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提高煤矸石的自动识别和分选效率,选用基于BP网络和纹理识别煤矸石的方法。为了模拟煤和矸石在线识别,选取粘连在一起的煤和矸石作为样本,经过图像预处理及图像灰度和纹理特征分析后,选取灰度均值、灰度共生矩阵最大值、二阶矩、惯性矩、相关性、熵为有效特征。采用BP网络来完成图像的自动识别过程,选取上述六个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对网络进行训练,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工矿自动化》2017,(4):27-31
针对现有大多数煤与矸石图像识别方法只单一地利用灰度均值和灰度方差进行识别,存在识别准确度和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煤与矸石图像灰度信息和纹理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参数,如灰度均值、平滑度及灰度共生矩阵的能量、对比度、相关性、熵等,作为识别煤与矸石的重要依据。Matlab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以上特征参数可以有效地描述煤与矸石的图像特征,可为煤与矸石的自动识别与分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有煤矸石分拣方法主要是根据煤和岩石的纹理特征值,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煤矸石进行识别分选,分选的煤矸石粒度为25~150mm,而对于150mm以上的煤矸石仍依靠人工进行分选。为了对大粒度煤矸石进行分拣,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多机械臂煤矸石分拣机器人系统。该系统采用机器视觉采集煤矸石信息,应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煤矸石识别和抓取特征提取;在获取煤矸石序列信息后,根据煤矸石位置进行排序工作,并通过多目标任务分配策略将抓取任务下达给相应机械臂控制器;机械臂获取任务后,根据获得的任务对目标进行动态监测,当目标进入机械臂工作空间后由视觉伺服系统驱动机械臂完成煤矸石分拣。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粒度为50~260mm的煤矸石进行高效、快速分拣,所采用的煤矸石识别方法和分拣策略在不同带速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煤矸识别与定位的综合准确率可达93%,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DSP与改进边缘检测算法的煤矸石自动分选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煤块图像和矸石图像的基本特征.通过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图像识别等图像处理技术,依次对煤块图像和矸石图像进行中值滤波、边缘提取和灰度比较等分析.图像处理结果表明:根据各自的灰度直方图特性,区分出煤块图像和矸石图像,进而分选出煤块和矸石.采用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系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见选煤方法存在成本高、自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X射线选煤法对于不同厚度的煤和矸石容易出现识别错误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X射线和光纤传感器的煤与矸石分选系统。该系统首先利用X射线扫描获取煤和矸石X射线图像,经处理后得到图像灰度值;然后采用光纤传感器检测煤和矸石的厚度;最后综合灰度值和厚度确定煤矸识别阈值,实现煤和矸石的分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利用煤矸识别阈值能有效识别煤和矸石。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工排矸法、机械湿选法、γ射线分选法等传统煤矸石分选方法无法兼顾快速高效性、安全无害性、简单操作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煤矸石图像分类方法。对煤矸石图像进行增强、平滑去噪等预处理,采用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算法实现煤矸石图像分割提取。针对煤矸石分割图像,选取煤矸石图像的HOG特征及灰度共生矩阵,分别以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K近邻算法作为分类器进行基于特征提取的煤矸石分类识别;分别建立浅层卷积神经网络和基于ImageNet数据集预训练的VGG16网络,进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煤矸石分类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GG16网络的煤矸石图像分类方法准确率最高为99.7%,高于基于特征提取方法的91.9%和基于浅层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的92.5%。  相似文献   

7.
