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煤化工》2017,(1)
氯元素的迁移规律对粉煤气化系统及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工艺系统为基础,实际生产运行数据为依据,采用分析化验的方法,研究了航天炉气化过程中氯元素的迁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气化系统中氯元素主要进入废水中,约为72.90%,存在于粗渣和细渣中的氯元素共计12.64%,随粗合成气进入下游系统的氯元素约为10%,排放至大气中的氯元素约为4%,氯元素的平衡率为99.73%。研究结果可为煤气化装置设备、管道、仪表材料的选型提供理论支撑,并通过对系统氯元素浓度的控制,保障气化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卢正滔  姜从斌 《化肥工业》2012,39(4):1-2,36
简要介绍了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HT-L)的主要特点,概述了临泉、濮阳2套示范装置3年来的运行情况及近期300 kt/a甲醇项目、300 kt/a合成氨项目的开车情况以及6.5 MPa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研发进展情况。与4.0 MPa粉煤气化技术相比,6.5 MPa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设备投资可减少20%,吨合成氨或甲醇能耗可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速磨煤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煤化工行业,其热力计算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中,论述了中速磨煤机应用于带粉煤贮仓的粉煤加压气化装置中时其热力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它与传统计算方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和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4.
以O_2为气化剂N_2为输送介质,在常压沉降炉装置上进行了几种粉煤的气化试验。试验考察了温度、氧碳比、停留时间对气化产气组成、碳转化率以及冷煤气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单炉日处理原煤750 t、年产原料气(CO+H2)100万m3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示范装置的项目建设背景;介绍了装置的工艺流程;从原料输送、工艺操作、主要设备等方面分析了装置的技术特点;总结了装置投料试车、试车整改、稳定运行等阶段的生产运行情况;提出了装置有待改进的问题以及优化操作的建议。装置的72 h性能考核表明:装置的各项参数达到了较为先进的粉煤加压气化装置的水平,单位产品(粗醇)的各项消耗指标均优于设计值。  相似文献   

