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的要求,原有的灰浆输送和喷涂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施工的需要。 P13型双活塞灰浆泵是输送和喷涂的理想设备。输送灰浆时,每小时最高可达10m3。不同型号设备的垂直输送高度为60~100m,水平输送距离为300~500m。多用途的P13型灰浆泵可在室内外输送或喷涂0~8mm粒径的水泥砂浆,以及铺地坪用的带骨料或不带骨料的砂浆。功率强大、耐磨性好,施工后极易清洗,对施工场地没有要求。1 工作原理 该机型系列产品采用先进的KA139中心泵(具有一个工作缸和一个补偿缸)、电动机、空气压缩机、离合器控制盘、振动筛…  相似文献   

2.
灰浆联合机中砂浆泵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灰浆联合机中砂浆泵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一种补偿凸轮曲线的设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设计程序,采用的解析设计分析方法称之为“基本杆组分析法”。利用“基本杆组分析法”的计算机设计程序可以方便地分析补偿缸活塞以及补偿凸轮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为补偿凸轮曲线及补偿凸轮机构的设计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3.
苏联基辅实验机械厂成批生产CO-168和CO-138两种新型活塞自动球阀式粉刷用灰浆泵,其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CO-168型灰浆泵为单缸活塞式,靠压缩空气作往复运动,由机体中的曲轴带动活动连杆。其特点是改用了大直径的气缸(由原来的110mm改为125mm),在吸入的建筑砂浆中,允许个別混杂物最大粒径为12mm。另一种CO-138型灰浆泵为双缸自动球阀式,机械的构成有两个气缸(主缸和副  相似文献   

4.
双活塞缸砂浆泵补偿机构设计和运行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向量法为工具,根据机构替代原理建立起双活塞缸砂浆砂机构的运行分析模型,以此模型进行机构运行分析,进而得到满足工作要求的补偿凸轮曲线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江都工程机械厂在中建总公司上海科研所的帮助下,吸收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结合我国的国情,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建筑机械—UB_4型低压灰浆喷射泵。填补了国内建筑机械的一项空白。目前该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该机采用活塞式原理,通过活塞往返运动和双向截止阀配合,将进入泵缸中的灰浆沿输送管送至喷头,配以压缩空气进行喷射作业。它既能运输又能喷射各种灰浆、砂浆,也能进行砂浆灌注。工作排量为4m~3/h,工作压力1MPa,垂直输送高度为25m,水平输送距离大于50m。它不仅可以侧喷,还适用于顶喷,一次喷射厚度  相似文献   

6.
砂浆泵喷涂时要求匀速出浆、无脉冲。出浆不均匀或有间隔脉冲,易造成管路堵塞,影响正常工作;砂浆一静一动,受力不均,形成振动,产生噪声,易损坏机件;更严重的是增加落地灰,浪费材料和能源。国内原有的砂浆泵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上述不足,因而影响了砂浆泵的使用和推广。砂浆泵的工作原理是,工作缸排出的砂浆,一部分泵向输送管,另一部分充满调节缸活塞退回的缸腔。工作缸送浆结束,阀球1关闭,阀球2开启,进入吸浆阶段。与此同时调节缸把储存的砂浆送向输送管,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产生出浆不匀或有间隔脉冲的原因,一是与工作缸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补偿型双活塞缸砂浆泵的工作性能和机构尺寸参数变化对泵工作性能的影响以及泵实际工作性能与理论模型的差别并提出改善措施,对该砂浆泵的设计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液压起重机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它的数学模型,对影响泵出口压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在AMESim中建立仿真模型,对变量阀阀芯质量和变量缸大腔活塞直径进行了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当阀芯质量为0.1kg,变量缸大腔活塞直径为6mm时,负载敏感变量泵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砂浆输送泵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对三缸砂浆泵的运动及流量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可泵灰浆试验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三缸砂浆泵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谢莉 《建筑机械》2003,(8):14-15
自从灰浆泵的出现及泵送施工所具有的优越性得到认识后,人们越来越重视使用灰浆泵。灰浆泵是一种通过管道压送灰浆,进行水平和垂直输送并喷涂灰浆的施工设备。能显著地节约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挤压胶管是挤压式灰浆泵的主要零件之一(见图1)。挤压式灰浆泵工作时灰浆在挤压胶管中运动,胶管易于磨损。为提高挤压胶管的使用寿命,曾对该管磨损工况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分述于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HSB 1 2型手动灰浆泵是北京建筑技术发展中心目前研究开发的一种灌浆设备 ,主要用于建筑业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孔道灌浆 ,对各种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缺陷及旧建筑物的裂缝、空洞、空鼓等的修复 ,管道试压等工作均适用。是当前施工中理想的一种手动灌浆机具。该机为柱塞式手动灰浆泵 ,主要由泵体、柱塞、单向阀、出料阀、加力机构、料斗和支架等部件组成。采用人工加力 ,对灰浆的流量、压力容易控制 ,出口处装有出料阀 ,可避免移动灰浆泵时浪费浆料 ,对各种现场施工的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它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使用灵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泵送混凝土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的应用日趋广泛.混凝土泵一般采用液压驱动双缸往复式活塞形式,通过两个油缸交替作用,推动混凝土缸中的工作活塞压送混凝土,实现混凝土的连续输送.混凝土泵在两活塞缸交替工作产生时,会产生液压冲击现象.脉冲力的大小对混凝土泵选用、支架可靠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在混凝土泵管脉冲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现场测量混凝土泵管脉冲力的大小,并用SPSS 14.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泵管脉冲力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的提出 液压活塞式混凝土输送泵的输送原理(见图1):油缸9中的活塞杆7通过过渡盘5和螺钉与长连接杆4相连,长连接杆4再通过螺钉与活塞头3相连.工作时油活塞8作往复运动,带动输送缸1中的活塞头3一起运动。当油活塞8带动活塞头3一起向右运动时,活塞头3从料斗中将己搅拌好的混凝土吸入输送缸1中;当油活塞8带动活塞头3一起向左运动时,活塞头3将输送缸1中的混凝土推送到输送管中,再通过输送管运送到施工现场,如此周而复始。 通常情况下,对活塞头3的润滑采取的方式是:在输送缸1的孔壁上开1~2个润滑脂孔…  相似文献   

