、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引入,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实  相似文献   

7.
正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简称IDI,是以质量潜在缺陷风险所导致的建筑物使用期损失或维护、重修、重置费用为标的的保险,国际上也称"内在缺陷保险""建筑物10年期责任保险",我国还有"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险"等泛称。自参建各方转移至保险公司的质量潜在缺陷风险,是由于工程建设期间的设计错误、原材料缺陷或施工工艺不善引起的建筑物缺陷所造成建筑物漏水、裂缝、倾  相似文献   

8.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成为解决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 IDI 制度还在试点探索阶段,相关利益主体的协作关系还未明晰,配套的保障体系也未健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 IDI 制度下参与住宅工程建设、保修与行政管理的建设单位、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分析,建立了“建设单位-保险公司-政府”博弈模型,并求其均衡解,进而探究三方主体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明晰三者间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关系,并提出 IDI 制度良性运行的制度补偿方案。结果表明:政府对保险的补贴金额及对建设单位的补贴比例、保险公司管理成本、质量保险赔付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保费、建设单位的投保概率等因素会影响三方的策略选择。通过采取保险强制措施、优化 IDI 产品设计、建立完善保险体系等手段能有效地改进各个主体的行为,从而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有助于提升住宅建筑质量,维护业主合理权益。为推进IDI 在我国规范有效发展,在明确IDI 相关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国外的典型发展经验及我国的探索现状。运用文献研究和鱼刺图分析方法,从政府、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机构、建设单位、消费者等五大主体角度梳理当前我国IDI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情指出相关方积极参与、多措并举,实现多方共赢是推动我国IDI 发展,改善房屋质量,保障业主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工程保险行业不断发展,已经建立了由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Insurance,IDI)和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等多种保险构成的工程保险体系,为建设工程提供质量安全风险预防服务。梳理我国工程保险的主要类型和保障范围,对我国工程保险行业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工程保险的工程覆盖率不足、保险费率厘定方式不完善和复合型风险管理人才不足等。提出了加强工程保险的推广力度、在工程保险领域应用新技术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建议,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工程保险制度,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生产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