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低阶煤煤质、提高其利用经济性和安全性,阐述了国内外主流的低阶煤粉煤热解提质技术的工艺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了低阶煤粉煤热解提质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低阶煤粉煤热解提质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粉煤热解一般采用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具有加热速度快、焦油产量高、热解煤气热值高等优点,是解决大量粉煤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粉煤热解工艺存在的关键技术未实现突破、经济效益差、焦油品质难以有效控制、废水处理难度大等问题,提出未来应从实现热解关键技术突破、优选热解反应器、开发热解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可提高焦油产率和改善焦油品质的新工艺、开发新型焦油分离和回收技术、开发含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方法、开发具有高能源转化效率的多联产工艺等7方面进行粉煤热解提质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乙烯装置在停工检修时,急冷系统的停车倒空历来是装置停车过程中的难点和控制点,齐鲁乙烯装置经过两轮改扩建,因现场动改较多,加大了系统倒空难度。针对急冷单元设备多,流程复杂、油品重的特点,齐鲁分公司提前准备相关流程,各专业相互协调,重点通过方案优化,提高系统的倒空置换速度和质量,在尽可能回收含油污水中油品的前提下,8 d实现急冷系统的低排放倒空置换合格交出。  相似文献   

3.
利用PROII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乙烯装置急冷系统进行了流程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在对模拟数据进行提取后,找到影响急冷油热量回收关键操作参数。分析得出裂解气进塔温度、粗汽油回流量、裂解柴油采出量等操作参数与急冷油热量回收值的关系曲线,结合装置的实际生产提出了优化急冷油热量回收的操作条件,为乙烯装置急冷系统的优化生产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最新的煤热解工艺和典型的煤热解增油技术,内构件移动床碎煤热解工艺和内旋式移动床煤热解新工艺适用于小颗粒低阶煤,内旋式移动床煤热解新工艺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240 t/d固体热载体粉煤热解工艺可以更好地解决粉尘夹带的问题,双循环固体热载体工艺对不同煤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煤热解增油技术中,煤与其他物质共热解和甲烷活化与煤热解耦合技术更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王波  陈娟娟  刘永卫  李鑫钢  黄国强  刘诚  隋红 《化工进展》2011,30(6):1205-1212,1218
随着世界石油需求量不断上升,页岩油作为石油替代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油页岩干馏技术中的冷凝回收系统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能耗和环保问题,是干馏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已应用的页岩油冷凝回收水洗和油洗工艺。水洗工艺主要介绍了抚顺炉工艺,茂名流化干馏炉工艺,Petrosix炉工艺和Lurgi炉工艺。油洗工艺主要介绍了Galoter炉工艺和ToscoⅡ法油洗工艺。对上述两种工艺从装置和工艺先进性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论:水洗工艺成熟,但存在工艺落后、能耗大、循环水量大等缺点。油洗工艺先进,能有效回收高温荒煤气的热量,但目前国内该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乙烯装置急冷系统主要是通过回收急冷油的热量发生稀释蒸汽,后续分离系统的热量主要由盘油和急冷水提供,因此急冷系统的能量回收是影响能耗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对急冷油系统进行流程模拟,对汽油分馏塔操作的相关变量进行了调整优化,并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废旧塑料化学回收是实现塑料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之一,特别是废旧塑料热解技术备受关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结合自身优势,对废旧塑料化学回收及化学循环技术进行了全面设计规划,开发了几种不同途径的化学回收及化学循环技术。其中,废旧塑料生产低杂质油品(SPWO)技术,通过物理法脱杂、溶剂热解的有机耦合实现了最大量生产低杂质油品的目的,为废旧塑料的全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开发了废旧塑料微波辅助热解技术,可实现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废旧塑料热解油加氢生产柴油调和组分技术所得柴油馏分十六烷值可达到61.2;所开发的催化裂化技术生产汽油时,汽油产率可达50 %,而同时生产汽油和低碳烯烃产品时,汽油收率可达30 %,乙烯和丙烯产率总产率18 %以上;设计开发了废旧塑料热解油加氢?蒸汽裂解制备烯烃技术,经深度加氢预处理耦合蒸汽裂解处理后,三烯收率可达41.9 %。对不同的废旧塑料化学回收技术路线进行碳足迹分析并与石油基炼厂及废旧塑料焚烧发电技术的碳排放进行对比,废旧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具有良好的碳减排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赵海钢  黄建宁  裴绍晖  王滨 《当代化工》2013,(3):262-263,271
采用间冷回收工艺方法对新疆吉木萨尔油页岩热解干馏油气进行了冷凝回收分析研究,考察了冷凝终温等因素对新疆吉木萨尔油页岩热解干馏油气回收页岩油收率的影响,同时对新疆吉木萨尔油页岩、页岩气和页岩油进行了特征分析,对工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2017,(2)
介绍了国内外3种类型的煤热解技术,其中:气体热载体工艺包括美国的COED工艺、LFC工艺、日本的粉煤快速热解工艺、ECOPRO工艺、我国的MRF工艺和内构件移动床热解工艺等;固体热载体工艺包括美国的Toscoal工艺、德国的LR工艺、前苏联的ETCH-175工艺和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DG工艺等;无热载体工艺即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无热载体蓄热式旋转床热解工艺。主要从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工业化应用等方面,对这些工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煤热解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粘度问题一直是困扰乙烯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难题,通过对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乙烯厂乙烯装置2套油洗系统对比发现:先进的工艺设计对急冷油粘度控制成效显著。采用降低急冷油返塔温度、兑入高含苯物料,以及选择适当减粘剂等措施,可明显改善急冷油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改善急冷油粘度控制效果,为装置的稳定运行、降低能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废轮胎热解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外废轮胎热解采用移动床、固定床、流化床、烧蚀床、悬浮炉和回转窑等反应器,有代表性的热解工艺包括真空移动床、两段移动床、流化床、连续烧蚀床和回转窑热解工艺等;通常热解炭被粉碎处理作为炭黑使用,热解油作为燃料油使用,废钢丝回收再利用。国内对废轮胎热解技术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型和小型试验台研究,产业化应用研究水平和国外相比较低,相对技术成熟的热解工艺还在进行研究试验中。开发经济性更佳、资源利用更彻底的热解工艺将是今后废轮胎热解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乙烯装置停工检维修时,系统内大量的急冷油需要退料倒空至界外的储罐。急冷系统由于物料量大、油品粘度高、倒空步骤繁复,是乙烯装置停车过程中的难点和控制点。对某大型乙烯装置急冷区急冷油系统在停工检维修时急冷油的倒空量和退料时间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对急冷油退料和洗涤急冷系统汽油的操作路径和安全性进行了说明,并对乙烯装置急冷区的工程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乙烯装置急冷系统能量回收工艺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 《乙烯工业》2003,15(4):46-47
乙烯装置急冷系统接收来自炉区的高温裂解气,为降低乙烯装置能耗,必须尽可能回收裂解气中的热量。文中针对KBR乙烯流程,介绍了乙烯装置急冷系统能量逐步回收的过程及其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4.
