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川南矿区多以开采近距离易自然煤层群为主,因地质赋存条件及开采方法的限制使得部分煤体无法采出,在下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形成高位遗煤,受采动影响垮入采空区后时常发生严重自然发火事故,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基于此,以船景煤矿118~(-1)2工作面为例,开展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高位遗煤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在分析工作面自然发火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以工作面架间高位插管注浆为核心灭火技术方案。在保障本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基础上,根本上消除了遗煤对下覆煤层开采的二次影响。  相似文献   

2.
方朝辉  赵军  赵亚南 《中州煤炭》2010,(3):77-77,85
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深部残煤自然发火后,在传统的注浆措施起效不大的情况下,利用顶板裂隙进行注浆,可弥补埋管注浆与插管注浆的不足。顶板高位裂隙钻孔注浆灭火的成功,为实施高位裂隙抽放的回采工作面治理采空区自然发火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6,(11):163-165
针对易自燃煤层在回采过程中经过地质构造带时易发生煤自燃的现象,分析了自燃原因,并采用高位钻孔注水的方法针对性地治理了采空区浮煤自燃。通过在3205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实施了15 d就有效地解决了采空区浮煤的自然发火隐患,并对降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双楼煤矿7、9煤为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煤层发火较严重。针对该矿9419工作面托顶煤结束面期间存在的采空区遗煤较多,停采后自然发火较快的现状,通过施工高位钻孔,并在钻孔内先后注水、黄泥浆和防灭火剂控制架后10 m、架上3 m范围内的遗煤自燃,有效阻止采空区自然发火,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拆除和封闭,可为类似综采工作面拆除期间防灭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7,(6):72-75
针对川南地区极近距离易自燃煤层群自然发火期短、采空区漏风严重等问题,分析了在工作面回撤期间不利于防灭火工作的诸多隐患。以白皎煤矿2274工作面为例,分析了该工作面回撤期间所面临的自然发火隐患,基于工作面的实际地质条件、巷道布置、进度条件等因素,提出了以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报机制为基石,以"采空区高位插管注浆、控漏风、采空区注氮、工作面喷洒阻化剂"为核心的防灭火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杨广文 《煤矿安全》2012,(Z1):81-84
针对大倾角综放面采空区容易自然发火,采用常规灌浆手段又难以有效覆盖采空区煤体的技术问题,研究探索了采空区预埋高位套管注浆技术。其技术原理是在工作面回采前预埋高位注浆套管,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通过预埋套管对采空区实施注浆。  相似文献   

7.
白皎煤矿属极近距离易自燃煤层开采,2464工作面回采前期曾发生过严重自燃隐患,后采取灌注液态二氧化碳等措施成功控制隐患发展,但后期回采与回撤期间采空区CO浓度仍处于高位。从煤层自燃倾向性、高位遗煤、前期隐患、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了工作面后期回采与回撤期间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通过采取以加强监测预报、加快回采速度、惰化采空区、减少漏风、改进回撤工艺等为主的一系列防灭火技术保障措施,采空区CO浓度保持稳定,保证了该工作面安全回采后回撤并封闭。  相似文献   

8.
孤岛工作面综放开采过程中自然发火规律为:(1)采空区中部发火率低,采空区周边的发火率高;(2)本煤层回采时工作面采空区发火率低,相邻采空区发火率高。(3)本面进回风顺槽、起采线和停采线自燃危险性较大。该文通过对孤岛工作面综放开采过程中自然发火状况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杜绝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矿某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究该矿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容易自然发火的现状及发火原因,并提出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鹤煤公司十矿11092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工程实践为例,对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防治措施及管理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工作面采空区喷洒阻化剂防灭火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煤层自燃。  相似文献   

