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与稳定谷氨酸产生菌TH-89的产酸率,以谷氨酸棒杆菌TH-89为亲株,利用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复合诱变和定向选育(耐高糖、耐高谷氨酸、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最终获得一突变菌株ZH-12.当初糖浓度为16%时,该菌摇瓶小试平均产酸率和平均转化率分别达9.85%和62.2%,而最高产酸率和转化率分别达10.9%和69%。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糖发酵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actofermentum)L-谷氨酸产生菌ZQ-1,进行30m^3发酵罐L-谷氨酸一次性中糖发酵工业化试生产,连续5罐发酵平均产酸率为6.75%,转化率为48.3%。  相似文献   

3.
谷氨酸高产菌TZ—310的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天津短杆菌T6-13为出发菌株,经Co60—γ射线、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复合诱变并经高温驯化,获得一株琥珀酸和生物素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该菌株具有耐高糖、耐高谷氨酸(GA)、不分解利用GA及耐高温(38℃~45℃)的优点。当采用淀粉水解糖为碳源(初糖浓度160~180g/l)和生物素亚适量时,使用此菌株进行高温摇瓶发酵试验的GA产率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是833~11574g.l和5206~6430%。当在工业规模水平上发酵时,该菌株平均GA产率和转化率分别是908g/l和564%,而单罐发酵的最大产率和转化率分别达98g/l和628%。  相似文献   

4.
文摘     
谷氨酸高产菌株WTH—1菌用于甜菜糖蜜发酵生产谷氨酸的研究冯星如、张克旭等.发酵科技通讯.13,1,1984.4—8 使用耐高糖、耐高谷氨酸、产酸高、转化率高、Td值低及不分解利用谷氨酸的优良菌株WTH一1,在10000升生产罐中连续七罐平均产酸10.03%,平均转化率61.86%,一次常温等电点结晶提取收率平均70.81%.用发酵动力学方法对发酵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找出最佳概念值.  相似文献   

5.
L-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T1为始发菌株,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利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进行诱变,定向选育出具有寡霉素抗性、谷氨酸氧肟酸盐抗性的温度敏感突变株TM106。然后,以温度敏感突变株TM106和产酸率高(10.5%以上)的天津短杆TG961为亲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成功地选育出了产酸率高的融合子CM021,并且该菌株系温度敏感型菌株,可用于谷氨酸强制发酵。在摇瓶条件下,产酸达13.6g/dI;在6m^3发酵罐上进行中试,产酸达14.6g/dI,转化率达62%。  相似文献   

6.
以甘油作保护剂,用程序控制降温仪控制降温速率,对谷氨酸产生菌短杆菌(Bre-vibacteriumsp.)F9114衍生菌株进行液氮保藏。分别取保藏3~5个月的菌种进行形态观察,未见明显改变。经液氮保藏的菌种和按常规分纯的菌种进行发酵生产的比较,结果表明液氮保藏的菌种较常规的菌种发酵周期短1.47%,产酸水平和转化率分别高2%和3.9%。由于液氮保藏能使菌种的主要特性稳定,不需再次分纯,保证随时提供优良菌种用于发酵生产。同时,这种方法避免了因传代过多菌种退化之弊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复旦大学与常州味精厂共同选育的FM 84—415菌株,在35吨发酵罐中进行了一次性高糖发酵和代谢控制的研究;当初糖浓度为17.94%时,连续5罐的平均产酸率为8.23%,转化率为47.36%;当初糖浓度为19.16%时,连续五罐的平均产酸率为8.65%,转化率为50.02%。 上述结果达到高糖发酵的较高水平,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摸索了发酵规律,提出了高糖发酵的代谢控制要点,其工艺控制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便于推广使用,我们认为本文结果将有助于探索谷氨酸一次性水解糖的高糖发酵的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甜菜新品种甘糖二号是以两个抗病高糖吕系为亲本育成的普通二倍体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含糖率高,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经多年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其块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9.5%,0.89%,14.0%,是一个标准型甜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气升双环流发酵罐是按照新的生物反应工程原理研制而成的一类新型大规模生物反应器,它首先应用于谷氨酸发酵生产,经三个多月的生产试验,以乳酸作为风量控制判据,几十批次的平均产酸率达95%,对淀粉水解糖的糖酸转化率55%,一次冷冻等电收率超过83%。与传统标准机械搅拌罐比较,显示出明显的优点,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按葡萄糖母认55%,木薯粉水解糖45%配比,在不加玉米浆或糖蜜的条件下,混合谷氨酸发酵。摇瓶发酵试验产酸率为7.75%,转化率为57.42%,达到了米糖发酵水平。每吨谷氨酸原料成本下降1877左右,经济效益显著。为谷氨发酵用原料拓展了新路。  相似文献   

