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烃模拟实验资料及生物成因气藏实例分析,在总结生物成因气形成过程和生物气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为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评价提供依据。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co2 还原和乙酸发酵2 种途径形成生物气。沉积物中有机质被降解的过程及形成的产物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生气早期具低温、高硫酸盐抑制等不利条件,生物气产率较低;生气高峰期深度约为300~1 600 m,发酵菌优先利用可溶有机质分解成产甲烷菌可利用的底物,同时生成大量甲烷,以35~55℃为最佳生气温度;生气晚期,地温达70℃以上,不适宜产甲烷菌群生存及可利用底物减少,甲烷产率很低;沉积物处于硫酸盐还原带且该带具一定厚度时,最有利于生物甲烷生成并保存。  相似文献   

2.
生物气的生成演化模式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生物化学作用具有分带性,可分为好氧带、硫酸盐还原带和碳酸盐还原带(产甲烷带),带与带之间有时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各带中具有优势的细菌种群,地质条件及营养类型决定细菌的种类及其活性.生物气的产率随温度升高由小到大,达到一个峰值后又变小,这是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生烃高峰;生物气产率范围值应为40~100m3/t有机质;生物气的成气带在温度小于80~85℃范围内,主生气带在25~65℃之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天然气组分与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发现,河套盆地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更新统确有生物气存在.详细的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表明,河套盆地第四系更新统中、上段气源岩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干酪根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母质来源表现出高等植物为主,低等水生生物混入的特点,有机质演化处于生化甲烷阶段,非常利于生物气的形成.在建立生物气生成演化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地质条件,提出河套盆地生物气生成的最佳深度范围为685~926 m,位于第四系更新统中段.  相似文献   

4.
张云翠 《断块油气田》2021,28(5):614-619,630
文中利用钻测录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野外地质调研、气体化验分析、岩石地化分析等方法,对渭河盆地生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渭河盆地张家坡组天然气具有典型的生物成因特征,其适宜甲烷菌存活的地层温度、水介质矿化度和pH值及新生代快速沉积形成的缺氧还原环境,为生物气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固市凹...  相似文献   

5.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存在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2套生油层。其中,下白垩统中沟组下段有机质丰度类型最好,但尚处于低熟阶段;成熟的、中、下株罗统是极重要的生油层。营尔凹陷内,2套生油层生物标志物分布截然不同;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原油是2类自生自储原油;3个异常高压流体带严格控制油气的纵向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丰富的资料系统阐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构造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成、运移和聚集。作者在分析沙雅隆起地质构造发展史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该区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生物气资源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0%~20%,中国已发现了一些生物气田。文章统计了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层位,针对主要分布生物气的3个地区进行地化特征对比,分析其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主要分布在西部斜坡区的萨尔图油层和高台子油层、长垣-古龙地区的黑帝庙油层和朝长-王府的葡萄花油层以及扶余油层;各地区生物气组分和同位素特征有各自的特点;其成因主要有3种:①传统的甲烷生物气;②原油菌解生物气;③亚生物气。  相似文献   

8.
在对两个褐煤样品进行生烃和排烃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其芳烃产物的特征.结果表明:与生物分子有相同位取代(甲)基的芳烃化合物是由非芳烃形成芳烃的主要中介产物,因此芳烃演化的主要趋势可能是脱甲基作用而不是甲基化作用;许多芳烃比值是敏感的成熟度指标;烷基取代芳烃较对应的无取代芳烃难以运移.因此,有关比值具有作运移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卡塔克古隆起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塔克古隆起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的成藏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复杂,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在前人研究塔中低凸起复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油源断裂及区域不整合面演化为突破口,将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断裂型、不整合型、输导层型及复合型4类,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分析卡塔克隆起...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边缘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是一个具有多种勘探领域和颇大资源潜力的大气区。由于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在该区浅层及中深层勘探中所发现的天然气藏多以成熟―高成熟的热成因腐殖型气(煤型气)为主,但也发现了一些生物气及亚生物气(生物―低熟过渡带气)气藏且具较高的产量和一定的储量规模、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广阔。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与关注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只要加大勘探投入力度和天然气地质综合研究的深度,在该区生物气勘探领域获得突破是指日可待的  相似文献   

