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通稠油油藏二次热采开发模式综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国内多数稠油油藏或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中后期,产量递减加快,经济效益下降的紧迫局面,提出了二次热采模式。目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挖掘石油资源潜力。结果只要油藏地质条件适宜于蒸汽驱采油,而且有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就应适时地将蒸汽吞吐开采转入蒸汽驱开采;对于不适宜进行有效汽驱的油藏,应采用注热水或其它二次热采模式。结论不论何种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中后期,都应研究、采用二次热采模式,建立二次热采概念,以此找到依靠注入热能及驱替能采出更多的原油途径,稳定稠油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稠油热采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又添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以前由于这类原油的粘度很高,在油层及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大,难以有效开发。经过近二十几年的科学研究及现场技术攻关,采用注蒸汽热采新技术,打开了新局面。热采物理模拟技术在稠油开发设计研究及开拓新工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开发方式,优化井网井距及注采工艺参数,发展水平井热采技术,开拓二次热采技术及复杂稠油油藏、特超稠油油藏热采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为研究利用水平并开采浅层超稠油的可行性,在九6区5号供热站/92^#集油站未动用区内,在无法钻直井的情况下,设计布置了3口水平井。文中对水平井的完井方式、工艺配套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分析了其应用效果和经验,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博 《石油知识》2004,(6):16-16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热采稠油形成了以蒸汽吞吐为主体的开采工艺。近年来.随着蒸汽吞吐逐渐进入中后期.加之超稠油资源的开发动用,为了保证稠油油藏开发效果.辽河油田分公司在提高注汽质量,分层注汽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超稠油举升.化学辅助蒸汽吞吐,防排砂.套损井修复以及热采测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注采特征曲线的校正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注采特征曲线计算开发指标和析油藏动态,具有需要数据少、计算简单、计算精度高的特点,因而已成为稠油注蒸汽开采的常规分析方法.但实践资料表明,早期的注采曲线是一条曲线,只有生产时间较长、出现直线段后才可利用计算,否则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本文提出了注采特征曲线的早期曲线部分的校正方法,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稠油热采油藏经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开发的市场化决定了油藏经济开发模式研究的必要性,经济开发决策因子研究是在不同油价下,根据极限油汽比与产油量的关系,确定出经济极限油汽比,单井经济界限日产油量等参数。对二连油田吉32断块经济开发决策因子的结果表明,随着油价和产油量的增加,极限油汽比逐降低,但降低幅度逐渐减小,在高产油量条件下,极限油汽比对油价的敏感程度相对于低油量条件下较小;考虑经济因素,油田最终采收率与油价有关,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吉32断块合理转换开采方式的研究,认为间歇注汽为优选转换开采方式,预测最终采收率可比一直采用吞吐方式提高3%左右。图3表3参7(侯健摘)。  相似文献   

8.
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是近年来特稠油高效开发的新技术之一,复杂的海上环境对该技术的应用提出更大挑战。结合国内外SAGD技术的开发经验和渤海旅大特稠油油藏实际情况,从注汽工艺、采油工艺和地面工程进行分析,确定了SAGD开发过程:预热、降压和SAGD操作;优化了不同阶段的注汽和举升工艺,注汽井采用同心双管均匀注汽,降压阶段采用气举,SAGD操作阶段采用高温电泵生产;地面采用小型化、橇装化的热采设备,并对其地面流程进行优化。总体论证了SAGD技术在该油田的可实施性,为海上油田进行SAGD先导性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应用油藏工程原理推导出一种热采稠油开发早期注采特征曲线校正的新方法,可应用于开发早期超稠油油藏可采储量及采收率预测.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简便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储层天然岩心动态模拟法全面研究WZ油田稠油热采中水、油、岩的变化特征,为现场热采先导试验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用注蒸汽或蒸汽吞吐热采方法开采WZ油田稠油油藏。将对储层造成较大伤害,现场施工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1.
