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蒸汽驱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美国SSI公司的THERM热采模型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齐古组浅层稠油油藏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结合现场实现提出了地一步改善本区汽驱效果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简述了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浅层稠油油藏转汽驱生产后,井筒隔热、井下结构、井下测试,调剖防砂、蒸汽分配与计量等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新疆稠油油藏2006年进入规模开发,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适用于新疆油田浅层碉油水平井的一系列采油工艺配套技术,介绍了几项新疆稠油水平井采油配套工艺技术-水平井注汽、抽油管柱、配套井口、水平井斜抽泵、防脱、防偏磨斜抽杆柱、温度测试技术。这些技术为稠油水平井开发提供了有效保障,在2006年成功应用于新疆油田在百重7井区、九7-九8区、九6区、克浅109井区开发的105口稠油水平井。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港油田南部几个典型玄武岩油藏的开采现状,结合油藏特征,对影响采油工艺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通过主体采油工艺模式的初步建立提出了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稠油油藏蒸汽驱合理井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井网密度直接影响到蒸汽驱开发的采油速度、开发年限、最终采收率及投资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蒸汽驱开采机理,提出了计算蒸汽驱产量的解析方法。在改进FarouqAli模型基础上提出的解析模型考虑了蒸汽的重力分离、蒸汽驱前缘热水区的存在,对生产井生产过程中的变化作了更符合实际的处理。此模型可用于预测油水产量、蒸汽区的体积厚度、加热区的温度和油水饱和度等。根据蒸汽驱过程中注汽速度、采注比、井底蒸汽干度等操作条件的临界值,提出了稠油蒸汽驱过程中合理井网密度的优化方法,建立了优化模型。实例运算表明,优化方法及软件具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河南石油勘探局井楼油田浅丛式井具有油层埋藏深度浅、井斜、油稠及粘度大的特点,给常规有杆泵采油带来较大的困难。但经研究改进的普遍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泵装置及其配套技术,可以实现浅层丛式井的稠油开采需要。其配套工具主要有:稠油斜井泵、热力采油封隔器、抽油杆滚轮接箍、抽油杆减震器和抽油杆防脱器等。现场试验证明,新研究改进的采油工艺配套技术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减少抽油杆柱的摩擦力,保证下冲程时光杆与驴头的同步运动;实现了不动管柱转抽和注汽的要求;设计的斜井泵可用于井斜45°以上的丛式井开采,泵效较高。  相似文献   

7.
河南石油勘探局井楼油田浅丛式井具有油层埋藏深度浅、井斜、油稠及粘度大的特点,给常规有杆泵采油带来较大的困难。但经研究改进的普遍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泵装置及其配套技术,可以实现浅层丛式井的稠油开采需要。其配套工具主要有:稠油斜井泵、热力采油封隔器、抽油杆滚轮接箍、抽油杆减震器和抽油杆防脱器等。现场试验证明,新研究改进的采油工艺配套技术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减少抽油杆柱的摩擦力,保证下冲程时光杆与驴头的同步运动;实现了不动管柱转抽和注汽的要求;设计的斜井泵可用于井斜45°以上的丛式井开采,泵效较高。  相似文献   

