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SG1-GD活性稠油调剖剂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稠油、稠油-固体粉末堵水技术是一种选择性高、对油层无伤害,技术、经济两方面效益都很高的油井堵水技术。由于活性稠油、稠油-固体粉末堵水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而用于调剖则可完善这种技术缺陷,因此进行了活性稠油、稠油-固体粉末调剖的技术研究工作。介绍SG1-GD活性稠油调剖剂的乳化剂合成与对比、乳化剂加药深度的确定、乳化性能评价、固体粉末的筛选,并在室内进行了乳化稠油的岩心封堵试验,确定了SGI-GD活性稠油调剖剂的工艺配方,认为SG1-GD活性稠油调剖剂具有稳定性好、堵水率高、耐冲刷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正>据悉,辽河油田冷42块603井区整体实施深部调驱后效果显著,区块边部一线井含水下降20,区块日产油增加69 t,且运行持续平稳,没新增一口水淹井。这标志着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世界性难题。截至2015年5月,辽河油田在稠油区块,通过热力开采实施堵水调剖作业235井次,已增油8.4×104t。汽窜、水窜是稠油油田热力开发面临的两大难题,解决的最有效方法是堵水调剖,而稠油油藏高含水区块的高温堵水调剖,一直是世界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河油田高温、高含盐地层的特点,研制了一种TPN-1堵水调剖剂。该剂是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第一交联剂W、硫酸铝和水组成。考察了TPN-1的抗温、抗盐能力、pH值适应性、剪切稳定性及热稳定性,采用岩心模拟试验方法对该堵水调剖剂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TPN-1堵水调剖剂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堵水调剖性能,可满足辽河油田堵水调剖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GH-高温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华  王浩  赵燕 《特种油气藏》2002,9(5):88-90
针对稠油热采井汽窜问题 ,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高温调剖剂。它是由热固性PF树脂做为成胶骨架与无机物复合 ,在地层温度下反应形成凝胶体 ,具有工作液粘度低 ( 80mPa·s)、便于注入、可在地层温度成胶、成胶时间可调、耐温性能好、封堵强度高、有效期长的特点。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证明 ,GH 高温调剖剂适用于稠油热采井高温调剖。  相似文献   

5.
稠油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常遇到出砂、出水的问题,开采时分别进行防砂、堵水、调剖3种措施给地层带来了伤害。一次性实现防砂、堵水、调剖的工艺技术,可节约费用,减少对地层的伤害。调堵防材料在防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调剖(堵水)效果,能实现调剖堵水防砂一体化,将该材料注入需要改造的油层,充实地层的大孔喉,颗粒胶结膨胀封堵大孔喉,并改变流体的流动通道起到调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配伍性,地层温度下的发泡性能,耐高温性能,高温发泡性能和阻力因子等室内试验,筛选出性能较好的发泡剂,并在孤岛油田配合注蒸汽实验了氮气泡沫堵水调剖措施,降低了油井的综合含水,增油效果明显,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稠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污染环境的问题,以烧黏土、硬石灰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了含油污泥凝固剂,并以含油污泥凝固剂和含油污泥为主要成分,配制了可在油层凝结固化的含油污泥调剖堵水剂,以达到含油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采用XRD检测和抗压强度测试等手段,对含油污泥调剖堵水剂封堵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并评价了其调剖堵水性能。研究表明:该调剖堵水剂具有较长的凝胶时间、良好的施工安全性、可泵注性和适当的结构强度等优点;当含油污泥凝固剂质量分数在17%以上时,岩心封堵率达到98%以上,突破压力在20 MPa以上,具有较高的封堵强度;同时该调剖堵水剂也是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符合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要求。含油污泥凝固剂技术有效解决了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油田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SPA淀粉接枝共聚物堵水调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补鱼  郎学军 《油田化学》1998,15(3):241-244
针对中原油田含盐量高的地层特点,开发出了以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PA、有机复合交联剂MC和促凝剂L为主要成分的堵水调剖剂。研究了该堵水调剖剂各组分浓度对成胶时间与凝胶粘度的影响,考察了pH值、温度、水质及剪切作用对堵水调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岩心模拟试验方法评价了该堵水调剖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SPA-WC-L堵水调剖剂强度高、耐冲刷,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堵水作用,可满足中原油田堵水调剖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热固型高温调剖剂反应机理 做为稠油热采的高温调剖剂,必须具有长期耐注汽温度(300℃以上)的特性,并具有一定的耐蒸汽冲刷强度.才能保证现场实施后,蒸汽不再进入被封堵层位。热固型高温调剖剂采用一种粘度较低的热固性树脂做为成胶骨架,与无机物质复合,在地层温度下与交联剂作用.形成复合型固相无机树脂凝胶体系,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可改善堵水调剖剂的性能,在油田堵水调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概述了纳米材料在油田堵水调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讨论了纳米材料在调控凝胶成胶时间、改善堵水调剖剂稳定性与力学性能、提高乳液和泡沫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展望了纳米复合材料在高温深井油藏、特高渗大孔道油藏、低渗透油藏堵水调剖中的应用前景。图2 参32  相似文献   

