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王家塔煤矿1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1S101辅助运输巷顶板受采动影响变形破坏严重、支护体失效、后期支护维护困难等问题,以邻近201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结合数值模拟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现场实测等综合方法,监测获取201工作面推进过程中2S201辅助运输巷顶板变形规律,评估巷道支护方案的有效性,阐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动态监测井巷变形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井下条件复杂,有效扫描距离减少,点云密度下降严重,建议井巷监测工程中扫描仪设站距离不宜超过50 m;三维扫描监测结果显示顶板发生不均匀形变,总体形变量较小,支护方案效果明显;随着201工作面推进,巷道顶板形变值逐渐增加,应力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传递,邻近采空区区域处最先发生形变,监测结果与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2.
李南 《江西煤炭科技》2021,(4):44-45,48
以木瓜煤矿10-201运输顺槽为工程实例,拟对其复合顶板煤巷应用协同支护技术;拟定该巷道顶板及帮部均采用锚网带支护方案,并选择合理支护参数;对该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其顶底板及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72 mm和119 mm;应用表明,实施协同支护后,能确保回采巷道满足开采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9,(12):3-6
为研究某矿过断层时回采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在14101工作面辅助运输巷断层前后布置3个测站监测其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并与带式输送机运输巷对应位置的围岩状况对比。监测结果表明:过断层前巷道围岩变形发展趋势一致,但辅助运输巷围岩变形更大,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63、43 mm;辅助运输巷围岩变形在过断层时和工作面推进至测点附近时分别出现峰值。加强超前巷道支护后,过断层时的围岩变形量显著减小,围岩变形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煤矿井下煤炭回采率,减少留设煤柱所造成的损失,同时提升井下支护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井下沿空留巷支护方案。新型支护方案以可缩式墩柱为基础,并对墩柱结构和支护工艺进行了改进。实际应用表明,该新型支护方案能够将巷道顶底板的最大变形量降低76.4%,将巷道两帮变形量降低66.2%,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墩柱的最大下沉量约为244 mm,显著提升了煤矿井下巷道支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深部综放工作面巷道强力超前支护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煤矿深部综放工作面巷道顶板压力大、变形严重,巷道超前压力与变形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分析深部开采巷道压力分布特点与变形规律,提出有效控制深部巷道严重变形的方法,研制出能够适应长距离、大变形深部巷道的两列两节式强力超前支架支护系统;介绍了超前支护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和主要特点,并对超前支护系统推移机构和稳定机构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此支护系统在兖矿集团东滩矿14310工作面试验,超前支护60 m。经实际测定,巷道顶底板的平均变形量为202 mm,两帮平均变形量为848 mm,与用单体支护相比,巷道的变形量大幅降低;通过试验观测结果分析可知,该支护系统支护效果好,巷道围岩变形较小,满足综放工作面深部巷道支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大的问题,以木瓜矿10-2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进行分析,发现原支护下顶底板相对位移量868.5mm,两帮移近量达到725.2mm,根据变形情况给出锚杆+锚索优化支护方案。对优化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发现优化后顶底板移近量达到了131.36mm,较原支护方案下降了83.49%,两帮移近量为85.25mm,两帮移近量下降了86.79%。对优化方案进行应用分析,得出随着监测天数的增大,此时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呈现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巷道底鼓量最大值为226.3mm,巷道的两帮移近量为364.1mm,顶底板移近量为443.3mm,较原支护方案变形量得到一定控制,为巷道稳定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大松动圈条件下的巷道变形,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及设计经验,采取锚杆+锚索复合支护形式及合理的支护参数。通过后期对回风巷围岩变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13230工作面回风巷巷道顶底板的位移量最大为100mm,巷道两帮围岩位移量最大为127mm,围岩变形量较小,且影响较大的范围在距离工作面40m以内,巷道变形量小。  相似文献   

8.
