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干旱区节水灌溉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区棉花的产量与灌水量及水分生产率与耗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均可以近似拟合为二次曲线,不同灌溉定额的产量与灌水量和耗水量也可用二次方程拟舍,从而为干旱区的节水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管距棉花渗灌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永果 《人民黄河》2007,29(7):48-49
1996-1998年在山西省运城市鼓水灌区三泉村进行了棉花渗灌试验,研究了不同毛管间距条件下渗灌对棉花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渗灌毛管间距愈大,其产量愈低,品质亦愈差,管距以不超过1.2m为宜,以1.0m为佳。1.0m管距渗灌较地面灌增产2.1%,较对照(未灌)增产123.4%,且棉花品质高于地面灌。渗灌较地面灌平均节水800m^3/hm^2,节水率达61.5%。渗灌可明显提高棉花的水分生产率,1.0m管距渗灌水分生产率平均较地面灌大0.044kg/m^3,是地面灌的1.26倍。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鸳鸯灌区棉花节水增产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推广措施和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汾河灌区引洪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灌区140余万亩耕地多年平均洪水量3.1亿m ̄3,.亩均仅220m ̄3.平水年作物需水量约4.6亿m ̄3.缺水近1.5亿m ̄3。随着工业重化工基地的建设。要求农业年让水1.1亿m ̄3,更使灌区缺水而制约农业的发展。在立足于节水的基础上,分析了作物各生育期供需矛盾,寻求利用近2.4亿m ̄3的洪水资源,采用冬春井水灌溉,调节水量0.7m ̄3.引洪和降雨入渗达到采补平衡。根据近几年局部引洪试验资料,明确了二、三坝集中引洪、一坝酌情引洪的运用方式;引洪渠系挟沙能力可达50kg/m ̄3;洪灌前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3.0~3.5m以下;一次引洪定额为90~120m ̄3/亩;洪水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分别比土壤高1.5,1.0,1.8倍。洪灌一次亩增产粮食50~100kg。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灌区灌溉试验站的变迁、水稻灌溉试验的成果和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成效,提出了“十五”期间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淠史杭灌区开展灌溉试验研究工作48年,积累了丰富的试验资料,取得了多项获奖成果,为灌区的规划设计,科学用水,指导灌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重点介绍三个主要获奖成果的内容及推广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目前灌区灌溉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的设想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疆某扬水灌区概况,说明了节水灌溉典型区的选择,选定典型区灌溉模式,设计典型灌溉系统,重点阐述喷滴结合灌和灌溉系统首部设计。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利厅业务主管部门在全省不同地域布置了40余处水田和旱田灌溉试验站,为取得先进灌水技术和科学的灌溉制度做出了很大贡献。文章阐述了灌溉试验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水田作为灌溉制度试验的共性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灌溉试验     
《水利水电技术报导》1993,(1):54-64,F003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晋祠水稻的种植面积、口感和品质均有所下降,为了挽救晋祠大米的品牌和口碑,利用当下有限的晋祠泉水进行晋祠水稻的节水灌溉试验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浅-湿-晒、控制灌溉、常规灌溉三种灌溉方式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湿-晒处理的各项田间农艺性状指标,除株高外,均优于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浅-湿-晒、控制灌溉、常规灌溉处理生育期的耗水量分别为10 040 m3/hm2,7 790 m3/hm2,12 485 m3/hm2;浅-湿-晒、控制灌溉、常规灌溉处理生育期的水分生产率分别是0.795 kg/m3,0.793 kg/m3,0.596 kg/m3。通过节水灌溉试验,为当地水稻灌溉定额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汾河灌区盐碱地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盐碱地上进行冬小麦和玉米的灌溉试验得出,为保证作物的出苗和幼苗生长,灌水定额需加大,一般在100m3/ 亩以上,可起到洗盐压碱的作用,达到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不同供水及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水稻作物需水进行试验分析,得出不同地下水埋深下的辽宁典型平原灌区的水田灌溉定额.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浅湿灌溉技术可较好的促进对稻的根系生长、株型和整体结构,在浅湿灌溉方式下水稻增长率可达到5.1%,水稻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灌溉施肥对棉花产量及用水效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与施肥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田间试验表明:(1)干旱年份增加灌水量可明显地提高棉花水分生产效率,2008年灌水2次的水分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0.289kg/m3;(2)在本项目试验田的肥力水平条件下增加施肥量的增产潜力不大,但减少施肥量会显著地降低产量;(3)在施肥和灌水次数相同的条件下,灌水时间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蒸发蒸腾量在生育期内的分配,对蒸发蒸腾量的总量影响不大,但对产量影响较大。在同样灌水量和施肥条件下,同一年度内采用合理的灌水时间可增产15.9%(2006年)~21.0%(2008年)。表明灌溉预报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4)棉花累计蒸发蒸腾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在生长后期趋于平缓,符合S形曲线(生长曲线),主要原因是棉花后期大气蒸发力明显地减小。棉花的蒸发蒸腾量主要发生在60d(播种日算起)之后,其蒸发蒸腾量要占到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理论与试验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康绍忠  潘英华  石培泽  张建华 《水利学报》2001,32(11):0080-0087
本文对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并通过盆栽玉米、大田玉米、梨树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等试验对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以达到以不牺牲作物光合产物积累、减少棵间蒸发和作物蒸腾耗水而节水的目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灌水技术,可进一步在干旱缺水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实测资料,通过对控制灌溉技术与浅湿间歇和旱作覆膜灌溉制度在耗水总量、灌水总量、灌溉次数、降雨利用率等不同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论证,研究其在淠史杭灌区适宜性。  相似文献   

19.
灌溉试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