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分析影响黄河下游控导工程出险的因素及其失守后对河势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对出险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险情的不同,提出了具体抢险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河坝岸根石走失原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险工坝岸是抵御洪水、确保黄河安全的重要河工建筑物。坝岸从总体结构来看,可分根石部分和坝身两部分,其中根石是坝岸稳定的基础。根石传统结构是散抛石块裹护根石土胎,这样在水流冲刷下,一部分石块容易离开坝体,被冲刷揭走,这种现象称根石走失。根石走失使根石坡度变陡,严重时使根石发生坍塌,破坏坝岸基础,危及坝岸安全,因此,根石走失是引发坦石变  相似文献   

3.
尹明勇  冯炳伟 《人民黄河》1998,20(11):19-20
1工程概况及运行中的变化曹岗险工西起黄河大堤桩号184+040,东至189+299,全长5.26km,为黄河左岸闻名的老险工。始建于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现有坝、垛、护岸106道(段),其中坝41道,垛28个,护岸37段。这些工程大部分是解放前修筑的老工程,整个工程平面形状为凸突形的靠河险工,与对岸府君寺护滩工程对峙形成卡口,素有“大溜靠上不靠下,河顶中间溜势必下滑”的河工谚语。由于年代久远,该工程经过多次的轮番靠河,根石得到不断的加固强化,是比较有基础的。从解放后历次根石探摸资料可知,根石深均在8—20m,根石坡度上陡下…  相似文献   

4.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原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家全  董强  王辉 《人民黄河》2003,25(11):17-18
针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严重这一问题,指出根石走失的原因主要是水流冲刷、根石埋置深度不足、根石断面形态不稳定和根石直径偏小等,提出了管护人员要加强工程管理与养护、对险情采取正确的抢护方法、主动进行根石加固等3种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的力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道整治工程根石受力状态的分析,建立了根石走失的物理模型,从而导出了天然河道根石走失的力学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丁坝根石走失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丁坝根石走失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德本 《人民黄河》1997,19(6):9-11
黄河下游丁坝根石走失是坝岸工程出险的主要原因。本文对丁坝根石走失的原因,从水流条件、根石断面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管护人员应该对坝岸和基础情况、河势变化、险情判断、抢护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使防护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同时着重指出抓发管理,注意正确防护是防止根石走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石走失问题是坝岸根石堆稳定性研究的关键,通过及时识别根石大量走失的前兆来避免险情发生。根石走失的预测并不能靠主观臆断,将传统人工探测方法的判断依据信息化是本次研究的关键。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在对171处坝岸根石堆实时监测的基础上,按灰色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将有限的根石堆变形特征进行处理,再通过与缺陷形态数据库的图形进行迭代比对,生成更多的信息使根石大量走失的前兆问题尽可能变得清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理论构建的系统模型,能够客观地反映走失的根石与根石堆整体稳定性的关联度,以及根石堆变形的发展趋势,从而帮助防汛部门对坝岸根石堆稳定性快速、准确地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对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在黄河下游桃花峪控导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具有自身稳定性好、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强、能削弱水流能量、降低流速、促使泥沙迅速落淤等特点,施工工艺简单;②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能够有效地减小坝前冲刷坑的深度,减缓水流对坝体的直接冲击;③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不易发生走失,可有效减轻抢险负担,节约大量石料;④利用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加固工程基础时,建议在防护部位根石坡面和坡脚外河床一定宽度内抛投,以增强根石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流作用下坝垛根石的走失,基于Flow-3D软件中GMO模型和RNG k-ε紊流模型建立了根石走失特性研究的数值模型。进行了水流作用于立方块体的数值水槽试验,将水流对立方块体作用力的数值模拟值与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数值模型可用。随后对某一实际坝垛工程进行了根石走失的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坝垛周围根石走失最严重的区域为坝前头,上跨角次之,坝前头处根石起动的时间最早,拖曳力上升最快,走失的距离最远;上跨角靠近坝前头处的部分根石走失时间早,程度严重,靠近迎水面处根石走失时间较晚,在水流流速进一步加大时逐渐走失;迎水面与下跨角处的根石受水流作用力较小,基本无走失现象。根石走失后并未随水流持续运动,大部分根石散落在坝裆间。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及加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目前有各类坝岸9000多道,根石不足的情况较为多见,势必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根石稳定取决于根石的厚度、坡度和深度,根石走失与水流流速、水深、块石粒径及断面形态等有关。只有加强日常养护、实时了解坝岸基础动态、及时补抛根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堤防安全。  相似文献   

