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粉尘产生量过大、作业环境差等问题,在分析1605综采工作面粉尘产生量过大原因及粉尘分布特点基础上,提出以增加煤层含水率和采煤喷雾降尘为核心的防治措施,并进行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煤层经过高压脉冲注水,含水率由0.45%提升至1.38%;通过优化综采工作面煤机和液压支架喷雾装置,综采工作面全尘、呼吸性粉...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宽沟矿综采工作面回风巷降尘效果,通过对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不同位置断面人行侧呼吸带高度粉尘采样,经实验室称重处理、粒度分析,得出回风巷人行侧粉尘浓度及粒度分布规律,根据测试结果在回风巷10 m位置处设计断面喷雾,选定喷嘴型号及数量。通过增加断面喷雾拦截,使得回风侧后方呼吸性粉尘浓度降低至7.03 mg/m3以下,作业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采煤作业时综采工作面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分布规律,以红柳林煤矿25210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25210综采工作面正常作业时,对采煤机下风侧、液压支架行人侧、主运输巷及回风巷等采煤区域各测点的全尘和呼尘浓度进行测试,研究采煤作业时各区域粉尘浓度占比以及呼尘占全尘比例,明确不同区域粉尘危害程度;基于现场粉尘浓度分布特征分析,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粉尘的有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采煤机下风方向30 m范围内粉尘浓度仍超过200 mg/m3,液压支架行人侧作业点粉尘浓度大于90 mg/m3,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不同区域内呼尘占比差异较大,破碎机所在区域呼尘占比最高达95%。  相似文献   

5.
6.
《煤炭技术》2017,(4):149-152
呼吸性粉尘严重危害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根据井下综采工作面风流场和颗粒场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的颗粒离散相模型,运用Flunt软件对呼吸性粉尘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比现场实测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对采煤机附近风速和粉尘浓度分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组合喷雾,在滚筒处形成空间"立体交叉"式高压喷雾,对采煤机割煤产尘进行控制和沉降。分析结果表明:局部风速增高是司机作业区粉尘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逆风割煤时粉尘扩散加快,且采煤机下风侧粉尘浓度峰值较顺风割煤时高;采取控降尘技术后,司机位置和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降尘效率分别为82.72%和86.63%。  相似文献   

8.
刘玉册 《煤矿安全》1989,(12):25-29
综采工作面粉尘的主要来源是割煤、清煤和移架。采煤机的割煤方式对工作面的呼吸性粉尘分布有较大影响。当主要尘源来自割煤与清煤时,逆风割煤顺风清煤比较有利;当主要尘源来自顶板时,顺风割煤逆风清煤较有利。工作面的漏风对呼吸性粉尘的分布及扩散有很大影响。当主要尘源为割煤和清煤时,从采空区向工作面的漏风对降低人行空间的呼吸性粉尘有利;当主要尘源来自顶板与采空区时,从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对降低工作面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有利。  相似文献   

9.
矿井粉尘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艾 《煤矿安全》2003,34(7):45-47
就煤矿井下粉尘的产生、分布规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选煤厂筛分车间的除尘管道,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和气-固两相流理论,结合现场实测的数据,建立了模拟粉尘沉降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并应用FLUENT软件对该选煤厂筛分车间水平除尘管道内不同粒径的粉尘沉降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粉尘的沉降轨迹,从而为提高筛分车间除尘系统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毛晓勇 《山东煤炭科技》2021,39(3):90-92,98
为优化9-2052巷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通过现场实测进行粉尘运移规律分析,得出粉尘浓度最大值出现在风流下方10 m以内的范围。基于粉尘浓度分布规律进行喷雾降尘方案设计,喷雾系统分为掘进机腰部以上和腰部以下区域,并在喷雾系统实施前后分别进行粉尘浓度测试。结果表明:高压喷雾系统实施后,综掘机司机处粉尘降低率大于80%,降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Ansys对采用gambit建立的巷道模型的分析, 得出模拟巷道沉积粉尘在0.25m/s、1m/s、2m/s、3m/s和4 m/s风速条件粉尘的浓度分布情况和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尘源的性质和流经巷道的风速是影响粉尘运动的主要因素. 提出合理有效防止巷道沉积粉尘飞扬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炮掘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分析研究了炮掘工作面产尘规律及含尘气流时空演化规律,得出炮掘作业最优排尘风速为0.30~0.40 m/s,并结合彝良许家院煤矿4301炮掘工作面的产尘特点和风速条件,提出采用高效水炮泥、高压喷雾降尘及粉尘质量浓度超限喷雾降尘等综合防尘措施,从源头对粉尘进行控制和治理,同时切断粉尘扩散途径,综合降尘效率达到8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薛村矿掘进巷道的实际特点及现场实测数据,应用流体力学Fluent软件模拟在是否安装附壁风筒和除尘器两种情况下,掘进工作面粉尘源产生粉尘的分布及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有除尘器除尘时,除了大大降低了巷道内的粉尘浓度外,还改变了残余粉尘的分布空间,改善了工作区域的粉尘环境。  相似文献   

