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八解中国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理概念的中国园林 Regional Styles of the Chinese Garden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江南地区的苏州园林突出地"代表"了中国园林的形象.在苏州地区,保留着近世中国园林最完整,也最为人所知的样本,它们大多是密集地分布在苏州城内的宅园,尤以城北部的观前街和闾门之间为最多,这其中也包括苏州近郊的一些别墅园,例如天平山高义园,结合山地营造出错落的湖山风致,还包括太湖一带富裕集镇中的私家园林,例如退思园,位于今天逐渐人所知的古镇同里.  相似文献   

2.
生态建筑观——中国古代自然观之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波 《四川建筑》2001,21(2):23-24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当代的主题.中国古代哲学一元论的思维方式正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同,中国儒、释、道三大哲学流派都要求达到天、地、生、人合一的境界,这是对生态系统的原始朴素的诠释.二十世纪的科技发展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类的思维逐步理性地向中国古代自然观回归,而生态建筑便是这一哲学意义回归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吴志菲 《城市开发》2004,(10):80-83
在中国房地产业,他不是最有钱的,他的红石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无疑是最会吸引人眼球的.这位来自甘肃的中国房地产界最有争议的人总是以不断的"创新"精神为人们制造新的轰动和概念,从而在房地产界掀起波澜.每当他娴熟地挑动媒体掀起波澜,结果都会提升外界对他的注意力.不喜欢安分守己的潘石屹,以自己的行为挑战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秩序与戒律.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前些天,我看了一部记录片,讲的是湖南一个村子的留守儿童.记录片中,留守儿童不知道天安门在哪里,他们的梦想就是像父母一样去外地打工,这是否是我们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 宋立:中国的城镇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镇化.我们只是把劳动力转移出去了,所以劳动力以外的人口都是留守.在目前的情况看,是否愿意留驻看个人.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客观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某些人在看待中国的某些问题的时候,不是以中国的标准来分析看待,而是用西方的标准来看待,甚至是带着理想主义情怀来看待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如此一来,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都成了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理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多事的日子     
1976年,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是难忘的,因为在那个天是红色的,地是灰色的岁月,留下太多太多难以忘却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是那时的心情依然记得.  相似文献   

6.
张紫薇 《城市住宅》2022,29(1):105-107
宅院象征中国人的田园梦,是中国人住宅文化的精髓.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经济条件变好,对生活品质要求变高,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旅游更倾向于选择舒适自在、亲近自然的住所,故民宿特色院落应运而生.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和景观,通过合理设计与艺术布局,使民宿更好地体现主题性,让环境更加舒适优美,分析民宿院落的起源、发展及价值,探索其在...  相似文献   

7.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跟江南民居、苏州园林一样,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因而就不难理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更加青睐将自己的家居环境营造成充满书卷气息、具有传统文化神韵的高雅之地.  相似文献   

8.
距伦敦奥运会圣火点燃已不到百日,新华社作为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性通讯社,此次依然享受国际奥委会单独下发采访名额的待遇,将组成116人的前方报道团出征伦敦.这占到国内平面媒体注册记者的一半左右. 在28年的奥运会报道史上,新华社等中国媒体把奥林匹克理念和中国体育、中国文化的精髓完美地揉合在一起,向中国民众传递奥运会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寻常景观的诗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俞孔坚 《中国园林》2004,20(12):25-28
人本应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但当代城里人在追求异常景观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大地,失去了我们本当以之为归属、藉之以定位的一片天地,因而使栖居失去了诗意.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回到土地,从人与土地的关系中,找回寻常景观.这需要中国当代设计师和开发商进行设计思想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读者,编者,以及每一位为<中国园林>杂志作出贡献的人: 我非常荣幸地受到<中国园林>杂志社的邀请,撰文祝贺其创刊25周年.  相似文献   

