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沙海域新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沙海域新生代沉积厚逾万米,目前已在第三系发现了近百个油气田,但在重要的基础工作-地层划分对比方面尚缺乏全区统一性研究,因此地域间对比可信度低,实用性差。文中综合应用岩性、古生物、地震资料,追踪对比标志特征明显、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诸多界面,建立了全区年代地层系统框架,从总体上看,所建立的纵向地层系统积叠关系在大区域上的对比可信。按地震反射波特征划分了以T7为界面的上、下两大波系和To-Tg的10个主要反射界面。通过连层对比,并应用古生物断带资料,赋予了各层序的时代内涵。研究表明,除早期断块高部位和继承性发育的隆起区外,南沙海域新生界发育完整,上古新统-第四系皆有分布,并可进行大区域追踪对比。  相似文献   

2.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沙海域丰富的地球物理资料和调查结果 ,对南沙海域各盆地区域不整合面及与之对应的构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认为自中生代末期以来本区发生过 4次重要的构造运动 :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和南沙运动 ,它们对南沙海域盆地的形成、沉积和构造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礼乐运动和西卫运动主要表现为拉张性质 ,礼乐运动造成盆地初始裂离、断陷 ,西卫运动使盆地断陷、断拗加剧 ;南海运动使盆地由断拗逐渐转化为拗陷 ;南沙运动主要表现为挤压性质 ,该时期所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南沙海域丰富的地球物理资料和调查结果。对南沙海域各盆地区域不整合面及与之对应的构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自中生代末期以来本区发生过4次重要的构造运动;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和南沙运动,它们对南沙海域盆地的形成,沉积和构造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礼乐运动和西卫运动主要表现为拉张性质,礼乐运动造成盆地初始裂离,断陷,西卫运动使盆地断陷,断拗加剧;南海运动使盆地由断拗逐渐转化为拗陷;南沙运动主要表现为挤压性质,该时期所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凝析气田自1977年柯1井井喷发现,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开发进入中后期.气田目前存在油气产量低、采出程度低、剩余优质储量少、稳产难度大等问题.通过油气藏动态分析、产能评价、数值模拟等工作,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显示KKY凝析气田B气藏具备较大二次开发潜力.为了对柯克亚凝析气田进行更好的二次开发,本文将所学...  相似文献   

5.
由于海通集洼陷钻井较少,所以以前对该区地层对比的研究也较少。根据对濮深14井等地质资料的再分析,结合重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并与邻区进行对比和分析,拉通了本区与文西断阶带的地层对比剖面,建立了海通集洼陷标准地层剖面,特别是对沙三^2段提出更为确切的划分依据,探讨了文9盐在本区的变化规律,为开展其他各项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工作的基础,也是油藏描述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内,相邻区域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是相似的,其测井曲线组合特征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缺乏标志层时,这种相似性可作为邻井地层(时间单元)对比的依据.只有根据地质规律划分地层并建立正确的等时对比,才能建立合理的地层格架,揭示储集层非均质性,指导油气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柯克亚地区第三系地层的地质研究 ,采用数学地质方法对微量元素进行了最优分割、逐步判别等分析研究 ,建立了判别模式 ,以解决此类“哑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8.
奥陶纪鄂尔多斯盆地受华北海、兴蒙洋、秦祁洋以及贺兰海多重影响,沉积格局十分复杂,单一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难以建立全盆地年代等时地层格架。 在借鉴国、内外海(陆)相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自身特点,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该区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流程。 该技术流程共 5 个模块(简称“五步法”),其中古生物地层是基础,重要地质事件是标志,层序界面识别是关键,地球化学数据是补充,井-震结合一体化解释是核心。 应用该套技术流程对盆地奥陶系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对比。 结果显示,奥陶系主要发育 3 统 6 阶,其中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对应下统特马道阶,马一段-马三段对应下统弗洛阶,马四段和马五段下部对应中统大坪阶,马五段上部和马六段对应中统达瑞威尔阶,平凉组对应上统桑比阶,背锅山组对应上统凯特阶,盆地普遍缺失上统赫南特阶。  相似文献   

