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利油田纯化镇储集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利油田纯化镇储集层中存在伊/蒙混层、高岭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及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这些矿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会对储集层造成伤害.研究表明,纯化镇储集层具有酸敏性;其盐度、水性、碱度等为非敏感性,对储集层渗透性基本无影响.因此,可采用提高注水速度、用磷酸酸化、或在土酸或盐酸酸化时在酸化液中加入稳定剂(冰醋酸)等方法作为油田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2.
3.
对滨南油田滨649块的速敏、水敏、酸敏等储层敏感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依据该块的敏感性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乐安油田草104块储集层中存在伊/蒙混层、高岭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以及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这些矿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会对储集层造成不同的伤害。试验研究表明,草104块储集层具有强水敏性和中等盐敏性,注水开发时应该注重注入水与地层的配伍性。此外,该储集层具有弱碱敏性,并对土酸不具有敏感性,因此可用土酸进行酸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王庄油田郑408砂砾岩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及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庄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 ,沙三上亚段油藏为受边、底水影响的地层 岩性油藏 ,主体部分是郑 40 8砂砾岩体。该砂砾岩体虽具有中高孔、中高渗储集层特点 ,但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质性和敏感性问题 ,平面以北部非均质性最强 ,纵向以上部非均质性更严重。以沉积学标志为基础 ,结合测井相及地震相等方法 ,分析认为郑 40 8砂砾岩体为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相砂砾岩体 ,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低 ,成岩作用弱 ,以原生孔隙为主。对油田主力区 5口取心井 65块 (次 )沙三上亚段岩心进行流动实验和辅助实验 ,结果是储集层胶结疏松 ,黏土矿物主要是不稳定的伊 /蒙混层矿物 ,敏感性损害主要是中—强水敏性 ,其次是中—弱酸敏性和碱敏性。因此 ,王庄油田注水开发时 ,要着重加强防水敏工作。图 2参 2 (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6.
黎永 《特种油气藏》2005,12(2):93-95
靖安油田延9段油藏为河流相非均质性严重的构造-岩性油藏,在系统分析储集层的矿物成分、物性、流体性质、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层强酸敏、强水敏、中等盐敏.据此提出储集层保护措施为:钻井、试油、洗井时入井液的矿化度应在4 250 mg/L以上,采用以浓磷酸为主的浓缩酸酸化解堵和无机盐、胶束酸复合酸化热解堵措施施工时,入井液中必须加入铁离子稳定剂、防膨剂以及破胶剂.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2^4小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和非均质性及水淹等特征,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特点,建立了本区的流动单元模式,探讨了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Ⅰ型流动单元储集性能最好,但分布范围小,剩余油少;Ⅱ、Ⅲ型流动单元为最佳储层和产层,注水效果好,剩余油富集;Ⅳ型流动单元储集性能最差,或是干层,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形成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分布,从而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按标准岩芯分析程序,对辽河滩海油田大量岩芯进行了试验分析,初步评价了储层敏感性,认为该储层的敏感程序依次为:速敏性(中-强),水敏性(中),盐敏性(中),酸敏性(无-弱)。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储集层敏感性伤害,提高油田采收率,进行姬塬油田麻黄山地区长4+5和长6储集层的敏感性差异研究。在对研究区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喉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用岩心开展敏感性实验,对研究区长4+5和长6储集层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分析造成长4+5和长6储集层敏感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姬塬油田麻黄山地区长4+5和长6储集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4+5和长6储集层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0.6%和9.4%,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65 mD和0.25 mD,平均面孔率分别为6.84%和3.67%;研究区长4+5和长6储集层总体上均具有弱速敏、弱水敏、弱盐敏、强酸敏和强碱敏的特点;由于长4+5储集层长石和石英含量较高,高岭石含量较低,其碱敏性和水敏性较长6储集层强;长6储集层则因为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其盐敏性和酸敏性较长4+5储集层强。在后续的储集层改造中,应严格控制注入地层流体的pH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峰油田N区长23低渗透砂岩储集层,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描述其储集层特征,基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喉结构特征进行储集层分类,同时对不同类型储集层进行敏感性评价,并分析了储集层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峰油田N区长23储集层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储集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平均孔隙度为16.4%,平均渗透率为13.5 mD,属于中—低孔、低渗储集层;储集层可划分为3类,Ⅰ类储集层孔喉结构与物性最好,Ⅱ类和Ⅲ类储集层依次变差;研究区储集层具有中等—弱速敏、弱水敏、中等偏弱盐敏、中等酸敏、强碱敏和中等—强压敏;研究区储集层敏感性受黏土矿物、部分碎屑颗粒以及孔喉结构的影响,储集层速敏性主要与高岭石含量有关,水敏、盐敏性与伊利石含量及产状密切相关,酸敏性受绿泥石和铁白云石含量共同影响,强碱敏性是由于长石和石英含量较高导致,压敏性是孔喉结构在有效压力下发生变形,使该类储集层渗透率明显降低的结果;3类储集层的黏土矿物含量、孔喉结构以及物性不同,储集层敏感性有所差异,储集层物性由好到差,敏感性依次增强。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敏感性主控因素和不同储集层敏感性的差别,针对性地进行储集层保护,减小对储集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方法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油城回来水率低、提高排液量难度大等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小层,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储层敏感性室内试验研究。目的保护油气层,充分发挥其潜力。结果提出了注蒸汽吞吐各生产环节中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改善了稠油注蒸汽的吞吐效果。结论通过对80取口井32块样品的速敏性、水敏性、碱敏性以及正反向流动试验,取得了对储层粘土敏感性的定量认识。认为注入、采出液强度应限制在速敏极限值以下;周期采油过程中,高温期排液量不宜过大,中低温期配合降粘助排措施,适时强化排液;严格标定入井液的pH值,禁止不合格的化学剂溶液入井,避免碱敏作用对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从储层基本特征入手 ,对胜坨油田胜二区沙河街组沙二段岩石矿物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对储层的五项敏感性进行了评价 ,得出了敏感性伤害程度及分布 ,并结合储层岩矿等性质分析了产生敏感性的原因。最后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油层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青西油田为自生自储式裂缝性油气藏,非均匀性强、埋藏深(4100-4700m),储集层主要为下白垩统下沟组致密的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和砂砾岩,主要储集空间为裂缝,其次为溶蚀孔、洞,极易遭受污染。针对青西油田下沟组储集层的损害情况,进行敏感性实验并分析损害机理,结合敏感性评价结果及现场试验结果,提出钻井、固井、完井、采油、修井等过程中的油层保护具体措施。表1参12(谢全民摘)  相似文献   

14.
