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室型双极膜电渗析法从乳酸钠溶液中制备乳酸.探讨了电渗析过程中的转化率、电流效率、能耗、回收率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JCM-1膜比DF120膜更适合于本实验过程;在乳酸钠的转化率为95%的条件下,乳酸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电流效率在60%左右,电能消耗在2.5~3.5 kW.h/kg之间.膜的耐久性还需提高. 相似文献
2.
3.
有机酸制造新工艺—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制造有机酸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提出用二室式双极性膜电渗析法转化有机酸盐制取有机酸的方法,论述了其理论依据,并以葡萄糖酸钠转化成葡萄糖酸为例用实验证明其可行性,葡萄糖酸钠的转化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双极膜电渗析系统(简称BMED)脱除1,3-丙二醇(PDO)发酵液中的有机盐和无机盐,脱盐率达到99%o以上时,单批次过程能耗为21.9 (W· h)/L发酵液,PDO回收率为96.1%.在此实验基础上进行了七个批次连续脱盐操作.实验结果表明,BMED受连续脱盐操作影响不大,每个批次PDO回收率在92.7%~96.8%之间;七个批次中,每升发酵液脱盐所需的总能耗从21.7W·h增加到了31.6W·h.此外,本实验中得到的碱室液经浓缩后被用于3L和5L的1,3-丙二醇发酵罐的pH调节,酸室液的主要成分丁二酸也被成功结晶回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针对电渗析法去除热稳定性盐(heat stable salt,HSS)过程的胺损失问题,通过对比二室电渗析、三室电渗析和双极膜电渗析这3种膜堆构型的电渗析设备,在固定实验条件下研究失活胺液再生过程,考察了HSS去除率、再生胺能力、能耗、电流效率等重要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的膜堆构型在运行过程有较大差异,且三隔室电渗析性能最优。在保证其他性能的前提下,胺损失率降低为常规电渗析的42.7%。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加深对电渗析技术再生有机胺的理解,还可以为吸收剂再生处理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国产双极膜、均相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构成的三隔室双极膜电渗析(BMED)构型,以NaCl为原料制备NaOH和HCl.研究了电流密度、原料液浓度和电极液浓度对BMED操作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的均相阳膜进行了对比考察.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30mA/cm2,NaCl原料液浓度为1.5 mol/L的条件下,实验范围内NaOH的收率可达80.19%,其收率和能耗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电流密度恒定时,较高的原料液浓度利于保持更小的膜堆电阻,过程能耗相应降低;本实验条件下,极室Na2SO4溶液在1%~2%的低浓度范围内时,过程运行效果较3%~4%的高浓度更优.采取进一步向原料室持续补充10%NaCl的操作时,5h后产品NaOH浓度可提高至10%左右,较间歇式操作时的4%水平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能直接将水解离为H 和OH-,因而能在不外加酸的情况下使有机酸盐转化为有机酸,且不产生任何废液.这一特殊的优势是传统工艺中的酸化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普通电渗析无法比拟的.近年来,双极膜在柠檬酸和乳酸等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迅猛.因此现谨就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原理、与传统工艺相比的优势、在实验和生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对未来的展望作一综述,以指导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双极性膜电渗析分离丝氨酸和脯氨酸混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丝氨酸和脯氨酸为例,探讨了使用双极性膜电渗析分离中性氨基酸混合物的理论问题和实施方法.在对混合氨基酸溶液中离子成分进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预测了使用双极性膜电渗析分离丝氨酸和脯氨酸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理论预测的正确性.对于该体系,使用混合物中加适量碱的方式可以实现很高的单级分离效果,比如可以将50%的混合溶液分离为纯度90%以上的产品溶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