目前煤矸预分选仍多为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分拣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利用煤矸分拣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煤矸预分选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安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的煤矸分拣机器人在弱光照强度、煤矸表面覆盖煤粉等情况下的效果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检测的煤矸分拣机器人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通过工业相机采集煤矸图像,利用ResNet18-YOLOv3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中的煤矸进行识别,采用TCP通信将矸石的位置信息提供给煤矸分拣模块进行轨迹规划,控制机械臂对矸石进行夹取,完成矸石分拣作业。采用Halcon标定法对实验平台进行手眼标定,从而实现相机像素坐标与机械臂空间坐标的转换;对实验平台进行了定位误差标定,对于尺寸均为50 mm以上的煤矸样本,定位误差不大于9 mm。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在强光照条件下的煤矸识别准确率达99%,在弱光照条件下的煤矸识别准确率为95%,在煤粉附着条件下的煤矸识别准确率不低于82%,且煤矸分拣准确率为82%。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煤矸石识别分选方法存在识别准确度较低、提取参数多、实时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煤矸石自动分选方法。利用小波分析对采集到的煤与矸石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并通过构造小波矩对煤和矸石进行特征提取分析,计算得到特征值,找出煤与矸石特征参数的明显差异,将其作为煤和矸石识别分选的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煤与矸石在线识别分选的工作效率,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9.
《工矿自动化》2013,(12):5-8
针对煤矸石井下分选回填及综合利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三维扫描与动态称重的煤矸光电分选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由称重部分对被测物称重,并从所拍摄的每幅被测物图像中提取激光线,计算每幅图像中被测物光切面的面积,然后根据被测物的体积和质量,按照识别算法对煤矸石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向煤矸分选驱动机构发送分选信号,从而实现煤与矸石的在线实时分选。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配合相应的执行机构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煤和矸石,识别率为90%。  相似文献   

10.
《工矿自动化》2017,(5):26-30
针对现有煤与矸石图像处理方法存在提取特征参数少、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局部二值模式和灰度共生矩阵的煤与矸石图像纹理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将煤与矸石预处理后的图像转换为局部二值模式图像,再利用该图像生成灰度共生矩阵,以角二阶距、相关性、对比度和熵作为纹理特征进行均值和归一化处理,最后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得出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到煤与矸石图像的纹理特征,煤和矸石的识别率分别为94%和96%。  相似文献   

11.
《工矿自动化》2017,(3):85-89
针对传统煤与矸石分选方法存在效率低、污染环境、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X射线和机器视觉的煤与矸石识别分选系统。该系统首先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获取煤和矸石图像,用图像处理算法得到煤和矸石的厚度信息;然后采用X射线扫描并获取煤和矸石图像,经处理后得到图像的灰度值信息;最后综合灰度值信息和厚度信息确定煤和矸石的分离阈值,实现煤和矸石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利用分离阈值能有效识别煤和矸石,且识别率高,识别精度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运动目标的检测效果和指导性,提出一种基于灰度直方图分析的运动目标特征检测算法。采用视觉成像技术进行运动目标图像采集和视觉特征分析,提取运动目标的动态视觉特征量。根据运动目标边缘差分变换和空间位置关系进行运动图像的特征分离,提取运动目标图像的边缘轮廓特征量。采用统计形状模型进行运动目标图像的二值化分离,构建运动目标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根据灰度直方图中的统计信息进行目标特征检测和动态特征提取,实现运动目标图像的视觉检测和动态识别,有效提取运动目标的关键特征,实现目标特征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运动目标图像的特征检测性能较好,对运动目标的动态识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现有基于图像识别的煤矸石分拣方法实时性较差且整体分拣准确率不高,而基于密度的分拣方法适用于井下初选,成本较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EAIDK的智能煤矸分拣系统。采用嵌入式人工智能开发平台EAIDK构建矸石识别和分拣控制硬件平台,在嵌入式深度学习框架Tengine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端到端可训练图像检测模型,并利用智能摄像机获取的图像数据训练模型;通过手眼标定获得摄像机坐标系与机械臂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控制机械臂进行矸石追踪和分拣。