8.
用蒸汽驱改善边底水稠油油藏开采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活跃边底水的稠油油藏,在其蒸汽吞吐过程中,边底水侵入给开采动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转入蒸汽驱后,连续注蒸汽起到了抑制边水侵入,改善开采效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广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3):78-80,83,116
稠油油藏在经历了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后,随着注蒸汽井吞吐次数和开采时间的增加,产量递减快、汽窜严重等现象成为开发中后期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也严重制约了该类油藏采收率的大幅提高。化学蒸汽驱在注入蒸汽或热水的同时,加入泡沫体系,利用泡沫体系"堵水不堵油"和"堵低更堵高"的特点,改变注入介质的流动方向,抑制蒸汽超覆和汽窜,补充地层能量,可达到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根据数值模拟研究和开发实际,设计了孤东油田九区化学蒸汽驱注采参数:泡沫驱后平均注汽速度为3.9 t/h,采注比为1.3,泡沫剂质量分数为0.5%,段塞长度为氮气与泡沫剂段塞注30 d停60 d,在整个过程中蒸汽连续注入。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调整的老井相比,调整后泡沫辅助蒸汽驱可生产11 a,新增产能为1.15×10~4t,提高采收率为14.6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扭转克拉玛依油田九1区齐古组稠油油藏汽驱初期出现的蒸汽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推进不均衡,部分井层被热水突破,采油速度下降到1.l%,油汽比降至0.12,开发指标持续下跌的局面,因井制宜地采取了控关、调汽间注、加深泵挂、吞吐引效、封堵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治理采油水平回升了48%,油汽比上升了90%,采油速度提高了0.5%,汽驱见效井数增加了近6倍,投入产出比高达1:l0.1,油藏汽驱开发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浅层稠油油藏注蒸汽纵向动用程度监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井温剖面监测、TPS-9000型吸汽剖面监测、产液剖面监测及剩余油监测等技术,研究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目的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井筒附近油层以中、上部动用为主,其动用程度为30%~87%;并间油层除上部动用外,底部也被热水驱扫,其动用程度为32%~50%。结论上述监测技术适于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监测,其中,TPS-9000型吸汽剖面测试技术效果最好;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主要受油层物性及汽水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尚思贤 《特种油气藏》1999,6(4):44-47,58
方法 使汽水两相流通过KZQ-I型蒸汽取样品产生重力分离,取出液态水样,进行离子分析,测出蒸汽干度。目的 解决浅层稠油油藏井下蒸汽干度直接监测问题,以便执行最佳蒸汽干和采油工艺。结果 自行设计的井下盖汽器准确,误差≤5%;对吞吐井、面积驱含3种不同井下管柱进行直接监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井下蒸汽干度监测真实、可靠、方便;经常监测井下蒸汽干度对执行最佳蒸汽干度的采油工艺,选择合理的井下管柱有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方法运用沉积相、动态监测和密闭取心等方法,论述了克拉玛依油田首批结束蒸汽吞吐阶段的九1~九44个开发区油层动用状况和宏观剩余油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目的弄清地层剩余油状况,充分挖掘尚未动用或动用程度差的储量潜力,以继续保持蒸汽驱阶段的合理开采。结果蒸汽吞吐初期高渗透层动用程度好,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或未动用;末期蒸汽超覆导致油层上部为强水洗,中下部基本来驱扫或冷凝水驱动。在同一开采条件下,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为:油层非均质性是控制剩余油的基本因素;局部范围产地层水形成水淹区是造成剩余油的重要条件;开采条件不适应是产生剩余油的外部因素。结论完善井网和加密井距调整,是减少剩余油,改善蒸汽驱效果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措施;掌握合理转驱时机和开展稳油降水措施,是确保原油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不同有效厚度,不同开发阶段蒸汽吞吐引效的成功实例,推断出轻质油油藏蒸汽吞吐引效能够扩大油藏供液半径,提高油藏开发效果,该文对轻质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引效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原油增产措施所消耗的费用,探讨了轻质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引效的可行性,并结合油田挖潜的需要,提出了对套管进行热力保护或预引力完井的要求。采用该项技术将提高浅层轻质(稀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蒸汽驱可明显提高油藏采收率,但孤岛油田稠油粘度过高,受原油界面特性和岩石润湿性的影响,易发生重力超覆和汽窜,单一蒸汽驱并不能达到有效开采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模拟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驱油剂的驱油剂辅助蒸汽驱过程,研究其对孤岛油田稠油油藏的驱替效果,以及对稠油胶体稳定性、结构组成和稠油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蒸汽驱过程中引入适量的驱油剂,可明显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增大驱油剂用量,会使稠油提前发生沥青质聚沉,胶体稳定性变差,使得稠油中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变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质提前发生聚沉,稠油胶体稳定性变差,同时稠油中沥青质含量略有提高,胶质与沥青质含量之比变小,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相似文献   

16.
特稠油,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模式综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方法利用水平井热采模式.对特、超稠油油藏进行开采。目的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对油层厚度小于5m的特、超稠油油藏不宜采用水平井热采;对油层厚度在5~10m的特稠油油藏或油层厚度大于10m的超稠油油藏,可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对原油粘度大于5×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适用蒸汽吞吐开采;对油层厚度大于20m,原油粘度大于20×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必须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结论对已投入蒸汽吞吐的特稠油油藏,尤其是处于中后期吞吐阶段的区块,应采用蒸汽加氮气泡沫驱及现有在井与水平共组合蒸汽驱模式;对尚未开发的特、超稠油油藏,应采用水平井注蒸汽热采模式及其它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砂砾岩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方法结合矿场实验,应用油藏工程方法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砂砾岩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的开采规律及其效果。目的改善稠油油藏的热采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结果砂砾岩稠油油藏按照优选的注采参数实施蒸汽驱,除遵循一般的蒸汽驱开采规律外,还表现为:蒸汽驱受效过程较温和,反映在采油井上,蒸汽驱有效期长,蒸汽突破晚;转驱后,初期对采油井适时吞吐引效,中期开展蒸汽泡沫调剖,后期关汽窜采油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改善汽驱效果均是有效的。结论适时转蒸汽驱预计可比一直吞吐到底提高采收率10%左右,经济上可行;选择合理的转驱时机、井网井距和注采参数是提高汽驱效果的关键;采取一系列的调整措施是改善汽驱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在小洼油田洼38块目前井网井距加密调整的基础上,对沙河街组沙三层系进行70m小井距开发试验。目的寻找提高采收率,实现稳产的最终开发方式。结果优选出洼38块蒸汽吞吐到地层压力为5.0MPa左右时,转入蒸汽驱方式开发,可提高经济效益。结论全面实施70m小井距开发试验,有利于实现开发方式的顺利转换,同时利用铁板效应,可提高蒸汽的热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李宗阳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3):126-128,150
稠油油藏常规注水开发主要面临原油黏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采收率低等问题。以孤岛油田东区南15-5#站普通稠油油藏化学驱效果为基础,针对胜利油区不同原油黏度油藏条件,与矿场实际动态相结合,建立了化学驱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收集不同原油黏度油藏的高压物性、相渗曲线等开发试验数据,研究不同原油黏度对水驱、化学驱开发效果及注采能力的影响;考虑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性两方面指标,初步确定适合化学驱的稠油油藏的地下原油黏度界限为500 mPa·s。在合适原油黏度条件下,应用化学驱技术可以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