9.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地质工作的基础,能够真实反映一个区块的构造面貌、砂岩发育情况、油层分布规律。该通过对华池地区最近所钻新井与老井进行比较,确定了几个重要标志层,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沉积单元的划分和对比原则,澄清了以前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对现场录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参1井深层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参1井是北安地区目前钻遇下白垩纺最全的一口参数井,为建立北安地区深层标准剖面以便与松辽盆地深层地层、西北部、东北部的一些外围盆地相关层位进行时代对比,采用氢氟酸-盐酸冷处理方法对52块样品进行处理,在12块岩心样品中获得了孢粉化石。依据古生物岩性资料,北参1井深层601.5-3691.0m井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51个小层,4个组,分别为上侏罗统或下白垩统火石岭组、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依据北参1井火石岭组岩性特征提出火石岭组二分的方案。将下部碎屑岩夹煤层划分为火石岭组一段,将上部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划分为火石岭组二段。火石岭组二分性在松辽盆地北部任11井、杜22井等许多井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1.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相比,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不同,致使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内进行体积分配,从而导致了地层堆积样式、旋回厚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层序划分对比的标志。依据沉积基准面旋回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应当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有时界面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岩性对比和等厚度对比。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大小变化的差异与不同体系域的生储盖层发育以及地层不整合面、岩性尖灭线的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为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文以松辽盆地为例,具体阐述了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南沙西南海域存在的灾害性地质因素类型、危害性及分布特征.可根据存在的位置及危害的主要对象成份为海底和埋藏两类灾害性地质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的工程地质稳定情况进行了区划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依舒地堑井下地层划分对比问题,在野外地质剖面观测、古生物分析鉴定、常量及微量元素检测、火山岩同位素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地层学技术方法,结合依舒地堑最新钻井地层资料,提出了依舒地堑地层划分新方案。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早白垩世东山组,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猴石沟组,古新世乌云组,始新世新安村组、达连河组,渐新世宝泉岭组,中新世富锦组,中新世—上新世船底山组。建立了依舒地堑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其中岩性一级对比标志6个,古生物一级对比标志8个,确认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是大区域对比标志。新方案划分对比了70口井地层,建立依舒地堑盆地级综合地层剖面,确立了依舒地堑井下地层序列与邻区地层对比关系,确定了各组地质时代,建立了与国际地质年代表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南海南部海域南薇西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薇西盆地主体奠基在南沙地块上 ,发育古新世—第四纪地层 ,最大沉积厚度为1 1 0 0 0m。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沉积演化史 ,认为南薇西盆地是在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裂解形成的。成盆初期 (初始裂陷期 )与华南大陆相连 ,其沉积特征与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类似 ,为陆相沉积环境。晚始新世以后 ,随着南海海底扩张 ,南沙地块裂离华南大陆并向南漂移 ,发生大规模海侵 ,盆地进入主裂解扩张期 ;至早渐新世 ,盆地渐次由海陆交互相过渡为海相 ;晚渐新世—中中新世 ,盆地逐渐由断陷转为断拗 ,沉积范围不断扩大 ,整体处于海相沉积环境。晚中新世以后 ,盆地进入浅海 半深海沉积环境的裂后热沉降期。通过对比解释大量地震资料 ,在盆地内划分出 3个超层序、6个层序 ,结合地震相的分析 ,对上新统以下的 4个层序进行了沉积相推断解析。  相似文献   

15.
运用地质构造活动论和地壳演化阶段论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南沙海域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盆地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南沙海域为东亚大陆边缘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阶段性。依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演化过程,将南沙海域分为两大演化旋回,即盆地形成前演化旋回和盆地形成演化旋回。前者相对单一,后者又可分为三个演化阶段,即晚白垩世—中始新世裂谷—断陷阶段、晚始新世—中新世断坳反转阶段和晚中新世—第四纪热沉降阶段。与之相对应,形成了13个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又一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多幕裂陷作用与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培康 《石油学报》1998,19(3):11-15
南海北部的断陷盆地经历了早第三纪裂谷期和晚第三纪及第四纪裂后期二个演化时期,具多幕裂陷作用.构造与沉积的耦合作用,使盆地的演化具有多个阶段,包括构造地层序列的多幕性和各幕沉积充填样式的不同,以及因此形成的不同时期的烃源岩,组成了多个含油气系统;同时,断裂的多次活动,使早期含油气系统中已成藏的油气再次运移并再次聚集成藏.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裂谷期可分为三个演化幕,而晚始新世末的一次盆缘张断事件造成了Ⅱ、Ⅲ幕之间沉降中心的迁移,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古湖泊,形成了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烃源岩,组成了多个含油气系统.裂后期的裂陷幕与油气的再次运移和再次成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沉积基准面在层序划分及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不同,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不同,致使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内进行体积分配,从而导致了地层堆积样式、旋回厚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层序划分对比的标志。依据沉积基准面旋回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应当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有时界面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岩性对比和等厚度对比。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大小变化的差异与不同体系域的生储盖发育以及地层不整合面、岩性尖灭线的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属于伸展断陷盆地,由于其复杂的构造作用、独特的几何形态、多物源供应、具多个沉积沉降中心以及侧向相变快的特点,给地层划分和对比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利用钻井岩性、地球物理、古生物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结果显示,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地层由老到新划分为双阳组、奢岭组和永吉组,指出了相应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依据,并与渤海湾盆地进行了古生物化石地层对比,阐述了二者在成因上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