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矸石识别准确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机械臂跟踪时间小于30 ms,执行误差为1 mm左右,可以满足煤矸分拣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煤矸石识别特征出发,对煤矸石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列举了密度识别法、硬度识别法等以密度、硬度等为识别特征的煤矸石识别方法,以及射线识别法、图像识别法等以灰度、纹理为识别特征的煤矸石识别方法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对比了各种识别方法的特点。对煤矸石识别方法的研究方向和途径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全面分析、理解煤矸石的特征差异,研究符合煤矿绿色发展要求的煤矸石识别方法、快速高效的煤矸石图像识别方法、融合和创新现有方法的新型煤矸石高效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煤矸石的自动识别和分选效率,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纹理识别煤矸石的方法.选取两种煤和一种煤矸石的图像作为样本,经过图像预处理及图像灰度和纹理特征分析后,发现灰度均值、灰度共生矩阵最大值、二阶矩、对比度、相关、熵为有效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支持向量机来完成图像的自动识别过程,选取上述6个参数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训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支持向量机识别煤和煤矸石的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工矿自动化》2016,(12):72-77
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输送带表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在输送带上、下表面的边缘烙上数字,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输送带图像中的数字来间接定位输送带表面故障。首先,将采集的输送带图像进行高斯滤波、灰度线性变换等预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增强背景与目标的对比度;然后根据谱残差理论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视觉显著性处理,获取包含数字区域的视觉显著图;最后,运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显著图进行分类,以区分出数字区域和非数字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检测输送带图像上的数字,进而实现对输送带表面故障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杨雪婷  张苏嘉 《计算机仿真》2021,38(12):160-163
采用目前方法识别图像中存在的灰度重叠区域时,没有构建图像的显著性图,存在识别精度低、查全率低和识别效率低的问题.提出梯度与视觉显著度下的图像灰度重叠区域识别方法,根据Gestalt前背景分离原则对图像中存在的梯度通道和颜色通道进行随机阈值化处理,获得对应的二进制布尔图,采用线性平均融合方法融合利用上述获取的二进制布尔图生成视觉注意图.通过分块区域分割技术识别显著性图中存在的空间位置信息,为图像灰度重叠区域的识别提供点云数据,在云计算模式中结合局部空间降噪方法消除噪声,定位去噪处理后显著性图空置区域中存在的特征点,提取灰度重叠区域的动态特征,建立对应的灰度直方图,最后利用云检测技术识别图像中存在的灰度重叠区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识别精度高、查全率高、识别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图像灰度信息在煤矸石自动分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的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块煤和矸石分选系统只是随意地选择块煤和矸石样本而缺乏代表性和实用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侧重于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块煤和矸石自动分选系统。首先从材质、纹理特征、清洁度三个方面选择6块比较有代表性的块煤或矸石,分别在强光、自然光和节能灯光三种强度光照条件下,按照一定的分组方式分析它们的图像灰度分布规律并将其作为计算机目标识别的依据,从而实现块煤或矸石的自动分选。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利用块煤与矸石图像灰度信息较明显的差异对两者进行视觉区别可实现两者的自动分选。  相似文献   

19.
李雄  裴承鸣  郑华 《计算机仿真》2012,(4):353-356,370
优化识别车牌识别问题,由于图像中的环境背景受到天气、照明等因素的影响,车牌定位不清。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车牌图像自身几何特征的数学形态学车牌识别系统的方法。首先应用直方图的灰度增强和局部阈值算法对车牌图像进行的预处理,通过对比采用梯度算子Roberts对图像进行有效的边沿检测,再根据提出的几何特征形态学车牌定位识别方法对灰度车牌图像进行车牌区域精确定位,采用模板匹配和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字符识别。通过对实际场景中车牌图像样本进行仿真,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且借助于实时性好的LabVIEW平台,较好地实现车牌识别定位优化问题,为实际交通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虹膜定位算法识别效果不稳定,鲁棒性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分块搜索的虹膜定位算法。首先利用虹膜图像灰度变化差异将虹膜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用基于边缘检测的hough圆检测法粗略定位虹膜内圆,再利用分块搜索二值图像对内圆进行精确定位。之后利用卷积运算粗略定位外圆,再对原图像进行分块搜索,观察截图的灰度直方图中的灰度变化精确定位外圆。将得到的虹膜与传统定位算法得到的虹膜用相同的虹膜识别算法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定位出的图像识别上效果更明显,并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