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反应物起始条件对非化学计量碳化钛SHS过程燃烧动力学的影响。用燃烧波淬火法分析了燃烧产物组织形成过程,并计算了SHS过程的激活能。 研究SHS—准热等静压工艺表明,制备非化学计量碳化钛基金属陶瓷时,存在一有利于致密化的最佳施压滞后时间。增大外加压力有利于提高最终产物密度,直到压力大于160MPa后产物密度不再增大,施加压力的保持时间超过1.5min后,延长时间亦不能增加最终产物密度。 在C/Ti=0.42~0.50范围内,用SHS—准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致密化的非化学计量碳化钛基金属陶瓷。金属陶瓷经800℃、0.5h处理后,其中的非化学计量碳化钛相发生有序化转变,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增大。 根据材料设计知识,添加Ni、TaC、Mo有效地细化了金属陶瓷晶粒,提高了金属陶瓷性能。并且添加Mo使粘结相由α-Ti(hcp)转化为β-Ti(bcc),提高粘结相变形能力。在C/Ti=0.45时,同时添加7wt%的Mo和4wt%TaC的复合作用使金属陶瓷抗弯强度达884.0MPa,硬度HRA87.3。 自蔓延高温合成的非化学计量碳化钛基金属陶瓷,具有较好的红硬性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镍包铁增强金属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化学镀镍法对铁粉镀镍,然后与氧化铝粉复合制成金属陶瓷材料。研究了镀镍铁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镀镍铁粉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新型金属陶瓷热电偶保护管的研制,及其在钢铁,炉渣,熔盐,铜合金熔体中的腐蚀行为,论述了高温盐浴炉,铝液,铜合金熔体及连铸中间包钢水连续测温技术,着重探讨了熔体温度在线检测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磷酸钠和氯化钠为添加剂,采用熔体静电纺技术制备了PLA/Na3PO4和PLA/NaCl微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表征手段,探讨了无机盐添加剂对熔体静电纺PLA纤维形貌、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的添加使PLA熔体的流动性得以提高,所制备熔体静电纺PLA纤维直径降低,Na3PO4对直径降低的作用尤为明显;DSC显示无机盐改变了PLA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FT-IR和XRD的测试结果证明无机盐的添加并未破坏PLA的化学结构,且有利于PLA特征晶型的形成和结晶度的提高,Na3PO4更有利于纤维结晶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罗致  李小波  谢浪  陈琛 《材料导报》2016,30(7):86-90
在金属陶瓷领域中,三元硼化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对Mo_2NiB_2基金属陶瓷涂层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论述了Mo_2NiB_2晶体结构、显微组织、Mo_2NiB_2基金属陶瓷的性能、Mo_2NiB_2基金属陶瓷的合金化、Mo_2NiB_2基金属陶瓷涂层研究进展,并且对Mo_2NiB_2基金属陶瓷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热喷涂技术的发展,热喷涂金属陶瓷涂层在摩擦磨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金属陶瓷颗粒的特征和常用热喷涂金属陶瓷涂层技术。然后从热喷涂方法、工艺参数和粉末特征3方面阐述了金属陶瓷涂层的制备和结构,重点评述了热喷涂金属陶瓷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热喷涂技术制备性能优异的耐磨损金属陶瓷涂层的要求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试验研究方法:现场使用后保护管取样剖析与系统检测;在实验室内,以该种金属陶瓷制成坩埚,分别进行铁、钢、渣等腐蚀试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从理论加以说明。认为保护管在转炉冶炼过程中蚀损的途径有:1.热震引起保护管断裂;2.高温熔体的机械冲刷;3.物理化学蚀损。其中重点探讨了金属陶瓷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蚀损。  相似文献   

8.
王赛玉  熊惟皓 《材料导报》2005,19(Z1):378-381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研究的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基本成分、制备过程、工艺处理及其组织与性能,阐述了影响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性能的因素,提出了改善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性能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i(C,N)-WC-Mo2C-Ni-Co金属陶瓷的成分、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金属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 在金属陶瓷中添加不同比例的WC与Mo2C,并对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随着WC与Mo2C比例的降低,金属陶瓷组...  相似文献   

10.