《煤》2019,(5):85-87
为了有效控制平安煤业15105工作面巷道快速掘进空顶区顶板的变形破坏,通过对空顶区顶板破坏机理和变形失稳特征的研究,针对15105工作面运输巷具体情况,提出采用高预应力、大延伸率及高强度锚杆(索)的支护方案,并对巷道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进量进行矿压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累计下沉量为296 mm,两帮移进量为486 mm,空顶区在现有支护方式下顶板下沉量合理,满足安全高效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类比2106工作面回风巷在采动条件下巷道变形量大,支护设施失效等状况,本文预先针对2107工作面回风巷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现场实施结果表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得到较大降低,其中顶板、底板、实体煤帮和煤柱帮稳定值分别为104 mm、325 mm、96 mm和130 mm,同时优化方案加强对顶底角区域的支护,有效改善了巷道围岩整体支护效能.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店坪煤矿2003巷掘进过逆断层巷道的合理支护方案,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的变形特征,最终提出了掘进巷道过逆断层期间巷道的锚网索合理支护方案,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掘进巷道过逆断层前后巷道围岩锚网索支护方案中,锚杆长度2.5 m,锚杆间排距600mm×600mm;锚索长度7 m,锚索间排距为1000 mm×1200 mm;2)巷道顶板的垂直变形和两帮的水平变形均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特征,其中最大顶板下沉量为100 mm,最大两帮移近量为29 mm;3)现场实测结果显示在巷道掘进21天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的增长变化不大,最终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维持在95mm和60mm左右。掘进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巷道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云冈煤矿针对11-1#煤层开采对下覆煤层51116回风巷的破坏深度进行计算,根据不同层距制定针对性的支护方案.方案应用后对巷道围岩的实际移近量进行了监测,巷道顶底板以及两帮围岩的最大移近量均不超过100 mm,支护效果良好,巷道变形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干河煤矿针对2-106工作面运输巷巷道的严重变形现象,采用布置测站的方法对围岩变形进行观测,结合矿山现有研究资料得出巷道变形主要原因受巷道断面、底板岩性以及采动压力的影响.在对原有支护方案采用增设锚杆和底板增设防水措施后,在2-106工作面回采时,巷道底鼓量降低至210 mm,优化后的支护方案改善了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掘进期间深部高应力区巷道变形特征,以山西某矿22614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取了锚网梁索+底角锚杆的联合支护措施,在支护段分别布置2个测站进行监测,得出在掘进期间,巷道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平均为52.2 mm,两帮相对移近量平均为42.8 mm,巷道断面收缩率控制在5%以内,围岩变形控制效果好。锚固区内离层值大于锚固区外离层值,说明顶板离层主要发生在锚固范围内,锚固范围外离层较小,锚索支护有效控制了巷道顶板离层。  相似文献   

14.
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煤柱底板巷道受上层工作面留设煤柱高支承压力作用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破坏变形。本文以西山晟聚煤业29102副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煤柱底板巷道围岩的力学效应,提出"U型钢棚+锚索+底板锚网索"的环形整体支护优化方案。通过监测,顶底板和两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32mm和56mm,该方案较好地控制了煤柱底板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七一新发煤业1003工作面围岩具体的地质情况与工作面围岩所处不利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巷道支护形式和参数。在工作面内布置了2个测站,2个测站之间间距为80 m,测站观测的频率为2 d一次,观测时间50 d。监测结果为在矿压观测40 d以后,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变形速度逐渐趋于稳定,顶底板的位移变形量控制在220 mm内,两帮位移变形量控制在180 mm以内。表明此支护设计优化方案对控制工作面顺槽巷道围岩的变形是有效果的,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巷道围岩控制也起到了参考作用,并获得了良好技术和经济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闫燕辉 《煤》2019,(8):52-53
针对干河煤矿2-126工作面一、二绕巷在现有支护方式下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对其进行了注浆加固补强支护,结果表明:巷道在采用锚注补强支护后,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98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280 mm,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22117回风顺槽围岩的稳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进行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的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得出,顶底板及两帮拉裂和剪切破坏形态,影响顶板岩层稳定的主要因素为水平地应力和巷道围岩压力;结合巷道地质条件,确定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方案,结合围岩变形机理记性支护参数的具体设计,采用数值模拟进行支护可行性分析,并在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围岩变形量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回风顺槽在现有支护方案下,顶板下沉量及两帮移近量的最大值分别为180 mm和142 mm,支护方案控制了围岩的变形,满足回采巷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关羽 《西部探矿工程》2023,(4):197-199+206
为了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大的问题,先对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进行分析,发现原支护下顶底板相对位移量868.5mm,两帮移近量达到725.2mm,根据变形情况给出锚杆+锚索优化支护方案。对优化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发现优化后顶底板移近量达到131.36mm,较原支护方案下降83.49%,两帮移近量为85.25mm,两帮移近量下降了86.79%。对优化方案进行应用分析,得出随着监测天数的增大,此时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呈现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巷道底鼓量最大值为226.3,巷道的两帮移近量为364.1mm,顶底板移近量为443.3mm,较原支护方案变形量得到一定控制,为巷道稳定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深井高应力沿空巷道围岩变形大、支护困难的问题,以孙村煤矿2216工作面地质和开采条件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计算模型,分析比较了采用普通锚索、普通锚索+巷旁切顶和注浆锚索+巷旁切顶3种支护方案时,深井高应力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前2种支护方案相比,采用注浆锚索+巷旁切顶支护方案时,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分别减小了22.2%和19.8%,实体煤和巷旁单体支柱受力分别降低了13.5%和77.8%,控制围岩效果更好。现场试验验证表明,2216工作面回风巷采用注浆锚索+巷旁切顶方案进行改进支护后,第1个工作面回采结束时,顶底板和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270 mm和120 mm;下个工作面推进至测站位置时,顶底板和两帮累计移近量分别为533 mm和171mm,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可较好地解决该类巷道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沙坪煤矿破碎顶板煤巷支护困难的问题,通过测试该矿顶底板煤岩层物理力学性质,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当锚索长度为8 000 mm时,巷道的顶板下沉量较小,满足工程实际要求。采用锚杆+锚索+钢筋网联合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力学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巷道掘进速度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