乙烯装置急冷油稀释蒸汽发生器用于回收急冷油中的热量,以产生的稀释蒸汽供裂解炉使用,减少外补中压蒸汽,降低装置的能耗.急冷油稀释蒸汽发生器一旦发生内漏,急冷油会漏进工艺水中,导致稀释蒸汽发生系统被污染,影响装置的平稳生产,严重时装置被迫停车处理.通过对茂名2号乙烯装置急冷油稀释蒸汽发生器发生内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15.
隋红  葛成荫  李鑫钢 《化工进展》2013,32(7):1519-1525,1533
针对我国页岩油冷凝回收油洗工艺尚不成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油页岩干馏油气冷凝回收的油洗工艺,并运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油洗工艺能够有效地完成页岩油的冷凝回收,并将油气粗分为净油气、汽油、柴油和重油。针对所提出流程能量利用率低的缺点进行流程改造优化,优化后的热量回收率提高了约14.63%,并且能够获得高品位热源,能量匹配更加合理。同时对油洗塔汽油回流量进行了分析,确定最优的汽油回流量为3100 kg/h。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主流粉煤热解技术的工艺原理、研究进展和工业应用示范现状;针对制约粉煤热解技术工业应用的关键共性问题——热解气除尘技术进行了探讨和评价;并对国内典型的煤热解气净化除尘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穆金祥 《乙烯工业》2009,21(1):40-42
通过对东方乙烯装置急冷系统的分析,找出装置存在的汽油分馏塔釜温较低、热量分布不均匀、塔釜急冷油粘度大、外补中压蒸汽过大等问题。通过对急冷油系统、工艺水系统、稀释蒸汽系统实施技术改造,有效地回收了急冷系统余热,增加了系统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辛江  张来勇  赵唯  隋蕾 《化工进展》2022,41(10):5169-5174
急冷系统是乙烯装置中操作条件复杂、制约因素很多的单元。本文对急冷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强调裂解气组成的轻重对急冷流程设置非常关键。根据原料对急冷流程的影响不同,急冷流程可分为重质液体原料、轻质液体原料、气体原料(乙烷、丙烷)三种。本文针对液体原料急冷技术,提供了典型工艺流程图,并对轻重液体的急冷系统撤热循环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急冷系统的关键技术参数优化原则,特别说明了轻质液体急冷技术在热量分配、釜温控制的特点和确定方法。气体原料急冷技术特点突出,本文提出逐级除焦、分步净化的三种除焦技术,并对“气浮+聚结”组合净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文在提供急冷系统设计和优化方法的同时,也阐述了轻质裂解原料急冷技术和乙烷裂解急冷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炜 《乙烯工业》2014,(1):19-23
介绍了3种乙烯装置典型的急冷油减粘工艺流程。分析了急冷油减粘系统中分离和传热过程的关系、急冷油粘度对稀释蒸汽发生器传热效果的影响,影响急冷油粘度的主要因素以及实际生产中降低急冷油粘度的措施等问题。针对采用3种不同减粘流程装置的具体情况,从优化操作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提出确保急冷油减粘系统平稳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粉煤热解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消耗大、半焦水分含量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提出利用惰性气体作为熄焦介质实现干法熄焦以及余热回收干燥煤粉的新工艺。通过系统模拟研究不同循环介质(氮气、二氧化碳、烟气及煤气等)的初始温度、水汽含量、流量等操作条件对热解半焦熄焦冷却后温度和煤干燥预热后温度的影响规律,分析该工艺节水、节能效果,开展了万吨级粉煤热解模试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干法熄焦处理热解半焦并回收余热的工艺技术可行,熄焦后半焦温度和煤干燥预热出口温度与干燥介质种类无显著关系,与气体比热容密切相关;与湿法熄焦相比,干法熄焦工艺具有显著节能效果且耗水为零,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可以回用半焦显热的65%~75%。理论分析和试验均证实了干法熄焦余热回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