11.
十多年前,中国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太阳能,现在中国有几千万的家庭使用了太阳能.这其中,黄鸣用科普启蒙的方法让中国人了解了太阳能,太阳能的认知度高了,产品也逐渐打开了市场局面,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企业的涌入.我国目前太阳能生产商已经超过4000家,正是这些厂家支撑、扩充并培育了太阳能的庞大市场,促进太阳能市场快速发展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可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太阳能热水器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12.
当全球化悄悄而又喧哗地来到人间时,人们发现人的生活和命运竟是如此悠切相关.美国人不无惊讶地发觉自己的许多日常用品上打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记,而中国人则在泰然自若地啃着麦当劳的牛肉汉堡.于是人们叹惜"世界真小",有的人给地球取了个"世界村落"的称号,有的人激昂慷慨地谴责"新殖民主义",有的人成篇累牍地预测着"文明的冲突".无可否定的是,人间的交流和交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实现.一个夜郎自大的国家或民族,一个不愿意或不善于吸收其他文明和文化优点的国家和民族,必然要落后于世界,而使自己处于可笑、可怜和可悲的境地,弱国如此,强国更其如此.  相似文献   

13.
<正>IF一族,即国际自由人(international freeman),是指一群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选择工作、居住和生活地点的人,而这样一群人会越来越多地由中国输出,只要中国人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相似文献   

14.
《建设监理》2007,(1):23-24
"西单工地坍塌案今宣判 今天上午,西单西西工程工地脚手架坍塌,造成8人死亡21人受伤的重大责任事故案在西城法院一审宣判,施工方3人和监理公司2人共5名被告均被从轻处罚,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西西工程"4号地工程土建总工程师李乐俊被判有期徒刑4年;项目部总工程师杨国俊、项目经理胡钢成被判3年6个月;北京希地环球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派驻工地的监理员及总监均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相似文献   

15.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6):128-128
本刊讯: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主持召开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地温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简称地温专委会)筹备会于5月19日在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举行.来自地温资源利用和地源热泵行业中的教授、企业家、工程勘察施工部门、设计研究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等20多人参加了筹备会.本刊主编吕悦受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策展前言     
九十年代有一部电塑剧在中国很有影响,名字叫“北京人在纽约”,说的是一位北京的音乐家在纽约生存和创业的故事,展现了文革后的中国新移民的艰辛与追求. 其实与世同时,在纽约还有一批来自中国的建筑学生,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在城市中用心体验,并非为子更好地生存下去,而是为了未来回自己的故乡实现建筑的理想. 而今这些丛纽约回来的中国人在北京的建筑圈里已经很成气候,他们的视野、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创作都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的作品遍布中国各地,异彩纷呈,屡屡获得国内外许多重要的奖项,他们当年在纽约追求的梦想正在中国的大地上逐步实现着!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1996,(1)
当代的现代化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大陆.我们记忆中的北京、上海直到大多数人家乡的村庄正在迅速地从地面上消失.作为中国的历史见证的大量街巷与建筑物,被视为现代化的障碍而成片铲除.当市长、区长和乡长们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而欣喜自豪之际,一个两难的问题已经摆在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人面前——现代化的祭坛是否一定要以建筑遗产为牺牲,或者反之,保护建筑遗产是否一定要以贫穷为代价.  相似文献   

18.
驴,人类的朋友 驴,公元前4000年起就开始训作为驮畜,以后,驴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在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地为人类服务,帮助人类代步、驮物、推磨……它们总是在没完没了地干活,即使累得筋疲力竭,仍然无怨无悔,与中国传统的老黄牛精神异曲同工.在驴子活着的时候,与人无所求取,与世无所纷争,默默地劳作,忠诚地奉献.  相似文献   

19.
无独有偶     
广州的琶洲塔(图1),位于地扼珠江航道的小山顶,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高59m,过去对远洋而来的海船,它是到达广州的地标.英国人钱伯斯年轻时到广州做生意,对他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个中国建筑肯定是琶洲塔.后来他在邱园造的中国塔(图2),高50m,应该是以琶洲塔为模板.过去  相似文献   

20.
浅谈居住区的水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讲风水:"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有山无水休寻地,有水无山亦可藏".可见水对人们居住生活的重要性.本文就水景在居住区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功能、特色及水景设计中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粗浅的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