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转炉炼钢生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浏 《中国冶金》2004,(2):7-11,32
总结了近几年国内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复合吹炼与炉外精炼等主要炼钢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分析讨论了目前国内炼钢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一步提出国内炼钢生产应研究开发少渣冶炼工艺、复吹转炉高效吹炼技术和吹炼终点动态控制技术等项重大共性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炼钢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浏  兰德年  萧忠敏 《炼钢》2007,23(2):1-6
简要回顾了我国57年来炼钢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在炼钢产量、工艺结构优化、超纯净钢生产和品种开发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术进展;详细阐述了“转炉溅渣护炉与长寿复合吹炼技术”、“转炉高效吹炼技术”和“电炉兑铁水冶炼工艺”三项国内自主创新的重大工艺;并对21世纪初先进的炼钢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现代转炉炼钢技术(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余志祥 《炼钢》2001,17(1):13-18,34
简要回顾了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对转炉炼钢的重要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这些技术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基本操作工艺及品种质量、计算机控制炼钢、顶底复合吹炼、溅渣护炉与长寿复吹、转炉节能与负能炼钢。最后还对21世纪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转炉炼钢三次技术进步的历程,叙述了转炉炼钢工艺技术的开发、分类及主要冶金特点,介绍了世界复吹转炉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相关钢厂应研发少渣炼钢工艺、复吹转炉高效吹炼技术和吹炼终点动态控制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5.
喷溅问题不仅在转炉炼钢时经常出现,在铜转炉吹炼过程中同样存在,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恶化多项技术经济指标。本文根据转炉喷溅形成机理,结合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转炉吹炼工艺生产现状,对转炉吹炼喷溅的危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谭关 《冶金丛刊》1994,(6):27-29
概述 广州钢铁厂转炉炼钢使用3座6t氧气顶吹转炉,后扩容为8t,由于生产需要,8t转炉要装入14t多铁水,吹炼过程中喷溅现象频繁,造成铁耗和能耗较高,成本增加,影响产品质量;为减少吹炼过程的喷溅和返干,降低铁耗、能耗,提高炼钢操作水平,我厂引进“转炉造渣微机监控”技术,在3#转炉安装造渣装置,经调试,运行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转炉热平衡与节能降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玲 《冶金能源》1999,18(1):20-24
本文给出了包钢转炉物料平衡,热平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这些测定结果剖析了转炉设备、吹炼操作、工艺流程与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能措施,可供包钢转炉工序实现“零能或负能炼钢”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八十年代初,我国的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发展很快。1980年3~7月,武钢第二炼钢厂三座50吨转炉全部改造成了复吹转炉,并投入正式生产。近几年来,实现了转炉复吹微机自动控制、N_2—Ar切换,开发了多孔定向式供气砖及其分钢种复吹供气模型等技术进步项目,提高了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水平。现就第二炼钢厂提高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操作技术的发展实践简述如下。二、复吹转炉炼钢工艺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王安沁 《炼钢》1992,8(5):45-46
本文叙述了太钢50tLD 转炉采用预处理(脱硅、脱磷)铁水进行少渣炼钢的工艺技术;总结了转炉少渣炼钢的生产试验结果;讨论了转炉少渣炼钢工艺的操作技术、冶金特点及规律。1前言- 转炉炼钢的传统工艺是使用普通高炉铁水。因此,为了脱硅、脱磷、脱硫需要加大量石灰而造成大量熔渣,大渣量吹炼带来种种缺点:金属收得率低,熔剂消耗高、冶炼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刘书超  王国栋  孙杰  彭文  张殿华  袁国 《钢铁》2023,(9):92-103
目前国内外转炉炼钢厂主流的“自动化炼钢”多为传统静态固定模型框架的转炉“一键式炼钢”,因其高度依赖入炉原辅料的稳定性、静态模型的准确性、枪位模型的适应性等客观因素,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存在较多弊端,从而限制了转炉自动化炼钢的发展。为实现更高智能化程度的转炉自动化炼钢,研发团队近几年在多座大型转炉试验开发基于炉气分析、音频化渣、火焰监测、副枪检测等综合应用技术的实时数据驱动、动态模型架构的智能吹炼控制系统。研发团队对吹炼期间的渣况运行、喷溅返干、氧枪操控等工艺难点持续深入研究,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观察实践,围绕“信息感知、科学分析、智慧决策、反馈赋能”的数据驱动理念,提炼总结出一整套“机理模型+经验公式+数据决策”的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在转炉复杂工况下对氧枪枪位、吹炼流量、造渣加料、副枪检测等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实现转炉冶炼过程“无人为干预”的“智能化”吹炼模式,基本解决了炼钢厂转炉工序过分依赖入炉原材料、依赖现场操作工经验等“痛点”问题。数据驱动架构的转炉智能吹炼系统应用后,转炉吹炼过程氧枪枪位、流量和实时渣况形成联动,化渣效果更加平稳,脱磷率、溢渣喷溅率、一倒合格率、渣中FeO、钢水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