11.
甘蔗新品种粤糖辐90-15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糖辐90-15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糖85-177为供体,用Co^60 7000R辐照体种芽,从其突变体中选育而成,1993-1997年所内5年新植,宿根试验结果。粤糖辐90-15单位面积平均产蔗量、含糖量,平均蔗糖分分别较低体粤糖85-177提高0.9%、4.6%和0.47%(绝对值,下同),田间孕穗率较供体降低24.69%,1997-1999年广东、广西,湖南区域试验结果,新植粤糖辐90-15单位面积平均产蔗量,含糖量分别较CK提高16.8%和8.9%,平均蔗糖分则降低了0.78%,宿根单位面积平均产蔗量,含量糖量,平均蔗糖分分别比CK提高11.4%,31.8%和2.11%,该品种适宜水田和水肥条件好的旱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确定了玉米糖添加青霉素强化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可行性,采用均匀设计法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并对流加糖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平均产酸9.76%,平均转化率59.2%。  相似文献   

13.
单粒型甜菜杂交种中甜——吉洮单302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甜--吉洮单302为单粒雄性不育杂交种,较丰产、高糖、高抗甜菜褐斑病,耐甜菜根腐病和丛根病。在1996-1998年的轻工国家区域试验(10个试验点)中,有6个点达到高糖型单粒甜菜国家选育标准,且含糖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达标点年度平均,与统一对照种HYB-13比,根产量提高3.87%,含糖率提高2.06度,产糖量提高19.24%。生产试验各点平均,与HYB-13比,根产量提高12.54%,含糖率提高1.99度,产糖量提高28.80%,褐斑病发病级数降低1.1级,根腐病率降低14.7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L-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的细胞融合育种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色短杆菌为出发菌株,定向选育出具有寡霉素抗性、谷氨酸氧肟酸盐抗性的温度敏感突变株TMGO106,将其与产酸率高(10.5%)的天津短杆菌融合,得到融合子CM 1021,此菌株系温度敏感突变株,可用于谷氨酸强制发酵。经培养及发酵条件优化,在6m^3发酵罐上发酵32h,谷氨酸产率达14.6%,糖酸转化率达62.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流加混合碳源的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糖蜜与葡萄糖的混合液作为流加碳源,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采用葡萄糖为基础碳源,以发酵初糖浓度为160g/L的培养基进行谷氨酸发酵,以糖蜜与葡萄糖的混合液为流加碳源,结果表明当糖蜜中还原糖占混合液总还原糖30%时,发酵产酸水平和糖酸转化率分别达到142.2g/L和64.88%,与葡萄糖作为唯一流加碳源的谷氨酸发酵工艺比较,其发酵水平十分相近。但生产谷氨酸的碳源成本可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16.
高活性醋酸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老陈醋的固态醋醅进行醋酸菌的分离筛选,并对所得到的菌种进行纯化,驯化、诱变,得到一株产酸活性较高的菌株UV-1,其产酸率比对照菌株的1.41高6.3%,而且在较高产物浓度下(6g/100ml)仍有相当高的醇酸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衣康酸菌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应用UV-Licl复合诱变处理衣康酸产生菌Aspergillus terreus NRRL1960的诱变筛选过程、方法及剂量,获得高产突变株VU-07、13-UV-07、15-UV-07,并用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较佳培养基组成,突变株15-UV-07以蔗糖为底物,当含糖为10%时,培养基衣康酸产率(连续四批平均值,下同)为6.27mg/100ml,转化率为供糖(下同)的62.7%;当含糖为14%,培养基衣康酸产率为7.7g/100ml,转化率为供糖(下同)的62.7%;当含糖为14%,培养基衣康酸产率为7.7mg/100ml,转化率为55.0%;糖份达16%时,衣康酸产率达8.4g/100ml,转化率为52.5%。同时,还研究了突变株15-UV-07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发酵液提取的衣康酸与标准衣康酸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测定,确证为衣康酸。  相似文献   

18.
甜菜新品种中甜-吉洮单一由洮育单粒二倍体品系85-724与多粒二倍体品系A2-1046杂交育成,属标准偏高糖单粒型新品种,其双亲配合力高,杂种优势强,该品种在吉林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其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单粒对照品种吉甜单一提高5.9%~12.2%,1.9~1.1度,19.2%~19.6%比偏高糖多粒对照品种范育一号提高1.83%~39.0%(-0.6)~(-0.7)度,13.6%  相似文献   

19.
抗(耐)甜菜丛根病新品种中甜一双丰17号(张甜201)是以抗(耐)丛根病品系抗1和高糖,抗褐斑病品种双丰8号杂交而成的普通二倍体甜菜新品种。该品种块根严重,含糖中等,工艺品质好,抗(耐)丛根病及褐斑病性强,在1994~1995两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抗(耐)甜菜丛根病品种联合区试中达标,平均块根产量为3238.7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360.5%,含糖率(14.78%)提高3.39个百分点,产糖  相似文献   

20.
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的驯化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高产甘蔗糖蜜的性能,在甘蔗糖蜜浓度为80g/L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定向驯化。试验结果表明:该驯化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该菌株的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L-谷氨酸的平均产量为126g/L,糖酸转化率6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