11.
油田用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丙烯酰胺(HPAM)和木质素磺酸盐(Ga-LS)为主要原料,有机铬类为交联剂,弱碱性物质为pH值调节剂,制得选择性堵水剂。确定了选择性堵水剂的最佳配方:0.8%HPAM 2.0%Ca-LS 0.6%交联剂 0.3%pH调节剂。在此配方下,选择性堵水剂成胶时间为7.5 h,成胶强度大于70 Pa·s。对不同渗透率的岩芯,堵水剂的堵水率大于85%,堵油率小于20%,具有良好的选择性。2003年在大庆油田宋芳屯区块现场施工3口井,累计增油量为580 t,累计降水量为 1 677 t,投入产出比为1:3.5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国内管道快速维修的需要,开展了管道智能封堵技术研究。在介绍管内智能封堵机器人的封堵作业流程后,描述了封堵机器人的结构组成,包括双向清管式封堵单元、远程控制系统和地面控制中心,给出了主要技术参数。随后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封堵机器人的性能试验情况,包括通过性能试验、双向通信和压力试验以及解封试验。试验证明封堵机器人可在一段管道内实现多次封堵和解堵作业,大大缩短管道停输时间,且操作简单,封堵性能良好,能够封堵20MPa的高压,无渗漏。该智能封堵机器人的研制成功为国内管道维抢修技术提供了补充。  相似文献   

13.
JFM暂堵剂性能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JFM暂堵剂的油溶性,在携带液中的悬浮稳定性和对产出液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评价了JFM暂堵液对不同渗透率人造岩心的暂堵、解堵能力;证明JFM可较好地应用于负压油井的暂堵洗井、冲砂与酸化转向施工.现场暂堵洗井、冲砂6井次,工艺成功率达100%,暂堵有效率达84%,明显缩短施工时间,减轻洗井液对产层的损害,大大提高了油井施工生产效果,具有稳产增油作用,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油井封堵封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了油井封堵封窜技术的原理、室内实验、现场试验的情况及效果。试验表明:采用该技术封堵封窜,强度大、成功率高,与防污染管柱配套,能有效地防止对非化堵层的污染。一次施工,不但堵层,而且封窜。与高强度化堵比,每口井可以节约堵剂费1.2万元。  相似文献   

15.
姚玉瑞 《石油化工设计》1999,16(4):25-27,38
对照目前仍在延用的塔盘堵孔方法—传统堵孔法,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方法—高效节能堵孔法,并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新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GDS-I封堵剂封堵机理,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封堵剂原材料,调凝剂,使用浓度,使用温度等。就地层水对封堵剂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并以封堵剂技术性能为依据,证明了GDS-I封堵剂的优越性。15 次应用表明,该封堵剂配制容易,施工简单,封堵强度高,封堵效果好,对类似的油藏封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油井选堵酸化新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暂堵酸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油井先堵酸化的新技术,即在注酸前注入选堵剂封堵高渗透水层,然后注入酸液以酸化低渗透层和污阻部位。研制了符合最终堵水不堵油要求的选堵剂,描述了这一新技术的。通过模拟试验,考察了新型选堵剂的选堵效果、封堵强度及酸化转向率等。  相似文献   

18.
本了近期开发研制了的一种新型双液化学堵水工艺,该工艺采用油管携带堵剂的方式,具有堵剂用量少,堵得浅,承压强度高,工艺简便,易解堵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JDV选择性试验仪的工作原理与组成、用途以及试验方法。该仪器是有3个滤口,可同时测定高、中、低渗透率3块岩心,能模拟非均质地层中进行增产措施时的进液分布情况,进行堵水、调剖和酸化的选堵、转向技术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JHY油溶性树脂暂堵剂的酸化转向效果,经现场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1-2单元为例,借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隔夹层发育状况对堵水调剖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油藏的纵向渗透性,调剖封堵节距范围,封堵率等有关参数的变化对开发效果带来的差异,为该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