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煤炭经历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和当今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资源枯竭和过剩产能矿井将关闭,废弃矿井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与废弃矿井资源浪费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根据2000年以来我国生产矿井数量和近年新建矿井数量,得出2000—2016年每年废弃矿井数量和累计废弃矿井总数;系统分析了废弃矿井潜在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提出不同地质灾害的防控技术和关键对策,并针对废弃矿井地下和地面资源的特点,探索了废弃矿井地下与地面资源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雄邦 《现代矿业》2022,(4):199-202,214
废弃矿井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地面塌陷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导致较严重的视觉环境污染.为此,调查浙江省2806个废弃矿井,划分为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和其他治理区3类,进行分类治理.截至目前,全省完成2806个废弃矿井治理,累计治理面积为5953 km2,形成了废弃矿井治理的矿山公园模式...  相似文献   

3.
废弃矿井治理及生态修复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浙江省在废弃矿井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在了时代前列。现就浙江省废弃矿井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经验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国内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废弃矿井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未经治理的废弃矿井区域普遍存在地面建筑物破旧,地下采空区安全隐患,地下、地表水体及土壤污染,环境景观恶劣等现象,局部存在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通过对全省范围内的废弃矿井展开系统全面调查,查明各类废弃矿井2 806处,主要集中于浙西低山丘陵区的衢州市1 442个、浙南西部山地丘陵区的丽水市509个、浙中丘陵盆地的金华市445个,占全省废弃矿井总数的85.39%,并对各类废弃矿井进行影响分析,归纳总结废弃矿井影响现状,为开展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废弃矿井,有些存在着严重的安令和环境隐患.在对四川省废弃矿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废弃矿井的特征、存在的安全和环境问题,最后对废弃矿井的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济源市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该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认为矿区内主要以露天采坑、渣堆、废弃石料厂、废弃石灰窑、废弃建筑、陡坎、高陡边坡等地质环境问题为主。通过坡面清理、挖方削坡等工程手段,消除区内采矿形成的高陡边坡所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回填、挖方、挡土墙等工程手段,实现采坑地貌形态修复;通过覆土、植树、道路等工程手段恢复治理区的土地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可为相似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简要介绍皖南地区某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矿山生态修复主要工作部署,并设计具体的生态修复措施,给出设计技术参数。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得以消除,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经济效益可观,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共赢。本矿山的修复案例亦可为同类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景观,以某废弃露采矿山为例,采用调查、分析评价等方法,得出废弃矿山现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灾隐患、生态破坏、土地资源浪费。采用下部25°回填压脚(填料为碎石土、渣土,压实度不小于94%)、上部45°削坡减载(机械削坡)及坡脚布置排水沟(60 cm×60 cm,浆砌块石)的治理措施,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填土坡面采用穴种乔木,岩质坡面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喷射厚度8~12 cm,)的绿化措施,恢复了山体植被,改善了生态景观和周边环境。该项目成功实施,对类似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废弃矿井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地面塌陷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行人和牲畜误入坠落,引发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污染,石煤自燃引发山林火灾和大气污染,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和导致较大视觉环境污染等。为保障浙江废弃矿井规范治理,分别开展了废弃矿井有关石煤自然治理、水污染治理、废渣场治理和植被恢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大同矿区废弃小窑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危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并指出大同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应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皖南某石灰岩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系统阐述了生态修复工程的治理措施,确定了以削坡降坡工程为基础,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后,开展后续挂网喷播及绿化工程,分析绿化工程施工要点,并辅以必要的养护工程。最终达到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目的。本文以边坡挂网喷播及植树绿化工程作为研究重点,在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后,进行经验总结,为皖南区域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以矿山宕面为对象,介绍了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施工工艺,在确保清除或治理宕面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前提下,采取植被复绿技术对宕面进行植物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内蒙古林西县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生产能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分析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并提出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提出“一环两轴五区”的空间治理格局,采用“光伏+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将治理区划为沙生灌木区、光伏+牧草种植区、光伏+灌木经济林区、地道药材种植区与植被恢复区等五个主体功能区。通过治理,可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逐步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本文研究了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技术,分析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治理方案与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探索了“光伏+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为后续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大同矿区废弃小窑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危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并指出大同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应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和调查了深圳市88处废弃矿山,其中25处经过治理已完成恢复利用,但剩余63处仍然存在地质环境问题。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有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3种。其中,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在深圳市废弃矿山中普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相对较少。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首先进行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价以及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程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市存在地质环境问题的废弃矿山中对地质环境影响轻微的占26.99%,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的占4.76%,对地质环境影响严重的占68.25%。表明深圳市废弃矿山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岩溶区废弃矿井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基于广西岩溶区139口废弃矿井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了源、径、汇3项指标以及矿种类型等9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岩溶区废弃矿井环境风险评估影响因子及其权重值,结合数据分析和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对废弃矿井环境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影响因子的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矿种类型、水源地、矿种数量、地下水系统、土地、开拓类型、含水层岩性、废弃时间、建井结构。通过赋值计算,发现中、高风险废弃矿井占比较大,占比高达93.53%。高风险废弃矿井分布最多的为桂林(占比50.00%)和河池(占比15.79%)。该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后续其他岩溶地区的废弃矿井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且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大量煤矿因资源消耗殆尽、产能过剩进入关闭行列,为有效应对矿山闭坑后因矿井水大量排出和废弃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系统分析了我国关闭矿井时空发展性质和特征。阐述了我国矿井水污染特征、污染模式及晋陕蒙宁甘区、华东区、东北区、华南区、新青区“五大区”矿井水分布性质,针对废弃矿井水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积聚和影响植被生长等负面效应,在矿井闭坑前、废弃采空区和串层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控治理措施。结合我国废弃矿井水的实际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一套关于洁净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含毒害物矿井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体系。根据煤矿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提出了建立地下污水处理中心和抽水蓄能发电站因地制宜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同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资源紧缺状况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制定了处理后废弃矿井水供井下生产和井上生活、农业、工业和生态等方面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最后,展望了废弃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开发战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将积极推动废弃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铜山区出头山废弃矿山经多年露天开山采石,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修复系统退化.采用工程修复和生物性修复,可有效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产生的土石方经公开拍卖所得收益可用于施工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历史遗留的废弃采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存在较大的地质环境问题,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是一个迫切的政治任务。以驻马店市驿城区朱古洞乡采石矿山群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矿山面临的3大地质环境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恢复治理的相关工程对策,以期为废弃采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怀来县枣口村石灰岩露天矿在开采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针对此问题,通过对露天矿山进行削坡和清理危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客土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通过点景、铺设生态袋、苗木种植等措施绿化环境。方案的实施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废弃矿区得以综合利用。本次实践可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