11.
高抽巷在解决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的同时,又加剧了采空区漏风及其自燃危险性。为了使工作面采空区防火措施更具有针对性,通过现场实测,研究分析了高抽巷抽放条件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对采空区的自燃危险区域分析、采空区有针对性的控风防火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祁东矿上覆近距离不采自燃煤层采空区综合防灭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东矿几个主采煤层都上覆一层近距离不采自燃煤层。随着工作面的回采,上部不采自燃煤层冒落到下部煤层采空区内,给采空区带来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分析近距离煤层采空区防灭火存在的问题,找出采空区危险因素,同时提出一套适合祁东矿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白皎煤矿2024复采工作面回采4层煤(B2),煤层厚度1.1~5.9 m,平均厚度3.5 m,1978-1984年期间本煤层顶部局部已采,残余煤量平均厚度1.4 m。由于采空区遗煤较多,资源浪费严重,准备对采空区遗煤进行复采。但由于采空区漏风严重,遗煤被预氧化,出现局部高温和CO等标志性气体,遗煤存在较大自然发火危险,对复采工作造成严重威胁。结合白皎矿2024复采工作面面临的实际情况,采取井下移动式灌浆注胶和井下直接灌注液态CO22种防灭火技术,有效解决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的自燃问题,使工作面顺利完成回采,并安全撤架。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回采后相邻采空区气流互通引起采空区遗煤自燃,以李家壕煤矿31114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本煤层进风侧、回风侧及上覆采空区氧浓度分布规律进行测定,依据氧浓度分布规律划定了本煤层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并给出了工作面安全回采的最小推进度。同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得到煤层群开采上覆采空区氧浓度分布规律,划定了上覆采空区火灾重点防治区域,该区域位于工作面后方50m范围内的上邻近层工作面遗留煤柱,依据遗留煤柱破碎漏风易发火的特征,提出采用地面封堵、隅角封堵、遗留煤柱注浆相结合的综合防灭火技术。  相似文献   

15.
梁可进  邱春亮  王道国 《煤矿安全》2013,(2):131-133,137
硫磺沟煤矿为高瓦斯矿井,W(9-15)102工作面为矿井首采工作面,布置在9-15#煤层,该煤层平均厚度32.94 m,分层开采。开采煤层为易自燃煤层,最短发火期为17 d。由于综采设备的庞大粗笨,工作面回撤所需的时间长,在综采支架撤除期间,采空区与支架顶部的浮煤极易发生自然发火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综放工作面拆除期间自然发火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均压堵漏、注氮、注浆、注水、注胶等综合防灭火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神华新疆乌东煤矿+495 m水平B3+6工作面上部存在安宁渠小窑开采史,且B3+6煤层属Ⅰ类易自燃煤层,受井下工作面开采影响,地表裂隙发育、漏风严重。针对+495 m水平B3+6工作面存在的特殊开采条件,利用超前探测、超前注氮、架后埋管注氮、控风堵漏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有效地防止安宁渠小窑开采区域、上覆老空区和本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确保了该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7.
近距离煤层的层间距非常小,煤层开采过程中漏风现象突出,煤炭容易发生自燃。针对海则庙煤矿工作面开采前期出现CO大量涌出的异常情况,采用同位素测氡法对该矿盘区工作面上覆地表区域进行火区探测,共探测出4个高温异常区域,其总面积为2100 m^2。制订了煤自燃动态监测、采空区注胶堵漏的防灭火技术措施,措施实施后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的CO体积分数均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控制了采空区煤自燃火灾,为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漏风通道、漏风规律复杂的难题,以麻家梁矿1420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近距离煤层开采时采空区漏风影响因素,并通过布置测点对14201工作面漏风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监测数据表明,工作面区域通风量随工作面风流的流向逐渐降低,工作面区域漏风量随工作面风流的流向逐渐增加,距离胶带顺槽50~75m的范围为工作面通风量最小,漏风量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升温煤层氧化升温速度快、自燃危险性高,是14201工作面在生产期间防灭火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多巷布置自燃煤层俯采工作面采空区发生煤炭自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工作面在俯采生产期间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为相似条件回采工作面的火灾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积累了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20.
高瓦斯矿井易自燃煤层,工作面受上隅角瓦斯超限与采空区遗煤自燃双重威胁。为解决高抽巷抽采瓦斯导致采空区氧化带面积变大、增大遗煤自燃危险性的问题,以顶板长钻孔替代高抽巷,配合进风巷侧注氮,通过对长钻孔参数与注氮参数的优化,进行防火与控瓦斯耦合治理的研究。以中兴煤业1401工作面实测数据结合ANSYS数值模拟,研究了长钻孔数量、位置对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影响规律,获得以5个直径300mm、距回风巷10m、距煤层底板15m的顶板长钻孔替代高抽巷的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有效控制,研究了注氮量与注氮位置对采空区氧化带分布的影响规律,获得在进风巷侧氧化带与散热带分界位置注入5.5m3/min的氮气,将采空区氧化带宽度降至25m的优选结果。通过对上隅角瓦斯与采空区遗煤自燃的综合控制,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