超稠油掺稀释剂脱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方法根据辽河油区曙光油田曙一区超稠油密度大、粘度高、油水密度差小,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采用超稠油掺不同比例稀释剂进行不同条件下热化学沉降脱水。目的选择适合于超稠油脱水的工艺条件,解决超稠油脱水的难题。结果超稠油掺入一定比例(8:2,7:3)的稀释剂,加入一定量的(200~300mg/L)破乳剂LH-2或RS-2,在沉降12h和8h时,超稠油脱水可达到油净水清。结论曙一区超稠油掺不同比例的稀释剂进行脱水,能够满足脱水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在小洼油田洼38块目前井网井距加密调整的基础上,对沙河街组沙三层系进行70m小井距开发试验。目的寻找提高采收率,实现稳产的最终开发方式。结果优选出洼38块蒸汽吞吐到地层压力为5.0MPa左右时,转入蒸汽驱方式开发,可提高经济效益。结论全面实施70m小井距开发试验,有利于实现开发方式的顺利转换,同时利用铁板效应,可提高蒸汽的热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浅层稠油油藏注蒸汽纵向动用程度监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井温剖面监测、TPS-9000型吸汽剖面监测、产液剖面监测及剩余油监测等技术,研究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目的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井筒附近油层以中、上部动用为主,其动用程度为30%~87%;并间油层除上部动用外,底部也被热水驱扫,其动用程度为32%~50%。结论上述监测技术适于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监测,其中,TPS-9000型吸汽剖面测试技术效果最好;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主要受油层物性及汽水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志宏  曾华 《石油机械》1995,23(10):29-33
用水力喷射泵开采含砂稠油,由于泵结构简单、且无运动件,解决了泵的砂卡问题。在设计喷射泵时,考虑了两个问题:一是原油粘度随油层温度的下降而增加,泵效又随原油粘度的增加而降低,为此对注蒸汽后油层温度的变化作了定性分析后,给出了可供拟合油层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的温度-时间关系式。二是为方便注蒸汽,设计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底阀,可不起出底阀直接由抽转注。  相似文献   

15.
张新元 《断块油气田》2012,(Z1):28-31,35
辽河油区L断块区属常温注水开发的巨厚块状稠油油藏,动用程度是影响此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鉴于油藏下部油层动用较好,而上部油层动用有限,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隔层对注入水的封隔能力,并根据油层及隔层发育状况,将区块分2个部分进行二次开发部署。主体部位进行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水开发,可增大注水波及体积;下部油层较为发育区部署水平井挖潜,提高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实现二次开发,提高区块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稠油黏度高、密度大、驱替效率低,常规方法开采困难等问题,开展了稠油开采装置研究。介绍了全液压稠油开采装置在原油开采过程中的加热功能,分析了采油装置系统井下流体流动及传热过程。结合理论研究方法和热力学计算,建立了井下流体热交换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矫正和求解。以实际油井参数和液压油的流量、温度为输入参数,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井下热交换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了已获得的热交换理论方程和模型,并得出了原油的产量与液压油的输入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温提采原油所需要的最小液压油输入量。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井况和不同输入状态下的流体传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左青山  范潇 《特种油气藏》2012,19(1):113-115,141
针对特超稠油油藏热采过程中酸化解堵效果差的难题,开展了热化学剂实验、降黏实验、降黏剂与热化学剂复配实验,研究出一种利用热化学流体的升温、增能作用有效解除特超稠油近井地带堵塞的方法。室内实验表明,亚硝酸盐和铵盐的热化学体系反应可释放大量热量,提高周围温度,同时释放出大量气体。这2个特点有利于解堵,但与特超稠油也会发生混合液反相乳化,建议使用过程中采取一定破乳手段提高解堵效果。该方法在现场应用证实有效,为该类油藏的解堵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热应力补偿器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特种油开发公司热采井套管损坏日益严重,制约了热采油井的正常生产这一问题,引进了套管热应力补偿器,并在现场198口热采井中进行了应用,有效缓解了热采井的套管损坏,使套管损坏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区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针对胜利油区三类超稠油油藏,设计了九种热采布井方式,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各种井网对不同类型超稠油油藏的适应性,并结合经济分析,优化出各类超稠油油藏所适宜的布井方式、井距及热采操作参数。该项研究成果为超稠油油藏的热力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