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味精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硫化碱的使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精生产过程中一般都用硫化碱除铁,但是,硫化碱所用比例没有严格规定,所以,经常会造成结晶料液中残存有大量的硫化碱,导致成品味精中带有大量的硫离子,严重影响味精的质量,用此种方法可以控制硫化碱使用量,减少结晶料液中硫化碱的残存量,从而提高成品味精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谷氨酸是味精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从发酸液中提取谷氨酸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提取收率、味精质量及味精生产的效益。谷氨酸结晶形态一般可分为α型和β型两种。α-谷氨酸(α—GA)是生产味精的理想结晶,光泽度好、颗粒状、纯度高、质量重,谷氨酸含量高达  相似文献   

3.
因生产操作不当或放罐的影响,结晶罐内的浓缩料液雾沫进入二次蒸汽管,其中一部分进入冷凝塔,随冷凝水一起排出,造成味精流失;另一部分与二次蒸汽的冷凝液回流到结晶罐内,影响浓缩结晶的正常进行。放罐结束后,二次蒸汽管内的残留料液冷却,形成味精结晶,很容易造成二次蒸汽管和雾沫分离器的堵塞。经设备改造后,味精收得率提高4%以上。  相似文献   

4.
味精生产过程中,结晶操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产环节。为了使成品味精的质量较好、收率较高,必须尽可能地使浓缩锅内溶液中谷氨酸钠(SMG)的浓度维持在介稳区的较低过饱和状态。结晶过程溶质处于气、液、固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的味精生产中,我们发现液体料液的腐败对味精的质量以及精制车间的收率影响较大。对于腐败的问题我曾经有一篇论文中专门对整个味精生产中料液的腐败做了分析,针对味精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精制车间我想和大家再作一下交流学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行业中味精质量的整体稳定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已得到应用并取得理想效果的八项味精精制的清洁生产技术,即提高中和料液浓度;用高温水直接配制中和液;提高结晶锅内真空度、降低结晶温度;利用高效板式换热器,用结晶锅排出的高温冷凝水加热入锅中和料液,实现合理的冷热交换;回收浓缩结晶锅的二次蒸汽,减少大气冷凝器循环降温水的强度;进行浓缩结晶锅的增容改造,实现增产增收;炭柱空柱上柱;改革传统整晶操作,提高结晶效率和结晶强度。  相似文献   

7.
K-15炭柱工艺运行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味精生产过程中,通过稳定炭柱运行条件,合理分流使用稀液,平衡料液循环,排除料液系统杂质,防治料液染菌等一系列工艺优化措施来实现味精生产的优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提高味精生产中和料液浓度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科学实验和对生产工艺的调整改造,将味精生产中的中和料液浓度从22°Be提到至28°Be,单个中和罐料液最高浓度可达30°Be。根据计算和实验,每提高1°Be浓度,吨味精汽耗可降低45kg,可缩短浓缩结晶锅1h的操作周期,对于生产10万t味精的生产厂,年可增加利润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9.
二次结晶谷氨酸纯化工艺研究Ⅰ:转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等电母液中蒸发结晶得到的二次结晶谷氨酸,其硫酸铵、色素等杂质含量高,不能直接精制生产味精,转晶是提高二次结晶谷氨酸质量的途径之一。实验研究了转晶温度、pH值、转晶料水比等因素对谷氨酸转晶的影响,得到比较理想的转晶条件:转晶温度95℃,pH值4.5,转晶料水1∶2.5,活性炭添加量为1%(1g活性炭/100g二次结晶谷氨酸)。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针剂活性炭对经膜过滤后的味精料液进行脱色的最适宜条件:温度为60℃、pH为料液的自然pH6.0~6.5、脱色时间为1h、活性炭用量为料液体积的0.5%。并且在相同的脱色条件下,分别采用针剂活性炭和味精专用活性炭对味精料液进行脱色效果比较,发现针剂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味精专用活性炭。  相似文献   

