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经过40多年来的勘探和研究,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发现了大量的地面油气、沥青显示和不同时代的古油藏,以及鄂西建南、黔北赤水等气田,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区.经油气资源评价,南方海相地层资源量(除四川盆地)近80亿t油当量.南方海相地层是我国潜在的含油气领域,研究表明,南方海相地层原始生油条件优越,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但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强烈,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南方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勘探技术和方法不过关是油气突破的最大障碍.应加强地震、非地震物化探技术方法攻关;发展综合勘探和油气综合评价技术;采用合理的勘探程序;重视发展天然气勘探技术和方法;充分利用老资料,进行信息二次开发.逐步形成以构造演化为主线,开展以露头、井筒、地震资料为基础的沉积、层序地层研究,用海相残余盆地动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南方海相地层有利勘探目标评选.  相似文献   

2.
应用钻井测试资料、地震资料和盆地模拟技术对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地层压力演化史和油气运移史进行了研究.莫里青断陷地层压力经历了3次"幕式"聚集与释放,压力演化与构造运动关系密切;莫里青断陷现今地层压力以常压为主,局部残留弱超压;岩相、沉积速率、生烃作用及断裂活动对地层压力差异分布有重要的影响;莫里青断陷超压释放期油气运移活跃,超压释放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驱动力;渐新世中晚期是莫里青断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时期;尖山构造带和靠山凹陷处于双阳组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靠山凹陷西北部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程度较高,是研究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图5表2参25  相似文献   

3.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分布受异常压力控制明显,研究地层压力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地层压力和测井资料,对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压力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沙河子组超压成因;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法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恢复地层古压力演化过程,以明确地层压力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岩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基础之上,对川西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进行了隐蔽输导研究,认为工区内隐蔽油气输导途径主要有3种,分别为不整合面、连续的砂体地层和"亚前陆断裂带"。进一步分析了3类隐蔽输导的具体特征以及"亚前陆断裂带"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其对油气输导的意义。最后通过油气隐蔽输导以及地层、构造等研究,找到了两处油气聚集区域,从油气隐蔽输导方面给出了这两处油气聚集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入手,通过分析歧南西斜坡地区的输导系统,确定了该区的主要油气输导成藏模式,运用油气成藏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层序地层、断层与隐蔽圈闭关系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研究提出了5种油气输导藏模式,确定了4类8种圈闭类型,合理预测了有利圈闭,确定了滚动开发增储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油气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新型边缘学科。它实质上是一种含油气层序分析学,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油气层序进行成因单元分析。它应用地震层序地层、测井层序地层、露头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模拟技术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地层层序,进行地层对比、盆地生储盖组合和含油气系统分析,进而指出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特别是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方向。源于海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过渡相和陆相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7.
地层的抬升与剥蚀是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剥蚀量的大小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是研究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史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此,采用声波时差法和优化孔隙度法恢复了地层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埋藏史及生烃演化史,同时阐述了地层剥蚀与该区异常低压之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泥浆侵入地层双感应测井曲线正负差异特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泥浆侵入地层径向电阻率发生不同的变化造成以电测井资料识别油气层困难.依据油水两相渗流理论、水的对流方程,结合电测井理论,进行泥浆侵入地层的双感应测井响应特性分析.研究表明,泥浆侵入地层的径向电阻率分布较为复杂,深中感应曲线的正、负差异不仅与储层含油性有关,同时受到泥浆滤液与地层水矿化度差异、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气饱和度等因素影响.油层减阻侵入是有条件的,当泥浆滤液与地层水矿化度差异较大、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气饱和度较高时,油层可表现为增阻侵入.不能简单根据深浅电阻率曲线幅度的差异性直接判断油气、水层,必须结合该研究区块地层水矿化度、泥浆性质、地层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地层压力早期预测方法在泰国湾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层压力在油气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缺井、少井的海上低勘探地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地层压力的早期预测成为油气勘探的关键.D 区块属低勘探新区,尚没有钻井,仅有二维地震资料和小面积的三维地震测网.邻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较为深入,已经获得了油气发现,预示着D区块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此,利用三维地震速度谱资料...  相似文献   

10.
赵立新  廖新维 《测井技术》2009,33(3):284-288
在海上进行油气层测试作业成本高.研究了使用作业成本较低的电缆地层测试仪器进行测量,应用经典油气层产能方程预测油气层产能的方法.由电缆地层测试器测量出压力剖面通过曲线拟合方法计算地层渗透率和表皮系数等产能预测所需参数;并利用海上已完钻井的高压物性分析资料、电缆测试器所采集流体样品的现场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和所测鼍的气油比求取了用于油气层产能计算的流体参数,计算出油气层的单层日产量和采油指数.海上应用实例表明在海洋勘探工作中可利用该方法部分代替钻杆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盆地,它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陆表海,晚古生代海陆过渡以及中新生代内陆湖相沉积阶段,发育多类型油气源岩。盆地的油气圈闭,中生界以隐蔽型油藏为主,古生界为构造型气藏,可划分出五个不同类型的油气聚集区,既具备甲生代大型陆相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又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广阔.  相似文献   

