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红花轿、凤冠霞帔、拜天地……体现了中国的礼仪文化和民俗风格,更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和文化传统。臧鸿、汤永青以及更多的传统婚俗司仪们,以婚礼为讲堂,传播着美好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孙凝异 《中国搪瓷》2010,(11):34-35
一幅长达22米、充满民间乡土喜气的剪纸《迎亲图》,无不勾勒出中国传统婚俗的美好。艺术的背后,是创作者走遍干山万水,参加无数婚礼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智慧的结晶,是精神的寄托,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宜兴紫砂陶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它的诞生和发展自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使命,这其中更以紫砂壶作为杰出代表,其历久弥新,深受世人的钟爱和推崇。而紫砂壶的综合价值也表现在其对于人文传承、精神共鸣的作用力上。因此,紫砂壶的设计和创意历来也遵循着文化优先的原则,这也是其区别于、优秀于一般饮茶器皿的特点所在,其文化性能影响深远,并形成了一门紫砂文化,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4.
甘静筠 《中国生漆》2011,30(3):20-22,27
浙江宁绍地区的红妆婚俗诞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作为这一婚俗过程中的重要器物,宁绍漆器蕴含着厚重的文化信息,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融合了大量宁绍地区的传统习惯元素.对这些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和论述是认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紫砂壶原本是喝茶的器皿,自明代开始,由于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的介入,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才使它有了更多可赏、可玩、可进行美学分析的空间,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和力量。一款好的紫砂壶是材质、工艺、造型、装饰、内涵的完美统一,是长期的手艺积累和纯熟技巧,也是文化修养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紫砂壶的优劣,最终还是取决于器型背后蕴含的文化。紫砂壶的制陶艺人凭借金手工技艺所创造的紫砂壶具备精、气、神、形、美的特征,饱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蒙 《发现》2014,(5):52-54
当我们谈到中国的封建文化、传统文化的时候,似乎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另一种十分强有力的传统——这就是无文化、非文化、反文化的传统,“绝圣弃智”的传统,耍光棍、耍流氓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引言 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同时也延续了不少的传统的节日,这些包括了诸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在内的节日文化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凡是以自然为主题的中国传统艺术都和隐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经典代表的中国山水画就是在隐逸文化的影响下萌发、发展的,并体现出一种淡泊、自然的隐逸情结。从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陶瓷山水画同样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所以重视与反思中国经典艺术门类身后的文化脉络对现代人们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自诞生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发展历史,“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正是这一丸珍稀的紫砂土,赋予了宜兴这座城市独到的艺术和人文韵味。而宜兴紫砂壶更是名闻天下,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能工巧匠充分运用大自然赋予宜兴独特的紫砂五色土.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精彩缤纷的壶艺作品,这些作品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超越了一般壶器的审美功能,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规律.从而让人百看不厌、百玩不厌,直至痴迷其中。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黄金首饰就是中国婚嫁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黄金首饰的制作工艺、图案、款式也发生着变化。现如今中国传统的婚嫁习俗越来越淡化,西化却逐渐流行,黄金首饰大多造型单一、缺乏时尚感和文化创新,而消费者却日益注重黄金首饰的流行元素及其附加文化价值,个性定制的需求热度逐渐增加。面对多元文化的介入和日渐年轻化的市场,我国的珠宝品牌如何在保留和发展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婚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艺水平和设计审美,挖掘更多中国文化的精髓,找到婚嫁黄金首饰市场的未来方向,通过对中国婚嫁传统中黄金首饰的发展和文化的分析,作者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陶瓷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 《陶瓷研究》2005,20(1):30-33
对于陶瓷文化,系统的专业化研究十分必要。陶瓷文化有其本质和灵魂,对此传统的陶瓷文化观念是无法揭示的的。只有将陶瓷文化研究立足于对文化的研究,而文化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化则是文化学。陶瓷文化为何物?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陶瓷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这些只有在文化学的指引下才能揭示。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陶瓷在现代益智类玩具的设计与研究,意在传扬中华传统的陶瓷文化,并将传统陶瓷技艺与现代的拼接玩具相结合,使孩童们在学习娱乐时能够对陶瓷艺术和文化有初步的认知,达到传统文化启蒙的作用。新时代的人们更需要增强文化自信,而陶瓷拼接玩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观地表现出中华艺术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将传统艺术和技艺注入儿童的学习和娱乐过程中。本篇文章通过实际设计的陶瓷玩具实例,主要介绍陶瓷文化与益智类玩具之间的联系,借助玩具的娱乐性让传统技艺和文化在新时代的孩童心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依据。本文在分析瓷器文化内容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所占比重的基础上,揭示了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瓷器文化的重要性:有助于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继承和发扬瓷器文化。进而提出从开设校本课程,营建特色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教师知识素养,建立“大文化视野”观;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等三个层面提升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贻衡 《中华手工》2005,(2):106-107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间传统文化受到强势的商业文化的冲击和挤压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大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力度。他们的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这可以成为我们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5.
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自明代中期以来,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创造,使之成为我国陶瓷领域中造型丰富、艺术性甚佳的一个品种。紫砂壶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风格各异的形态与装饰,展现出紫砂文化深厚的渊源。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语言,能将自然万物、世事真理提炼其中,散发出震慑心灵的力量。因此,紫砂壶的自然和人文气息历来都是备受世人所称道的,也缘此留给世人以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蕴育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因其丰富的形式和深厚的文化意蕴深深影响着艺术创作,特别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更是对艺术作品的造型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创作中。本文以"太极至尊壶"为例,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紫砂艺术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秉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的宗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紫砂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杰 《陶瓷研究》2011,(2):60-61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绘画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我陶传统文化在思想方面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家学说。陶瓷绘画是我国文化思想的外部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冯伟 《江苏陶瓷》2014,(6):57-57
宜兴紫砂自明、清成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与文化、实用与欣赏、材质与审美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灵方壶”将紫砂方器造型艺术与书法、绘画、篆刻的交融,展现出书、画、陶相互辉映的美丽,蕴含文化紫砂的特质和灵魂。  相似文献   

19.
张宁光  郭婷 《佛山陶瓷》2023,(3):125-128
中国传统装饰文化因具有丰富而浓厚的文化底蕴而煜煜生辉,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室内设计中,成为了当下一种流行的趋势,与大众的精神需求相符合,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传统装饰文化中的装饰物、装饰图案、灯光色彩等因素也被创新、提取和简化设计后重新展现。这些元素和文化以新的面貌重新融入现代设计中,传统装饰文化与元素在新中式餐饮空间中重新应用与体现并引领餐饮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七十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朱漆木碗为研究对象,对朱漆木碗的挖掘过程、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等进行阐述。朱漆木碗反映了中华远古先民对大漆的性能认识、使用探索和审美意识,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杰出智慧。研究朱漆木碗,旨在启迪大众传承传统大漆文化,实现对传统大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