11.
超压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古孔隙度函数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古厚度、古埋深恢复,利用"改进的Fillippone公式"对古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通过模拟结果分析,渤南洼陷的超压在东营期末开始发育,在馆陶—明化镇时期发育达到最大,渤南洼陷超压为晚期成因。  相似文献   

12.
海相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相烃源岩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青藏高原中生界和冀北地区上元古界未成熟—成熟海相不同类型烃源岩 10 个样品为代表,进行热压模拟试验,创建了海相3种类型干酪根和4种主要岩类的17种原始和再次生排烃模式。提出了海相烃源岩从Ⅰ型干酪根到Ⅱ1型到Ⅱ2型再到固体沥青,生排油、烃气和总生烃量逐渐变低,油质逐渐变轻,气逐渐变干,生烃速率也逐渐减小;从富烃页岩到富烃泥灰岩到富烃灰岩再到固体沥青,排油效率逐渐增加,总生排烃量和生烃速率具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生烃气占总烃比例则从固体沥青到富烃页岩到泥灰岩到灰岩逐渐增加;从海相富烃源岩到低有机质含量的碳酸盐岩或随着有机质丰度的降低(TOC 0.2%到1.0%),生排油、烃气量和总生烃量及生烃速率逐渐变小,生烃气占总烃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黄第藩、李晋超、周翥虹、顾信章和张大江的著作《陆相有机质演化和成烃机理》一书,是我国陆相成油理论的又一最新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14.
SEVERALCONSIDERATIONSONHYDROCARBONGENERATIONMECHANISMANDEVOLUTIONOFCARBONATEROCKS¥ChengKeming;WangZhaoyun(ResearchInstituteof...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古生界盆地是一个经历过多期改造的残余盆地,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通过对该盆地开展三维盆地模拟,计算了该盆地在各次主要构造运动前后的生烃量、排烃量和剥蚀油气损失量,总结出该盆地的生、排烃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虽然遭受过三次强烈的破坏,但最主要的破坏期是泥盆纪末的海西早期。当时残留的油气量比损失量大好几倍,并且构造期后的再次生、排烃量仍然非常巨大。因此该盆地从生排烃贡献量看应当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额济纳旗地区侏罗—白垩纪盆地演化与油气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额济纳旗地区侏罗纪以来经历了两期断陷盆地的发育。早—中侏罗世研究区处于一种张扭构造环境之中,晚侏罗世盆地发生明显抬升和反转。白垩纪—早第三纪盆地演化为一个完整的裂谷发育过程,下白垩统是裂谷早期断陷作用的产物,而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则代表裂谷后期热沉降(或区域坳陷)沉积。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应属两类不同性质盆地。两期盆地的不同叠置关系控制了本区烃源岩的发育,影响到这一地区坳陷的油气潜力。下白垩统烃源岩为较差—较好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为好烃源岩。各凹陷的生烃潜力取决于两期生烃洼陷的规模和叠置关系,天草凹陷继承性发育,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套烃源岩叠置关系较好,是额济纳旗地区最有远景的凹陷。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地热演化史及油气生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一维稳态地热演化史模型,对盆地内4口不同凹陷内的探井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盆地古地温演化及生油气岩热演化的一般规律,为进一步了解该盆地内的油气生成过程及其运移聚集条件,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当前海相碳酸盐岩生烃机制及其评价研究中的几大技术难题。提出高、过成熟碳酸盐岩残余有机碳恢复系数和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系数;干酪根芳核平均结构尺寸可作为前泥盆系海相碳酸盐岩新的热演化衡量标尺,它与镜质体反射率有良好线性关系;高演化阶段碳酸盐岩包裹体有机质仍能产生部分液态烃类,从而构成“三段式生烃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松辽湖盆的生油特征及烃类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是世界上大型淡水一微咸水沉积湖盆.盆地面积大,构造变动小,巨厚的沉积物在深凹陷中基本未遭受破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烃类的演化规律十分清楚,是目前研究大型湖盆生油的最理想地区.本文根据大庆石油会战以来积累的27项有机地球化学资料,讨论松辽盆地白垄系的生油特征及烃类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