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3D打印技术在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D打印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重要手段,帮助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从3D打印技术的原理入手,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将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技术)列为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建设工程,以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3D打印技术并将其作为实现智能生产的关键技术,将3D打印技术与互联网、新能源并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当前中国制造企业正在实现由...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8月24-26日,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金砖大赛")──首届3D打印与智能制造技能大赛决赛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金砖大赛于6月24日正式在上海开幕,在上期曾有详细报道。本次,记者应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之邀,前往3D打印与智能制造技能大赛赛场报道。3D打印与智能制造代表了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的未来发展方向。首届3D打印与智能制造技能大赛围绕"3D打印造型技术"和"智能制造生产线运营与维护"两个赛项展开。除开展两大赛项的决赛外,  相似文献   

4.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从人们对它的认知到飞速发展,仅经历短短几年时间。由于3D打印技术能够高效制造一体化成型和结构复杂的机械零部件等实用优点,在多领域都有应用,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2025中国制造"的打造大国重器的战略地提出和推进,3D打印技术在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中的地位愈加彰显。故,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零件创新自由设计不仅可以为设备的维修维护、组装安装做出简洁高效的贡献,同时,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夯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3D打印技术之一的熔融沉积制造技术及原理,提出了在智能电网装备快速原型设计中3D打印技术的工艺优化流程,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智能电网装备设计中的应用和经济可行性,综合智能电网设备的特征总结出了适用于电网设备的3D打印技术需求,明确了电网设备领域3D打印技术及打印设备的发展方向,具备一定的参考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3D打印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其对材料的处理方式实现了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转变,完全颠覆了传统加工制造行业减材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同时具有直接快速、个性化设计、无难度成型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从工艺技术、行业标准、市场规模等方面分析和归纳了3D打印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智能材料、绿色加工、数字化整合等发展趋势的展望,为我国3D打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原有3D打印技术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打印一加工"相结合的新型3D打印技术,它将很好地解决制造尺寸、制造速度、制造精度、制造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送料结构仅能满足桌面级小型机的使用,因此必须研制一套与新型3D打印技术相配套的供料设备,文中参照注塑行业螺杆式挤出机的设计方法,探寻一种适用于3D打印的供料挤出螺杆设计方法,并对主要参数进行计算,为接下来总体供料设备的制造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谭语夷 《中国机械》2014,(11):55-55
3D打印(3D printing),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其实质是增材制造技术,被誉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国内外3D打印技术蓬勃发展,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工业制造等多个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本文通过介绍3D打印技术的概念及应用,阐述了国内外3D打印技术及产业的现状,并结合数据,对3D打印的发展趋势有一定预见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3D打印技术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一种,也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3D打印技术的强大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不同功能的复杂结构,以实现零件抗冲击、减震、高能量吸收等功能。本文综述了3D打印功能单元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抗冲击与能量吸收结构、减震与降噪结构、散热结构、电磁结构等4种复杂功能单元的研究进展,并对几种功能单元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机械》2018,(4)
正西安设计联合会邀请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理事长卢秉恒院士,作了题为"3D打印与创新设计"的报告。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主流制造技术。从制造技术的分类来说,有增材制造、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3D打印属于增材制造,是一种把材料累加起来的制造方式。这项技术的出现为制造技术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3D打印技术为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大  相似文献   

11.
<正>1986年3D印刷机在美国诞生,拉开了3D打印技术发展的帷幕,30多年来3D打印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以至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其推崇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政府将3D打印技术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中国制造2025》将3D打印技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兴技术,《国家增材制造产  相似文献   

12.
风洞试验金属模型是飞行器开展高速风洞试验的重要载体,对模型制造表面粗糙度、强度和刚度性能、制造效率等要求高。金属3D打印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技术逐步成熟,且具有传统机械加工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因此,在高速风洞试验金属模型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促进金属3D打印技术在高速风洞试验中的应用,针对高速风洞金属模型制造的特殊要求,基于金属3D打印技术开展了高速风洞试验模型制造和性能测试研究,包括30CrMnSiA金属材料粉末制备、试件性能测试、模型流固耦合分析、基于高速风洞试验的中空模型设计和3D打印制造等,并在高速风洞中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D打印的高速风洞金属模型能够满足风洞试验要求,并成功应用于多项高速风洞试验金属模型3D打印制造。通过该研究,成功突破了金属粉末制造、模型强度刚度性能和表面粗糙度保证、3D打印风洞试验金属模型设计等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金属3D打印技术在高速风洞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4D打印技术自2013年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术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它属于智能构件的增材制造技术,是在材料、机械、力学、信息等学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础上产生的颠覆性制造技术。讨论了4D打印的概念与内涵;介绍了4D打印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疗和软体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阐述了4D打印在智能构件设计、模拟仿真、数据处理与工艺规划、材料、成形工艺与装备和智能构件的功能评测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关于4D打印的研究思考,最后指出了4D打印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对3D打印技术体系和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阐述3D打印技术在核电设计与制造业中的潜在应用,并从设计与打印的平台开发、核级材料的应用开发、制造验收标准的开发等方面分析影响3D打印在核电装备应用的关键因素,探讨了3D打印技术对核电设计与制造变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3D打印技术作为智能制造重要的推动力技术,迟迟未能大面积落地,分析原因并不是3D打印技术本身不成熟,而是成型材料种类受限和很多打印技术只能生产中间产品,直接打印金属成品价格太昂贵,除少数军工行业外,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智能制造发展的如火如荼的21世纪,增材制造(或3D打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增加了计算机辅助控制,在成形方式、成形精度、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使增材制造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这一进程中3D打印或许更形象地描述了零件的成形过程,实际应用当中更加耳熟能详,便将3D打印概念代替了增  相似文献   

17.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特别是新材料的出现,使得3D打印技术在模具型芯和部件的加工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举例说明了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以及具有的优势,并客观分析了3D打印技术对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总结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航天器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并从研发周期、研制成本、航天器性能、航天器修复等方面详细总结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航天器制造中的应用优势,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3D打印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3D打印概念内涵1.3D打印是一项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3D打印,学界称为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是利用计算机设计数据采用材料逐层堆积的方法制造实体物品的技术。该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成型技术,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制造技术的重大飞跃。3D打印是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催生的一项新兴数字化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了CAD/CAM技术、激光技术、光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和知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3D打印技术为制造技术带来了的一场变革。本文阐述了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介绍了3D打印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给出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工艺等6种3D打印成型工艺,从飞行器零部件制造、无人机与模型飞机、装备保养维修、太空制造和军事电子5个方面论述了3D打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最新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