15.
吴清珍 《建筑机械》2003,(5):61-62,65
大宇挖掘机 (DH 2 2 0、 2 80等型号 )所用液压泵为K3V系列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其结构为通轴型的双联柱塞泵 ,后接齿轮泵用作辅助泵 ,为远程控制等提供动力。主泵由可变量柱塞泵和控制排量的调节器组成。前、后主泵各配置一个调节器 ,分别控制前、后泵排量的变化。通过调节器可实现恒功率控制、改变功率设定值和流量的控制。1 液压泵控制原理如图 1所示为前液压泵排量调节原理图 ,后泵控制原理与前泵相同。差动缸 1用于推动泵斜盘倾角变化 ,伺服阀 2用于控制变量活塞的运动方向 ,而伺服阀的换向则受流量控制活塞和功率控制活塞的控制。P1…  相似文献   

16.
徐国良 《山西建筑》2010,36(27):219-220
以某水电站浆砌石防护施工为例,简要介绍了浆砌石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较为具体地阐述了浆砌石现场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通过采用坐浆法分层浇筑,使浆砌石施工节省了灰浆、加快了进度、保证了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几种注浆设备的性能比较,介绍了凸轮式活塞泵在注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论述了其工程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田华军 《工程机械》2003,34(1):51-52
在使用一台WY80型挖掘机时,出现下列情况:不能做左向单履带行走、单一回转、卸土及动臂下降等单一运动,但可进行复合运动,如左向单履带行走,转弯不正常;而双履带行走,转弯正常。根据该车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见图1),我们首先检查了多路换向阀、液压油管等容易出问题的部件,发现均正常。最终将注意力放到了主液压泵———A8V型双联泵上。双联泵中P1泵的油经过多路换向阀分别驱动回转马达、斗杆缸和左行走马达,在多路换向阀均不换向的情况下,操纵一组合流阀,油流可进入动臂缸大腔或铲斗缸大腔,从而加快动臂提升和铲斗挖…  相似文献   

19.
谢莉 《建筑机械》2003,(9):17-17
S5型螺杆式灰浆泵可用于泵送0~6mm粒径搅拌好的湿灰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适于现场施工作业的优点。常用螺杆2L6的输送能力为7~40L/min,可以快速、无级调节输出量,结构简单,施工后极易清洗,对施工场地没有特殊要求。此外,使用S5系列灰浆机进行输送、喷涂联合作业的功效是人工的10倍以上,加之操作性能好、使用可靠性高、喷涂时喷流均匀、密合度高且不易脱落,因此S5系列螺杆式灰浆泵是喷涂湿灰浆的理想工具。1工作原理螺杆泵转子的旋转,使灰浆顺着螺杆导程被推送、挤压,形成流动体。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喷枪。经压缩空气打散成…  相似文献   

20.
胡卫东 《建筑》2009,(4):69-70
一、敲缸故障的类型 柴油机正常状态下工作时,声音柔和稳定,由于某种原因燃烧室内会发生异常的噪声,即发生敲缸,敲缸的实质是由活塞侧面敲击汽缸壁所致。活塞敲缸是柴油机的恶性故障,多发生在柴油机严重磨损或大修后不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