12.
叠合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为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通过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成果总结,初步提出一套叠合盆地或改造型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思路是强调进行油气地质“动态演化”研究.主要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反演主要烃源岩时空演化、生烃过程及其不同地质阶段中的生烃强度、资源量;结合古今油气藏解剖分析总结油气成藏-破坏规律及古构造分析研究油气运聚指向;结合主要构造运动期对南方中、古生界主要油气系统进行了分阶段的动态演化研究.认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现实对象是次生油气系统及再生烃油气系统,现存的原生油气系统很少.提出南方新区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为川东北大巴山前缘及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潜江-仙桃-牌州-汊参1井地区、江西南鄱阳盆地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这一认识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13.
中生代时期,在华南地区有许多孤立的地慢热源活动,它们对该区中生代地温场有很大的影响.古地温场对沉积层中有机质的热演变及成熟度.油气的运移及保存都有密切的关系.对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其生油气的地化特征,还应把油气的保存条件列为重要因素来考虑,它要求成油期后地壳变动及上地壳沉积层受地慢热源活动的作用要弱一些.如含油层系地温高于250℃以上,对油气的保存均有不利的影响.由于中生代地温场的不均一性,华南地区古生代油气的保存是因地而异的,大致在雪峰山以西地区相对较好,东部地区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及邻区中生界地质结构和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渤海湾及其邻区中生界块断体主要受北西向张性断裂控制,可分成六大块断体.文内阐明了块断体的成因及其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中生代油气成因的石油地质背景,存在湖相沉积,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有多种类型圈闭条件,已找到油、气藏.中生界有可能成为新的油气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东部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周边区域地质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东部在中生代时是西藏主特提斯洋(海)的东延部分.从地震反射特征、重力场特征、层速度特征、岩石密度特征、坳陷构造形态特征、连井解释以及区域沉积相的研究,多个方面阐明了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广泛存在中生代海相地层.潮汕坳陷、韩江凹陷作为中生代残留坳陷,充填有3套中生代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可以划分为北部斜坡带、北部凹陷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凹陷带4个构造单元,划分为四种断裂类型.对周边地区露头、井下资料以及本区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该区中生界具有较好的生油能力,可能存在3套有效的储盖组合.因而可以预测珠江口盆地中生界海相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前景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讨论川西(四川盆地西部)、柴北缘(柴达木盆地北缘)和准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的成藏过程,指出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聚集、晚期聚气的成藏特征,认为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最重要的两大成藏期,一是燕山期及其之前的油气成藏期,主要是中部周缘前陆盆地和西部再生前陆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和三叠系烃源岩的油气聚集期;二是喜山晚期,主要是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西部再生前陆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的油气成藏和中部周缘前陆盆地的油气调整期,其中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是中西部前陆盆地主要的烃源岩,而喜山晚期冲断作用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圈闭与前陆发育时巨厚沉积造成的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排烃过程相匹配。此外还讨论了前陆盆地中的古构造(背景)在油气聚集中的重要作用和早期前陆盆地成藏体系、再生前陆盆地成藏体系在油气相态及成因类型的平面分布特征上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临清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油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清地区自三叠纪末—侏罗纪经历了拉张—挤压—拉张的交替更迭的地洼发展阶段。由于受边界条件的影响,控制两个地洼盆地发展期构造活动是多因素的,在盆地内形成的构造期也因地而异,故其内部构造显得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8.
从成油成气期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对塔里木盆地累积及不同时期生油气量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指出塔里木盆地虽然累积生油量巨大,必定曾有过大规模的油气聚集,但由于主力成油期过早,使早期形成的巨—大型油藏容易受后期多次强烈构造运动的破坏、改造的影响,使油的富集规模和强度大为减小。因此,盆地内对石油的勘探应立足于寻找中、小型油田;虽然盆地内大部分气也生成于古生代,但相对于油而言,中新生代生成的气所占比例较大。这些生成期晚的天然气是盆地内气资源的主要来源,并使盆地内的气资源前景优于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及其较为集中的时代分布,使盆地内气的勘探前景看好。预期塔里木将成为一个富气盆地。  相似文献   

19.
临清坳陷西部中生界烃源岩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区中生界勘探。利用钻井、地震资料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中生界烃源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中生界烃源岩为下-中侏罗统坊子组煤层和下白垩统丘城组半深湖相-深湖相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主要分布于丘县凹陷和南宫凹陷。坊子组煤系地层为中等-较好烃源岩,丘城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利用构造演化史动态分析了中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过程,分析认为:丘县凹陷中生界烃源岩经历过2期生烃过程,第一期发生在白垩纪中晚期,生成煤层气和少量低熟油;第二期发生在古近纪,达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成裂解气为主;南宫凹陷中生界烃源岩在古近纪成熟,主要生成成熟油。下白垩统暗色泥岩厚度巨大,有机质类型较好,可构成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塔北地区中,新生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及勘探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北部中、新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较好,在库车凹陷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在组合条件较好的其他地区,可形成中、小型油气田(藏)群.本区中、新生界油气田(藏)的分布具三种模式.区内已在震旦系至上第三系的九个层系内发现了规模不等的油气藏,其中80%集中在中、新生界内(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及斜坡带),表明塔里木盆地北部中、新生界有广阔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