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山西商人通过经营盐业、茶业和票号成为雄踞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商业集团,财富的积累使山西商人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商业空间。纵观百年来晋商的时空发展和演变,晋商会馆的时空分布反映了晋商的商业发展过程和经商足迹。晋商会馆在地理分布上呈现沿商道线路、集镇渡口聚集的特征,作为商道沿线重要的历史见证,晋商会馆是此类文化遗产线路上重要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杨平 《山西建筑》2012,(35):9-11
根据茶叶之路的线路及特征,通过对茶叶之路沿途所建的晋商会馆的介绍,探讨了茶叶之路沿途晋商会馆的设立及作用,并总结了晋商会馆的分布特征,对茶叶之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庆建筑》2011,(4):61-F0003
<正>陕西路亦称陕西街,是重庆较早兴起的商业和金融区。过去从朝天门半边街起,依次分为下陕西街、中陕西街和上陕西街。乾隆二十五年前,在今陕西路过街楼与信义街之间(旧时为朝天门半边街)有陕西商人集资建造的移民会馆陕西会馆(又称三元庙)。清时期,外省到重庆经营商业、票号、钱庄、当铺的以山西、陕西商人为多,又主要集中在朝天门过街楼和上下陕西街一  相似文献   

4.
孕育了华夏农耕文明的黄土高原,诞生过尧舜禹国家雏形的三晋大地,也是中国商业文明的一只重要摇篮。从陶朱公的老师计然和经营运城盐业起家的猗屯开始,贫瘠的、生态环境恶劣的黄土地上,迫于生计,背井离乡的农转商者代不乏人,肯于吃苦,善于经营,渐成富商大贾者大有人在。这就为称雄于明、清两代的晋商群体的出现储积了历史传承和环境氛围。 晋商,历史上常被人称为“西商”(因也包括陕西商人于内)。实质上,晋商乃山西商人之谓也。我们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考察晋商史可知,这支商界劲旅勃发于明中叶,兴盛于明、清两代四百余年。他们凭借山西得天独厚的盐、铁资源,沟通南北的交通优势和明初实施“开中法”的政策机遇,由小  相似文献   

5.
一、宣南会馆知多少会馆云集是北京城市风貌的一大景观,也是京师文化的特色之一。由于明代北京的商业主要集中在正阳门外,清初又规定内城只允许旗人居住,因此,明、清会馆全部设在外城。因崇文门为京城总税卡,正阳门以东部多为商人停居之处,并以商人为主的山西籍会馆为最多,但进京的各类人员中商人较少。另外,中原和南方各省进京人员都要经过深州,向北过卢沟桥后进入广安门,他们中的大部分便就近留居宣南。因此,正阳门外西部宣南地区的会馆便多于东部。关于"会馆"的由来,据程树德《闽中会馆志序》说"京师之有会馆,肇自有明,其…  相似文献   

6.
正会馆是中国封建时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它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抑制商业发展。直到宋朝,商业经济才得以兴起,元、明、清时期继续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几个朝代才是真正的商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会馆这种建筑的出现正是商业经济发展的证明。会馆是古代异地流动的商人建造的一种公共建筑,供联谊聚会、商务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所用,并为异地流动的商人提供生活方便。据考证,会馆的正式出现是在明代中期。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  相似文献   

7.
刘原平  赵明 《山西建筑》2006,32(21):11-12
分析了会馆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介绍了晋商会馆的功能及特征,论述了晋商会馆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艺术特色,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晋商会馆建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商道型古村镇在我国各地大量兴起,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稳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上伏历史文化名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集镇。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上伏古村的价值特色、保护与利用策略等进行深入研究,并试图进一步探讨山西商道型古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
"诚信为本,纵横欧亚九千里;以义制利,称雄商场五百年",这说的就是称雄明清两代的山西商人,即晋商。而引领明代晋商兴盛的领头羊则是山西盐商。晋商的发迹是从明代盐业开始的。那么山西盐商又是如何崛起的?  相似文献   

10.
陈捷  张昕 《古建园林技术》2007,(3):10-11,16
在山西省中部,以晋商大院为代表的传统民居中装饰着一种名为汉纹锦的彩画。作为山西地方彩画的一朵奇葩,汉纹锦彩画的发展与晋商的兴起直接相关。山西商人从明初到清末活跃了五个多世纪,并一度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