11.
味精生产中,结晶过程是非常重要韵环节。制晶体味精操作适当,则可使味精正常长大,几何形状好,提高成品率,避免重复结晶,缩短生产周期。本文总结了开发99%晶体味精新产品浓缩操作的实践经验,愿提供点滴体会,以供参考。一、品种1.晶种质量晶种质量差,晶种本身大小不齐,晶不结实。晶种分筛不净、夹带细晶会造成结晶味精晶形不齐有大小头等异常情况。晶种是制造好的结晶味精的关键,要选择整齐结实、大小均匀的好结晶作晶种。  相似文献   

12.
汁汽室是味精结晶罐浓缩过程中汁汽分离的空间,汁汽室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对浓缩结晶跑料的影响甚大。汁汽室只能分离较大的滴液,较细的液沫和雾沫则依靠捕汁器分离收回。冷凝器的稳定操作对结晶罐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汁汽室、惯性捕汁器、冷凝器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料液处理、结晶操作等影响精制收率因素,知道料液的前期处理是确保精制收率的基础,料液的后期处理是确保精制收率的关键,结晶操作是确保精制收率的重要一环。综合上述分析,从中归纳出重点控制的精制工艺要点。通过动态监测结晶率水平,配合结晶罐电脑监控曲线,判断影响结晶率是否为料液质量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确保精制收率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纯谷氨酸(大于99%)运用领域比较广泛,我公司为在这方面拓展研发,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发现用一般的工业谷氨酸、结晶料液、成品味精都可加工而成,现把研究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沈艺文 《发酵科技通讯》2004,33(3):27-28,42
本文研究了再生炭、废炭在味精生产中的合理利用。用再生炭与废炭代替原炭,应用于味精料液脱色,在保证味精质量的前提下,既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在味精的生产过程中,一般的管理者都很重视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以及原辅料的价格和质量问题,往往忽视了液体料液的隐性损失,对于液体料液来说,由于不是无菌操作,再加上大家对微生物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缺乏一定的认识,所以在生产中腐败所造成的损失还是不小的,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能使大家有一个感官性的认识,我们从数据、图表着手对腐败这种味精生产中的隐性杀手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在味精生产过程中,发酵液、母液、结晶料液中硫酸盐含量的定量测定方法。主要原理是Ba^2+与SO4^2-生成硫酸钡沉淀,其混浊度的吸光值与硫酸盐的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可以定量测定出硫酸盐的含量,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发酵科技通讯》2006,35(2):24-24
味精结块的原因,其一是由于味精(特别是粉状味精)内含有氯化钠,所以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受潮结块;其二是由于中和液或母液经浓缩结晶和烘干过程中受长时间高温的影响,产生了部分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也极易吸潮而引起结块。  相似文献   

19.
所谓末次味精母液,是指味精生产中的谷氨酸钠溶液经5、6次脱色、浓缩、结晶后的残液,尚含有谷氨酸20%以上,但杂质多,色泽深。如再继续浓缩,得到的味精含量低、杂质亦多,不符味精质量规格。如制成味精酱油,又为食品卫生法所不允许,弃去又造成极大浪费。因此各个厂都将末次味精母液中的20%以  相似文献   

20.
刹料是指谷氨酸精制液经多次结晶提取分离后的残余母液,由于色泽较深,焦谷氨酸钠、盐份、及其它Ca2+Mg2+等杂质含量较高已不适宜再循环使用生产味精,此时的料液应单独进行处理,整个刹料过程图解如下: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生产工艺的影响,我们都是采用月底集中刹料两天的做法,届时暂停投料,把所有的母液汇总刹料.这样的老工艺存在着不少弊端,不但少了两天的生产量,而且好差料液一刀切,使一部分质量较好的母液也被刹尽,影响了精制的收率.我们本着刹料是替低含量母液提纯这一根本目的,经过探讨摸索形成了一条成熟的新刹料工艺方法,即采取逐步理料法进行刹料,逐步理料法也就是在平时的生产中根据每批成品粉晶谷氨酸钠含量的高低及成品色泽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刹料批次,含量低色泽偏黄的粉晶其离心母液谷氨酸钠的含量也相应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