6.
刘伟  孙永才  任山  徐强  高杨 《化肥设计》2010,48(4):43-44
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工艺技术进行的100万m^3/d(CO+H2)原料路线调整改造项目是以粉煤为主要原料的大型粉煤气化项目,原料煤的供应和煤种的选择是保障该项目粉煤气化装置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河南、山西、山东等省都是产煤大省,且该公司为晋城煤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在原料煤的保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周向  高扬  张翔华 《小氮肥》2010,(1):24-24
2006年6月第l台航天炉在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动工建设,2008年10月18日点火试验成功,10月30日投煤成功,至今已累计运行半年多,运行较为稳定。航天炉煤气化工艺是一种以粉煤为原料,惰性气体输送,高温、高压气流床煤气化,生产粗合成气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准东煤中高含量的碱金属会在燃烧过程中引发严重的结渣与沾污问题,但准东煤气化过程中,在加压条件下碱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仍不明确。为探究准东煤中NaCl在加压条件下的迁移转化机制,根据系统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则的热力学计算方法,采用HSC Chemistry的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模块,对纯NaCl和准东煤中NaCl在加压过程中Na基化合物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显著影响纯NaCl的气化温度,在常压下,开始气化温度和气化完成温度分别为800℃和1 400℃;压力升至4 MPa时,气化开始温度和气化完成温度分别升至1 500℃和2 200℃。准东煤中Si、Al、H和O参与反应时,在0. 1 MPa条件下,300℃开始,NaCl逐渐与煤灰中的SiO_2、Al_2O_3和H_2O反应生成大量的NaAlSi_3O_8、NaAlSiO_4和Na_2SiO_3等Na基化合物。在1 500℃时,生成的气相NaCl仅占Na物质的量的25%左右。系统反应压力越高,生成低熔点且具有助熔作用的NaAlSi_3O_8、NaAlSiO_4、Na_2SiO_3就越多,导致炉内产生结渣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长白山哈泥泥炭沼泽两个泥炭剖面内总腐植酸、棕黑腐植酸、黄腐酸含量变化与重金属Pb、Cu、Zn的关系研究,探究不同剖面深度泥炭中各种腐植酸与重金属Pb、Cu、Zn分布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剖面的Pb含量、Pb沉积速率、Pb富集因子与总腐植酸、黄腐酸均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Cu沉积速率与总腐植酸和黄腐酸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Cu的富集因子与总腐植酸和黄腐酸存在负相关关系,Zn的富集因子也与总腐植酸和黄腐酸呈负相关关系。证明重金属可以被腐植酸吸附,且主要与腐植酸中的黄腐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4款未明确写明材质的刀具中铅(Pb)元素的迁移量,并分析迁移规律。以4%醋酸溶液作为模拟液,浸泡温度为100℃,浸泡时间为30 min,在此基础条件上,分别考察浸泡时间、浸泡温度、浸泡次数和模拟液浓度对铅元素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铅的迁移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刀具中铅的迁移有影响;铅迁移量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多而减少;浸泡液浓度增大,铅的迁移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孙永才 《化肥工业》2010,37(6):57-58
介绍了HT—L粉煤加压气化装置中磨煤及干燥单元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优化改造实施后,不仅有效提高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童二胜  杜桂芳 《化肥工业》2010,37(6):59-62,65
介绍了与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示范装置配套的空分装置的工艺流程选择、设备及产品的用途。膨胀空气进上塔挂小粗氩塔流程具有能耗低、运行费用少、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整套空分装置投运1年多来,运行正常、稳定,为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侯刘涛 《化肥设计》2021,59(2):39-41
简述了五环炉工艺流程、运行情况及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避免了五环炉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为气化炉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500 kt/a合成氨项目的煤气化装置采用干煤粉气化技术,气化室引进原德国科林公司的粉煤气化技术燃烧室并进行创新,激冷室及粗合成气初步净化和渣水处理采用已在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装置上应用成熟的相关配套技术。介绍了该煤气化装置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情况,目前气化装置的生产已稳定、达产。  相似文献   

15.
赵柱  张国栋 《煤化工》2005,33(4):41-43
简述了粉煤加压气化工艺流程,介绍了粉煤制备和输送的安全、粉煤的流量测量及粉煤输送系统的顺序控制等,提出采用先进的电容式质量流量计来控制粉煤的输送这一新型设计方案,业已通过了中试的考核。  相似文献   

16.
韩志学 《煤化工》2006,34(5):55-57
针对劣质粉煤流化床气化装置循环水系统设备结垢、堵塞,不能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的问题,经研究分析,认为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水中微溶物质析出、化学结垢、悬浮物沉积造成设备结垢、堵塞。通过微涡流反应器加药水处理的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确保了气化装置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介绍和分析了Shell粉煤气化工艺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激冷循环气系统存在的腐蚀问题及其对装置高负荷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影响情况.提出了解决腐蚀问题的改进措施,即:增设旁路提高操作温度,避免在接近露点温度下运行;在管线上增设伴热管;增加停车处理的吹扫次数并延长吹扫时间,以排尽系统内的积水;气水分离器的除雾器丝网材质改为Incol...  相似文献   

18.
王宁波  武晋强 《化肥设计》2006,44(5):30-32,60
介绍了灰粘聚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的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分析了粗煤气除尘方案和煤气洗涤水(煤气水)处理方案的特点,通过对几种不同除尘技术的比较,提出了煤气除尘及煤气水整体处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壳牌煤气化装置的工艺流程和煤粉输送系统的工艺原理;分析了煤粉输送单元采用的硬密封浮动球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以双向盘阀替代硬密封浮动球阀的技改措施。结果表明,2011年4月在煤粉输送单元B系列开始试用盘阀,至今未发生故障和内漏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