方法: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对裂缝性低渗透油田进行开采。目的:解决交力格油田采油速度低,开采程度较差的问题。结果: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交力格油田3口井上实施后,至今已正常生产6个月,累积增油783t,实际创效益78.3574万元。结论: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油藏的层间矛盾。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为开发裂缝性低参透油田找到了出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方法根据孤东油田九区西块原油粘度及井网分布状况,选择不同的开采工艺,另外,在蒸汽吞吐井生产末期挤入降粘剂来提高周期产油量,并应用化学添加剂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目的选择适合各单井的稠油开采新工艺,提高开井率,并试验应用蒸汽吞吐配套新工艺延长生产周期,提高周期产油量。结果试验区1993年正式投入开发,至1995年6月底,累积生产原油17.8900×10~4t,累积采出水9.8300×10~4m~3,回采水率123%。结论中、高粘度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初期可采取非注汽工艺与蒸汽吞吐工艺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采,蒸汽吞吐开发可大大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油速度;固井质量差的老井,开发初期可运用非注汽工艺开采,来提高油井开井率;此外,注汽开发中可选用合适的化学添加剂,来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断块油田勘探早期油藏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断块油田开展油气藏早期评价,不仅有利于优选构造圈闭,而且有利于寻找地层、岩性等非构造油气藏。本文以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地区为例,总结借助于NEWS油气藏描述软件在该区进行构造、沉积、储层以及油气控制等方面研究的一些作法及体会。通过油气藏描述研究,在该区优选构造圈闭6个,布探井6口,其中获商业油气流井4口,另一口井获少量油流;解释岩性圈闭一个,布探井获商业油流,大大地提高了探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王庄油田郑408块强水敏性稠油油藏注防膨水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王庄油田郑408块强水敏稠油油藏常规注水效果差的问题,在储层敏感性评价和油层保护研究的基础上,优选出了适合强水敏油藏的防膨剂,成功实现了注防膨水开发。现场应用后区块开发效果得到改善,有效地补充了地层能量,提高了油井产能,区块产油量由25t/d上升到59t/d。该试验的成功对水敏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摆宴井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宴井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历史长,受前期地质资料的影响,无论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都相对较老,质量不高,可靠性较差。着重阐述了测井数据标准化处理及结合生产动态重新认识和划分复杂断块下地质模型建立,以挖掘剩余油分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流动单元的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纳若尔裂缝孔隙性碳酸盐岩油田Г北油藏储集层类型复杂多样,根据孔隙类型及其组合方式和不同孔隙组合的孔渗关系,将储集层划分为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和裂缝型4种类型,并实现了储集层类型的测井识别。孔洞缝复合型和裂缝型同类型储集层之间动用程度差异小,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同类型储集层之间动用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储集层动用的难易程度,优选了影响储集层动用程度的关键参数,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为:储集层品质指数、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总渗透率、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之比;孔隙型储集层为:储集层品质指数、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和基质渗透率。综合考虑基质和裂缝建立双重介质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以关键参数作为聚类变量,利用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技术,将4种储集层类型划分为6类流动单元。建立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表征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剩余油研究结果,Г北油藏2013年投产8口井,初期日产油为周围老井的2.3倍。图12表5参10  相似文献   

20.
方法以冷家堡油田的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电对比,建立了稠油油藏储层岩性识别图版;依据粒度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砾石含量定量划分储层岩性的测井解释模型。目的定量解释稠油油藏复杂的储层岩性。结果该模式可将冷家堡油田稠油储层岩性划分为砂岩、砂砾岩、中—细砾岩和泥质岩四类,与岩心描述划分的岩性类别相吻合。结论该模式的建立不仅为冷家堡油田储层的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储层参数及沉积相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