11.
1概述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咸阳铁路桥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长208km。为了有效地护滩、护岸、护堤和控制河势,渭河下游共修建66处河道整治工程1388座坝(垛、护岸),其中受三门峡水库影响较严重的高陵以下河段建有河道工程49处,860座坝(垛、护岸),对维护河势稳定和行洪畅通发挥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机理,根据混凝土四脚锥体重心低,稳定性强等特点,提出采用四脚锥体对根石进行加因,以防止根石走失。经过试验,加固坝段根石走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再发生险情,根石断面基本稳定,坡度变陡。利用混凝土四脚锥体加固或补充根石,有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防止根石走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1出险经过及损失驾部控导工程是黄河下游洛河口到京广铁路桥之间唯一的控导工程。该工程1973年门月始建,至1993年完成,修建了坝36道,垛8座,护岸8段,联坝长5.27km。顺联坝上延一段藏头堤,长380m,其作用一是作为防汛抢险道路,二是为上延坝垛留有场地。1996年9月回一13日,黄河主流出孤柏嘴山弯后,急转左岸,形成横河,顶冲驾部工程上首,形成“河脖”,河宽仅100m,溜势也由5坝迅速上提至8护岸及以上藏头堤(桩号0+369—0+431)。由于水流集中、冲刷力强,藏头堤前滩地迅速后退,9月6日9时堤脚被冲,堤坡坍塌。武隆县第二黄河河务…  相似文献   

14.
防止极石走失是保证险工埙岸安全的关键。本文通过局部动床模型试验。对散抛石护根,围护四面体,灌注桩挡护,混蔓土铰链沉排护根及沉箱护根五种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新的防护造径——网罩护根,该方案能够满足四个条件:(1)整体性强;(2)局部适适应变形;(3)便于施工;(4)造价低,因而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河南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及根石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道整治工程的根石探测是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根石加固的前提和基础。根石加固则是变工程被动抢险为主动抢险的有效措施,对确保河道工程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黄河河段自孟津白鹤至台前张庄长444km,两岸分布着243处险工、控导(护滩)工程,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堤防冻害试验资料及白洋淀周边堤防护坡坡破坏高校资料的分析,阐明堤防及护坡破坏的主要原因,参照《水工建筑物抗冻冻设计》及已有工程的有效防冻害措施,提出了白洋周边堤防护坡的防护措施及按堤坡不同走向的护坡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8.
孟口控导工程位于高青县青城镇和木李镇交界处,长3750m,护砌长3464m,有坝(垛)岸41段,其中坝4段、垛36段、岸1段,坝身均为乱石结构。该工程始建于1969年,当年修建柳石堆15段,1970年、1975年分别扩建了5段,1976年大水时,上首5段坝被抄后路撇在河内,于1977年修复,又上接了5  相似文献   

19.
20.
根石走失一直是黄河坝岸中较为突出的工程问题,直接影响着坝垛工程的基础稳定与整体安全。基于Flow-3D软件建立了根石冲刷坍塌走失数值模型,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算例进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中泥沙面计算值和物理模型试验实测值吻合度高,说明数值模型可用。随后基于数值模型计算了实际坝垛工程的河床冲刷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坝前头处冲刷坑出现的时间最早,冲坑最深,随着水流的持续淘刷冲坑向上跨角和下跨角区域发展,此2处的冲刷坑深度相近,部分泥沙在坝裆间由于水流漩涡作用形成堆丘。坝垛工程中容易出险的部位为坝前头和上跨角,实际工程中应主要对这两处进行防冲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