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小俊 《化工设计通讯》2023,(11):181-183+193
化工设计安全管理是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的一项工作。探讨了化工设计和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化工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其次,对化工设计安全管理的意义、现状、原则、方法和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然后分析了化工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论述了化工设计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苏超 《中国橡胶》2002,18(4):20-21
徐州海鹏轮胎有限公司以“归核战略”(即集中有效资源、强化核心能力、发展核心产业,把主业做强、做大、做精,走集约化道路)和“产品差异战术”为支点,撬动了企业专业化、国际化大发展的巨轮。从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三个层面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避免了市场恶性竞争,提高了专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凸显了产品特色和竞争优势,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建立了强势品牌,提升了海鹏公司的“品牌价值”,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国内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8.16%;外贸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11.…  相似文献   

3.
《大氮肥》2005,28(3):180-180
国际化肥工业协会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磷肥需求和硫磺硫酸消费有增加的趋势。2005年世界磷矿石产量提高了5%,其中美国、俄罗斯、突尼斯、埃及和中国产量最大,出口量比2004年提高了4%,但中国磷矿石出口减少,约旦、摩洛哥和埃及出口量增加。进口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巴西、中欧、东欧、中亚及美国。除了中国,世界磷酸产量少有增加。实际上,全球磷酸产能下降了1.6Mt(以P2O5计),因为北美、东欧和中亚、西欧停止了部分业务,乌克兰和墨西哥的后备产能也做了调整。  相似文献   

4.
在对碳酸化过程机理和碳化反应动力学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将碳化塔考虑为一多相反应器和多级结晶器,建立了其数学模型。模型全面考虑了化学吸收、反应结晶、流动、传热、传质各物理—化学过程,能够预测和模拟工业碳化塔十几种操作变量对转化率、晶体粒径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模型模拟,考察了碳化塔反应器的整体行为,剖析了有关的工业碳酸化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云南木薯的生产和加工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薯是云南省除马铃薯、红薯外第三大薯类作物。本首先介绍了云南省木薯生产状况,包括云南木薯种植历史、种植地区、自然条件,总产、单产和品种状况,其次,概括了木薯的加工和利用状况,重点介绍了木薯饲料工业和淀粉工业。最后讨论了云南木薯生产和加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机会,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1,1,1,3,3-五氟丁烷的性质和用途,阐述了以四氯化碳和2-氯丙烯为原料,先调聚、后氟化两步合成1,1,1,3,3-五氟丁烷的反应机理,并归纳了液相调聚催化剂和液相氟化催化剂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从反应机理角度进行设计和调控出低毒、无污染、反应效率高、易于与产物分离的催化剂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涂料的配方和合成、配制工艺,同时介绍了乳液和涂料的各项测试性能。主要对有机、无机聚合接枝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单体配方、乳化剂、交联剂、有机硅与酸共聚形式、无机物加入形式等对接枝共聚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表明,接枝乳液涂膜有更好的硬度和冲击强度,配制的涂料克服了有机或无机涂料缺点,并通过工程应用,证实了涂料的耐久性及其它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3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经发生4次信息技术革命,每次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引起信息存在形式和传递形式的变化,而且使信息的作用也迅速地扩大和提高。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创造了语言和文字,接着出现了文献。语言、文献的出现结束了人们单纯依靠身体动作交流感情、表达意图的阶段,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人们的思想、经验等得以流传。策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出现。这次信息技术革命结束了人们单纯依靠手工抄写和雕刻文献的阶段,使知识可以大量生产、存贮和传递,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丙烯酸树脂在牙膏中的应用,解释了其增稠机理、增稠过程和流变特性。通过牙膏试验,比较了牙膏的站立性和粘度,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酸树脂,有利于牙膏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讨论了影响应用效果的添加量、中和、多价金属离子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冯杰 《中国化工》2008,(8):28-31
二十一世纪并没有“许诺”一定要给浙江巨化电化人一个美好的现在和未来。然而,敢为人先、挑战一流的电化人,却一年一个台阶,在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就双双突破了22亿元,人均年劳动生产率超过了119万元,这一年,他们分别仅仅只用了6个月和8个月,就建成了33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和12万吨/年PVC生产装置,写就了新的“电化高度”和“电化速度”。这一切,都源于电化厂党委认真把握科学的发展观,把创新党建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落实到生产、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广大员工紧紧地凝聚到了一起,创业、创新、创造的激情涌流和进发。也正因为如此,该厂党委荣获了2007年度浙江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高绮芳 《江苏化工》1997,25(3):42-46
描述了江苏省塑料行业的概貌,介绍了江苏省塑料行业各领域(如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降解塑料、成型加工、塑料制品、塑料助剂等)取得的技术成果、研究进展和生产装置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塑料工业(200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塑料工业在过去的一年里的生产与发展状况 ,详细统计了树脂、助剂、机械设备、主要制品加工业及进出口产品的产值产量 ,对行业内的重点企业进行了介绍 ,指出了国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寄希望予中国塑料工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占峰  姜宛君 《中国塑料》2021,35(5):119-125
简要介绍了2020年我国塑料加工业基本状况和最新特点,以及对2021年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根据塑料行业有关已知数据测算了2020年我国塑料表观消费量、塑料废弃量、塑料再生利用量和再生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廖正品 《中国塑料》2006,20(4):6-12
介绍了2005年中国塑料工业的基本状况,包括合成树脂、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和模具的部分产量、产值、利税、进出口量等,分析了塑料行业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比较,有些也介绍了近5年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马占峰  姜宛君  杨森 《中国塑料》2020,34(5):102-106
简要介绍了2019年我国塑料加工业的基本情况。塑料加工业增长放缓,塑料制品产量保持低速增长,出口保持较好增长,总体运行平稳。展望2020年塑料加工业发展将更加艰难,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有关数据测算了2019年我国塑料表观消费量、塑料废弃量、塑料再生利用量和再生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塑料注塑机、挤出机及其辅机、中空成型机和其他塑料机械制造工业的总体布局及技术水平,指出了其中的薄弱环节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今后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马占峰  牛国强  芦珊 《中国塑料》2022,36(6):142-148
以2021年塑料加工行业数据展现和简要分析了2021年中国塑料加工业基本状况和最新进展,对2022年中国塑料加工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并根据塑料行业有关已知数据测算了2021年我国塑料表观消费量、塑料废弃量、塑料再生利用量和再生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廖正品 《中国塑料》2010,24(4):1-11
介绍了2009年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状况,包括各种塑料制品产销量、产值及进出口情况、合成树脂产销量及进出口情况、塑料机械产销量及进出口状况、塑料助剂的产销量等;同时还指出了我国塑料工业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塑料工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塑料工业现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海 《中国塑料》2001,15(10):18-22
介绍了新疆塑料工业的生产与发展,企业状况,产品结构,目前存 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新疆塑料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LIAO Zheng-pin 《中国塑料》2007,21(5):I0001-I0006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in 2006 was reviewed, including the economictechnical indicator of the plastics processing industry, output/sales and export/import of plastics products, synthetic resins and plastics processing machinery.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s industry and a few suggestions for its future were li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