自蔓延高温合成非化学计量碳化钛基金属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粉和冶金碳黑为原料,C/Ti(原子比)配料为0.12~0.50时,经SHS-准热等静压获得了非化学计量碳化钛基金属陶瓷。研究表明:金属陶瓷由非化学计量碳化钛和α-Ti相组成,随着C/Ti增大,金属陶瓷中α-Ti相比例减少,碳化物晶粒尺寸增大,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降低而硬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柔性基底金属陶瓷复合膜的膜系结构设计,利用脉冲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聚酰亚胺基底上制备了Al-Al2O3金属陶瓷复合膜,自基底至膜层表面依次为:聚酰亚胺、金属反射层、金属陶瓷层、减反射层。并对所制备的金属陶瓷复合膜进行了光热学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脉冲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Al-Al2O3金属陶瓷复合膜,具有高太阳吸收率(a≥0.90),低红外发射率(ε≤0.11),是一种高效吸热型热控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总结了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主要论述了Mo2NiB2和Mo2FeB2基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合金元素的影响、制备技术以及性能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在刀具材料、模具材料以及覆层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搅拌球磨制备亚微米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搅拌球磨方法制备了亚微米TiC-TiN-WC-Mo-Ni-C金属陶瓷复合粉,并烧结成亚微米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了原始粉末粒度,磨球大小,球磨时间对复合粉粒度的影响,研究了球磨过程中氧和铁元素对粉末的污染情况;并对烧结合金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表明亚微米晶粒Ti(C,N)金属陶瓷的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热喷涂金属陶瓷涂层复合磨损失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喷涂金属陶瓷涂层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零部件的性能提升。热喷涂金属陶瓷涂层在复杂工况中服役时,在多种外界因素的复合作用下,会发生由磨粒磨损、腐蚀磨损、冲蚀磨损、疲劳磨损中的一种或几种作用导致的失效。结合涂层的服役工况和其自身结构特点归纳分析了热喷涂金属陶瓷涂层的复合磨损失效机制,并对热喷涂金属陶瓷涂层复合磨损失效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镍基高温合金是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叶片不可或缺的关键核心材料,目前通过合金化来提高其承温能力已趋于极限。研究表明,材料熔体结构对合金凝固过程、凝固组织、性能以及成形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熔体结构的变化能够直接导致熔体特性发生改变,进而对性能产生影响,然而在实际合金的制备过程中,熔体结构的作用通常被忽略。熔体过热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合金熔体的遗传效应,将高温熔体的结构保留到低温熔体,从而大幅提高合金性能。系统介绍了熔体过热的原理、主要处理技术以及如何通过X射线衍射和物性参数测量来确定熔体过热处理参数,重点介绍了熔体过热处理技术在优化高温合金凝固组织和提升性能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熔体过热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铝电解用NiFe2O4基金属陶瓷的制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铝电解惰性阳极为应用目标,制备了不同金属相(Cu—Ni)含量的Ni-Cu/NiFe2O4金属陶瓷,研究了烧结气氛、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解决了烧结过程中氧化物陶瓷的离解和金属相被氧化的问题,比较了不同烧结条件下所得试样的基本物理参数,找到了较优的Ni—Cu/NiFe2O4金属陶瓷制备工艺。结果表明:Cu/NiFe2O4金属陶瓷的金属相中添加15wt% Ni后,可以提高金属相的液相线温度,改善金属相对NiFe2O4陶瓷相的润湿性能,从而可在保证金属相不溢出且分布均匀的前提下,大大提高金属陶瓷的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显著提高金属陶瓷的致密度,进而改善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的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7.
已经研制出新的SHS/QP材料制备系统。本文中研究了高压延迟、高压延时、高压压力等工艺参数对TiC-xNi金属陶瓷密实度和结构的影响。讨论了SHS/QP过程中材料结构形成的机理。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材料组成,制备出了良好性能的金属陶瓷。为金属陶瓷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的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原始粉末粒径、烧结工艺、烧结方法对其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几种新的制备方法,指出必须发展新的制备技术,以充分发挥细晶粒金属陶瓷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硼化物金属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剑  樊自拴 《材料保护》2018,(1):90-95,100
综述了近年来在硼化物金属陶瓷涂层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了常见的二元、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及其他硼化物金属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从显微结构、组织形貌、性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分析总结了各体系涂层的特点与适用条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还概括性地指出当前在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肖水清  刘杰  肖白军  邓欣  伍尚华 《材料导报》2018,32(7):1129-1138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酸碱、耐磨损等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刀具、模具等。在高温切削加工时,金属陶瓷刀具不但具有优良的抗粘附性和热稳定性,还拥有比硬质合金刀具更好的高温红硬性、耐磨性和抗氧化性,并且具有自润滑性能。在日本,金属陶瓷刀具的应用占全部刀具的35%以上,欧美等国也达到20%以上,而在我国,金属陶瓷刀具和陶瓷刀具主要依靠进口,金属陶瓷刀具的使用量仅占刀具总量的3%。由此可见,我国金属陶瓷刀具的研发与生产应用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的梦想,必须加快我国金属陶瓷刀具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以改善加工业的加工精度和产品表面光洁度,提高加工业的加工效率,保证制造业零部件的高质量,全面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虽然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比传统的硬质合金刀具有更好的高温红硬性、耐磨性和抗氧化性,但是冲击韧性、断裂强度较差及高温强度不够是其致命的缺点。为此,国内外学者在Ti(C,N)基金属陶瓷的强韧性方面展开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1)陶瓷相与金属相的成分;(2)烧结工艺;(3)引入纳米增强体。近两年来,由于钼、钴的资源短缺与价格上涨,从实际生产成本和高性能等方面考虑,一些学者还对无钼无钴、掺高熵合金Ti(C,N)基金属陶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比较法,对有关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强韧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归纳与总结,从而得出了影响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强韧化的三个因素——组成成分、显微结构和烧结工艺,并就此展开讨论;介绍了当前增强增韧Ti(C,N)基金属陶瓷的三种主要方法——纳米颗粒改性增韧法、晶须增韧法和纤维增韧法;最后提出关于今后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强韧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