15.
范敬丰 《煤》2021,30(3):30-32,34
为降低1301工作面回采期间作业区域的粉尘含量,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的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得出,工作面在顺风割煤和逆风割煤下粉尘的分布规律,工作面粉尘高浓度区域主要分布在采煤机前方、滚筒处和采煤机摇臂与刮板输送机之间;基于粉尘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设计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划分为采煤机滚筒前方、滚筒处和采煤机摇臂与刮板输送机间三个部分,并对喷雾的布置参数具体设计,在喷雾方案实施后测试工作面粉尘浓度。结果表明:喷雾系统实施后,工作面溜槽和支架人行道降尘效果显著,优化了回采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称重法对1209回采工作面材料巷掘进期间粉尘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全尘以及呼吸性粉尘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粉尘分布规律提出在掘进迎头煤层注水、增设除尘风机、安装净化水幕、转载机加防尘罩及定期清理巷道底板积尘等建议措施,以期能改善巷道掘进工作面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Fluent的扁平硐室采场粉尘浓度分布及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及扁平型硐室采场特点,建立粉尘运移模型,运用FLUENT软件中的k-ε双方程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PM)对采场爆破后通风20min内粉尘浓度变化,以及在不同入口风速下粉尘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粉尘浓度分布受风流流场影响显著,爆破0~50s时间内粉尘受回流作用聚集在硐室左侧隅角及边壁附近,50s之后粉尘开始由主风流带出硐室,60s后开始进入循环净排阶段,在0~70s内粉尘浓度下降最快,70s以后采场内的粉尘主要是呼吸性粉尘,沉降时间较长。对粉尘运移的数值模拟显示,不同入口风速对粉尘的运移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野川煤业有限公司3202胶带顺槽掘进巷道迎头及巷道后方的粉尘浓度,采用数值模拟分析该巷道掘进时风流及粉尘的运移规律,设计了掘进迎头高压喷雾降尘系统和皮带喷雾降尘系统。现场应用所设计降尘系统后综掘机司机位置处呼尘浓度控制在38.5 mg/m^3,降尘率高达80%,并且巷道内刮板转载点和运输转载点的降尘率同样高达80%,能够保证巷道正常掘进。  相似文献   

19.
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及控降尘工艺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时的风流分布特点及粉尘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些高瓦斯矿井出于安全考虑限制在掘进工作面使用电动除尘器除尘的规定,进行了高瓦斯综掘工作面控、降尘工艺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苟云妹  贾兰  周铎 《现代矿业》2015,(1):165-167
利用溜槽工艺回填深凹废弃露天矿坑,物料从地表送输至坑底要克服几百米的高差,必将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严重的矿山环境污染。为了实现露天矿坑的绿色回填,研究回填与大气环境的协调关系,采用仿真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方法,得出溜槽在溜放过程中粉尘分布规律,确定溜槽系统粉尘的尘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溜槽出口为产尘量最大的位置,建议采用湿式除尘和自我防护措施,加大力度控制粉尘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