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为解决工作面回采过断层期间顶板破碎易片帮冒顶等问题,对11100工作面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注浆加固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工作面注浆加固快速过断层技术。该技术采用调斜旋转回采和割顶留底回采方案,合理选取注浆材料,设计注浆参数,并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实践证明,通过断层区域的注浆加固,改善了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提高了顶板稳定性和煤岩承载能力,结合对回采方案的优化,保证了工作面快速安全通过断层。  相似文献   

2.
赵庄二号井2309工作面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比较强烈,断层、陷落柱、破碎带等特殊地质构造发育,煤体物理、力学性质条件较差,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安全问题突出.因此需研究工作面构造区的注浆加固技术参数并评价围岩控制效果,确定巷道及工作面构造区的合理注浆钻孔参数、注浆加固工艺和技术,监测注浆加固效果,控制片帮冒顶...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福达煤矿15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时顶板破碎,回采过程中多次发生冒顶事故的难题,通过分析过断层时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冒落的机理,提出了采用化学浆液注浆加固煤岩体的围岩控制技术,并设计了参数合理的破碎顶板注浆加固技术方案.现场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有效控制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也为大采高工作面顺利通过类似复杂地质构造带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史彦明 《煤》2021,30(4):47-49
为保障南煤集团大阳泉公司8133工作面顺利通过断层破碎带区域,通过分析端面顶板垮落机理,确定破碎带区域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基于理论分析确定端面顶板注浆加固形成的厚度需大于2 m,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及断层破碎带特征,设计破碎带区域采用超前预注浆+架前注浆相结合的注浆方案,并在注浆方案实施后进行注浆效果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后,破碎围岩体被有效胶结成一个整体,工作面通过断层区域时,无压架及大范围片帮冒顶现象出现,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5.
赵庄二号2309综放工作面内地质构造异常带大量发育,导致工作面煤岩体结构破碎,对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及瓦斯治理带来困难,威胁工作面的回采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针对2309综放工作面地质构造异常区域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并对各加固区分别进行注浆加固方案设计,并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监测分析,科学合理地解决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异常带的安全问题,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综采工作面初采时过断层构造破碎带较困难情况,通过技术分析、支护工艺的研究和探讨,初采前采取了施工超前锚索、超前锚杆加固伪顶,回采中使用金属网和钢丝绳做人工顶板等复合支护新工艺;同时在断层构造破碎带处掘进中造成的巷道冒顶,冒顶高度大于支架最大支护高度,充分考虑初采时顶板的压力分布规律,通过新安支架配合吊挂式木垛接顶,重点支护初采时暴露的顶板,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推过构造破碎带。  相似文献   

7.
同煤大唐塔山煤矿8110综放工作面通过断层破碎带时,对煤层底板采用超前预注浆技术加固,使得断层附近的煤层及底板破碎区完整性和承载力得到提高,杜绝了刮板输送机及液压支架的扎底下陷,保证了回采工作的顺利推进,实现了底板预加固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3209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安全顺利过断层,针对过断层破碎带施工期间工作面易出现煤墙片帮、顶煤破碎等现象,通过设计混合布置形式注浆钻孔,在工作面上、下顺槽超前对工作面断层影响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在工作面对煤墙进行二次注浆加固,煤岩体中裂隙被浆液填实,趋于完整且具有一定强度。实践表明:工作面回采过断层期间,实揭煤体完整且具有一定强度,期间未发生煤墙片帮及顶煤冒落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稳定性,保证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决定对8102工作面断层应力区破碎顶板采取水玻璃注浆技术进行加固。该技术提高了破碎顶板岩体稳定性及承载能力,保证了回采安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工作面安全回采,以501101综放工作面过DF27断层为工程背景,提出在回采巷道进行超前注浆、工作面内进行辅助注浆方式加固断层破碎带围岩,并对注浆加固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后,工作面推进速度保持在6m/d,工作面过断层期间顶板、煤壁保持稳定.提出的注浆加固方案不仅不影响工作面回采,而且为工作面回采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煤》2015,(8):19-21
通过对倾斜煤层综采面采用超前注浆加固技术顺利通过断层的实际案例,研究了工作面过断层带面临的围岩破坏变形控制的问题。总结了超前注浆加固过断层破碎围岩区的成功经验。实践表明:超前注浆加固使得断层附近的破碎围岩区凝固结合,完整性增加;提高了破碎带强度,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可运用于断层带的围岩变形控制;但是必须注重注浆质量的提高并且同时做好常规过断层的技术工作才能保障工作面安全顺利地通过断层带,可为类似工程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110203工作面过F18正断层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采取留底煤、割顶岩的工作面过断层方式,在过泥质破碎带时进行预注浆加固,并依据工作生产情况对注浆工艺进行设计,注浆钻孔注浆压力为4~6MPa,单孔注浆量为400kg,注浆浆液有效扩展半径为2.5m。通过注浆提高了泥质破碎带内岩体的稳定性、完整性,改了岩体物理力学性质,通过马丽散的胶结作用,在泥质破碎岩体间形成"骨架"结构,提升岩体强度。现场应用表明,在综采工作面采取注浆加固技术后,断层泥质破碎带内的岩层稳定性显著提升,有效避免工作面回采时顶板冒落、片帮等问题,确保了工作面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华恒矿业公司41108西工作面初采期间,遇一落差2.2m的正断层,顶板破碎冒落0.4~1.2m,煤壁酥松片帮,严重制约了生产组织,而且安全生产环境差,极易造成人身事故或顶板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通过改革施工工艺,采用高分子化学材料注浆(马丽散)及顶板施工锚网支护等技术措施,对断层破碎带进行超前加固,顺利通过了该断层,并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15113工作面机尾段推进至350m处时揭露F1断层,工作面煤壁破碎严重,回采速度慢,采煤机故障率高,顶板维护难度大。提出了仰斜法回采工艺过断层,并对断层带处采取"波雷因注浆加固+钢棚"等联合顶板控制措施,加快工作面过断层速度,提高煤柱回采量,减少破岩量,保证了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田彦武 《煤》2008,17(9)
煤矿井下断层或构造变动部位的煤层一般比较松散,综采面在松散煤层结采(收尾)时,顶板维护十分困难,已成为众多煤矿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余吾煤业公司在S2201工作面收尾时采用工作面两侧预注浆——用高分子化学浆液对破碎煤体进行注浆加固,保证了顺利收尾,工作面结采注浆试验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煤炭回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新村煤矿12010复采工作面在回采通过老巷区时的回采安全,采用超高水材料对老巷进行注浆加固技术改造。通过分析老巷区顶板垮落情况和超高水材料注浆改造技术机理及12010工作面的实际回采情况,结合注浆材料性能进行了工作面注浆加固设计,通过回采验证了注浆加固的效果。实践结果证明:按照一定参数和工序,使用超高水材料对工作面老巷进行注浆加固,是一种有效的复采工作面老巷改造方法,可以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7.
路李兵 《煤》2022,(6):68-70
30703综采工作面回采范围内F11和F13断层对生产影响较大,且断层分布靠近运输巷。为此,提出在运输巷内布置钻孔对F11和F13断层影响区进行超前加固,并依据现场情况对超前加固钻孔布置方案以及注浆工艺等进行分析。通过超前注浆加固后,断层影响区内破碎煤岩体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等均明显提升,采面回采过断层期间围岩始终保持稳定,超前加固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姜文浩 《煤炭科技》2021,42(4):83-87
为研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底板水害治理方法,以赵固一矿为例,通过井上、下联合注浆的方式对工作面底板进行注浆加固,尤其对于断层带、物探异常区、工作面初采和停采线附近等矿压易集中区域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实施针对性注浆.实践结果证明:通过联合注浆,底板水得到有效控制,未能形成有效突水通道,工作面安全回采得到切实保证,目前1...  相似文献   

19.
段昌晨 《煤炭工程》2014,46(3):76-79
采用现场工业性试验及长钢丝绳注浆加固方法,开展了大采高松软破碎顶板综采工作面端面漏冒机理及其加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大采高松软破碎顶板工作面发生端面漏冒并不是工作面压力异常导致,工作面压力异常并不是产生漏顶事故的根本原因;端面漏冒的发生与支架结构、支架的初撑力、工人操作水平以及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等综合因素有关;采用长钢丝绳或锚索与注浆联合加固的方法,构成了新型的空间网格状加固方式,该方法能够很好控制松软破碎顶板工作面的端面漏冒,在现场得到了成功应用,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20.
23512智能化综采面开采的3#煤层及顶板岩层松软,回采过程中容易出现片帮及冒顶,断层破碎影响带片帮、冒顶发生率显著增加.为确保采面回采安全,采取注浆方式对煤体及顶板进行加固,即采面采用深孔注浆,机巷采用浅、深孔相结合注浆方式对断层影响范围的煤岩体进行加固等技术措施.现场应用后,采面过断层期间未发生片帮、冒顶等事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